[金融业] [2021-07-08]
近日,新一批机构获准试点开展基金投顾业务,包括中信/招商/国信/兴业/ 东方/安信6家证券公司、以及博时/广发/汇添富/银华/兴证全球/工银瑞信/ 招商/交银施罗德8家公募基金1。我们认为,基金投顾试点加速扩容,买方 服务模式加快推进,财富管理及资产管理机构正迎来转型和发展的机遇期。
[金融业] [2021-07-08]
本周市场日均成交额环比大增750 亿至10333 亿,五个交易日均破万亿;两融余额继续上升并创年内新高1.77 万亿,其中融资余额已连增6 日。周四、五央行连续两日进行超额逆回购操作,净投放共400 亿元,DR001、DR007 利率亦显著下行,或已打消市场对年中资金面偏紧的担忧。若市场流动性仍偏宽松,证券板块内个股表现料将继续分化,弹性品种或有表现机会,但从持续性看头部价值个股大概率占优。
[金融业] [2021-07-08]
站在股东视角,全球资管行业整体难以创造超额回报,贝塔属性难以捕捉,但 卓越公司不断涌现,并在过去十年创造了超级阿尔法。贝莱德、普信、黑石和 博枫四家是典型案例。中国资管行业仍处于初级阶段,自下而上有望找到中国 的卓越资管公司,未来将为投资者创造长期的超额回报。对标全球经验,建议 关注易方达基金、歌斐资产、光大安石等中国领先机构。
[综合,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 [2021-07-08]
我国数字经济处于快速发展阶段,长三角地区数字经济的发展走在全国前列。2018年,长三角地区数字经济总规模达到8.63 万亿元,占地区GDP的比重为40.9%,占全国数字经济的比重为27.6%,增速达到18.3%,增长势头明显。从总体上看,长三角地区的数字经济延续了2017年的快速发展势头,四省市中有三个省市居全国数字经济综合指数前10位,它们是江苏、浙江和上海。长三角地区在数字经济基础部分的发展中有着良好的传统基础,2018年,该地区的电子信息产业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增速超过10%;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较为突出,数字经济占GDP的比重也超过10%。从数字经济与产业融合部分看,长三角地区的产业数字化规模占数字经济的比重大约为71.3%,产业数字化在零售、医疗、教育、文旅等领域都有显著发展。展望未来,长三角地区数字产业规模将继续扩大,产业进一步集聚化发展;数字产业与传统产业的融合也将越来越深入,会出现更多新业态,对国民经济的贡献进一步凸显,从而进一步推动长三角一体化进程。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金融业,综合] [2021-07-08]
金融科技的发展和应用对传统金融监管体制、理念和方法提出了重大挑战,也直接推动了监管科技的发展,为监管部门主动提出构建科技和数字驱动型的监管模式提供了可能。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以机构监管和功能监管为核心的监管模式发生演变,功能监管模式和行为监管模式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尤其是国际上金融科技和监管科技的发展和应用实践表明,监管部门需要加强对金融科技和监管科技应用的顶层设计,重视和鼓励金融科技和监管科技的创新导向,重视微观金融信息的基础性工作,提升金融信息在金融监管中的作用。
金融信息服务主体是金融活动的一部分,但并非全部属于金融活动。金融信息服务监管既需要依托现有金融监管体制,同时也需要有不同侧重点和其自身特色。金融信息服务的跨领域特性和金融分业监管基础上的有限集中体制决定了应建立一种分散型协同监管体制,即根据金融信息是侧重金融属性还是侧重资讯传媒属性,分别针对侧重于金融活动的金融信息服务和侧重于资讯活动的金融信息服务,建立由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牵头的协同监管体制,不同监管部门针对具体业务进行监管,并推动由协同监管走向合作监管,避免监管真空和过度监管。在此基础上,应推动从机构监管转向功能监管,实现功能监管与机构监管的合作协调发展;积极主动应用监管科技,针对金融信息服务的重点领域实施行为监管,并加快推进监管科技与行为监管标准规范数字化、监管科技与监管工具开发应用和监管科技与监管信息平台建设;同时,针对高风险、强创新和对金融消费者影响大的业务,探索建立金融信息服务的监管沙盒模式。
[金融业] [2021-07-08]
[金融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2021-07-08]
[金融业] [2021-07-08]
[金融业] [2021-07-08]
[金融业,批发和零售业] [2021-07-08]
PMI 基本持平,生产扩张放缓 从各分项上来看,除生产指 数外,各分项环比均出现小幅回升。从企业规模上来看,大型和中 型企业 PMI 较上月分别回落 0.1 和 0.3 个百分点,小型企业较上月 回升 0.3 个百分点,但仍位于临界点以下。生产扩张有所放缓。6 月 PMI 生产指数为 51.9%,较上月回落 0.8 个百分点。受芯片、煤炭、 电力供应紧张等因素的影响,汽车行业、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等行业生产指数均有所回落,位于临界点 以下。与此同时,广东疫情也影响了部分企业的生产经营,进一步 带动生产扩张的放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