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业] [2021-09-12]
1H21 营收增速较Q1 普遍上升。统计A 股38 家上市银行营业收入情况,1H21 上市行整体营收增速为5.9%,较1Q21 上升2.2 个百分点,较20 年上升0.4 个百分点。一季度营收增速有所下滑,主要是息差收窄及债市波动等影响,随着息差企稳及债市影响减弱,营收增速开始企稳回升。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坚守优质银行。年初以来,社融增速持续下行,当前经济下行压力有所加大,但后续社融增速有望企稳。今年5 月底-7 月底期间,因经济下行预期升温及机构资金“虹吸效应”等,银行板块估值明显回落。当前,优质银行估值已从高位明显回落,性价比凸显。零售银行等优质银行基本面受经济下行影响较小。
[金融业] [2021-09-12]
结合最新的交易情绪跟踪,近期市场交易热点有所向券商及基建链扩散,交易集中度也小幅回落。但总体看,当前融资情绪继续上行,市场表现分化也有所抬升,行业交易分化更是再创年内新高,有色、钢铁等上游资源与银行地产板块的换手率差距继续拉大,建议持续关注交易结构调整。
[金融业] [2021-09-12]
美国明年通胀大概率回落,加之居民消费支出增长乏力,美联储明年加息的意义不大,首次加息预计将发生在2023 年。美联储将在年内实施Taper,并且首先从缩减MBS 开始,到2023 年三季度再大规模缩减国债购买,直至结束。根据7 月纽约联储的一项调查数据,不论是一级交易商,还是市场参与者,对Taper 开始时间的预期中位数均为2022 年1 月,并且对在10-12 月内完成Taper 的预期最高;但对首次加息时点的预期则较晚,市场预期的中位数为2023年3 季度。
[金融业] [2021-09-12]
基本面待拐点,周期风险是高点,否极泰来的弹性足从基本面出发,我们认为拐点是出单人力占比的企稳提升。从上半年披露的数据来看,出单人力的占比同比是降低的,所以拐点未在上半年显现。从周期风险出发,资产端的再投资风险还在,十年期国债利率已跌至2021 年以来新低,同时部分银行的房地产业不良贷款率已达近年来新高,所以寿险业务的周期风险已达近年来高点。如果后续周期风险有转机,整体风险率先迎来拐点,寿险估值的弹性将十分充足。综合以上,我们对寿险行业维持“中性”评级。
[金融业] [2021-09-12]
融资担保公司担保的首发城投债:融资担保公司担保的城投平台共33 家,涉及的债券共 194.8 亿,多集中在安徽、四川、湖南、江苏、江西
等省份,且主要以省级融资担保公司担保为主,在当前的政策框架设定之下,省级政府政策性担保公司是融资担保行业发展的主线,建议关注其中强担保叠加弱主体带来的投资机会。此外,2021 年以来中字头担保公司担保的债券较去年有所增长,值得关注。
[金融业] [2021-09-10]
证券行业2021 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324 亿元,同比增长8.9%;实现 净利润903 亿元,同比增长8.6%;分业务来看,经纪、投行、资管、利 息净收入、投资和其他业务收入同比分别+11%、+18%、+1%、+12%、-1% 和+24%。统计范围内的41 家上市券商实现营收3065 亿元,同比增长 27.4%;归母净利润982 亿元,同比增长28.6%;ROE 水平为4.99%,均高 于行业平均水平。
[金融业] [2021-09-10]
7月,热门赛道行情火爆,叠加城投政策收紧、超预期降准引发市场对于经济的担忧,资金 持续流出银行板块,当月下跌13%,年初以来累计涨幅从上半年的10%左右,到现在已经 为负。 当前估值水平与疫情期间相当、甚至更低:7月底,银行估值曾一度下降至0.62x PB(lf), 比2020年疫情时期最低值(0.64x)还要低。8月份披露的相关社融、经济数据继续走弱, 但估值并没有继续下跌,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悲观预期已反映充分。银行股或将筑底,反弹 的时点和力度需关注政策托底和经济修复的情况。
[金融业] [2021-09-10]
8 月,申万银行录得涨跌幅2.78%,跑输上证指数-1.54pct.,跑赢沪深300 指数2.89pct.,月涨跌幅在申万28 个一级行业中排名第19位。截至8 月31 日,申万银行年内涨跌幅-4.78%,申万28 个一级行业中排名第17 位。8 月领涨股票:成都银行(12.03%)。
[金融业] [2021-09-10]
聯儲局公布經濟褐皮書,指7月初至8月間,美國整體經濟增速輕微放緩至「溫和擴張」,或 反映變種病毒之影響。美股偏軟,道指最多挫174 點,最終收復過半失地,收市跌68 點 (0.2%);至於連日破頂之納指,昨晚高位回吐,最多曾跌1.09%,收市跌幅收窄至0.57%。歐 洲股市全線向下,德股表現最差要跌1.47%,英國及法國股市則跌約0.8%。
[金融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2021-09-10]
近期字节跳动收购国内头部VR 硬件设备制造商Pico 引爆市场对于 元宇宙概念的关注,而VR/AR 设备、技术的进步与逐步成熟是元宇宙 否能从概念转化为现实的关键。我们自今年5 月份以来便持续跟踪 VR/AR 概念,旨在捕捉产业爆发前夕的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