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业] [2022-04-15]
2021 年上市险企EV 同比增速较2020 年进一步放缓,2021 年EV 及同比分别为: 中国人寿12030 亿元、+12.2%,中国人保3416 亿元、+8.7%,中国太保4983 亿 元、+8.5%,新华保险2588 亿元、+7.6%,中国平安13955 亿元、+5.1%,主要 原因系NBV 同比增速放缓以及营运经验负向偏差。车险综改2021 年9 月完成 首年运行,行业生态得到改善,保费同比压力有所缓解。
[金融业] [2022-04-15]
艾布鲁(301259):公司致力于农村生活环境、生态环境和生产环境治理三大领域,主要提供投融资、咨询设计、工程承包、装备制造及销售、药剂和修复类植物生产及销售、运营等全产业链系统服务。公司2019-2021 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4.40 亿元/4.92 亿元/5.22 亿元,YOY 依次为41.25%/11.70%/6.09%, 三年营业收入的年复合增速18.73%;实现归母净利润0.53 亿元/0.59 亿元/0.71 亿元,YOY 依次为38.27%/11.54%/19.94%,三年归母净利润的年复合增速22.76%。根据公司初步预测,2022Q1 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预计同比增长-19.63%至8.25%。
[金融业] [2022-04-15]
孙晟, 硕士学位, 2013 年 6 月加入建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基金经理年限 5.92 年,在管基金 4 只,在管基金总规模 14.80 亿元。 2020 年 7 月起任建信新经济基金基金经理。
[金融业] [2022-04-15]
截至3 月31 日, AAA 级1M/3M/6M 同业存单到期收益率分别为2.01%、2.33%、2.42%,较2 月末分别上升/下降了-24BP/0BP/2BP。AA级1M/3M/6M 同业存单到期收益率分别为2.12%、2.48%、2.60%,较2 月末分别上升/下降了-24BP/4BP/7BP。理财产品预期年收益率环比提升,总体趋势稳中向下。环比来看,1 周、9 个月、1 年期理财产品收益率较2 月末分别下行18BP/8BP/10BP,其他期限理财产品收益率环比上行。同比来看,1 周、2 周理财产品收益率下降明显,分别下行57BP/39BP。3 月份同业拆借加权平均利率为2.07%,环比上行1BP,同比提高6BP。
[金融业] [2022-04-15]
拨备计提仍是最主要的正贡献。从净利润增速驱动各要素分解来看,2021 年上市银行拨备计提贡献净利润增长8.9 个百分点,存量不良出清后拨备对利润的反哺仍在延续;息差对盈利负贡献5.0 个百分点,主要是受到资产端收益率下行的拖累;规模贡献稳定,对盈利正贡献5.6 个百分点,反映4 季度稳信贷政策发力的效果;中收和其他非息保持良好增长,分别对上市银行盈利正贡献2.4 和5.0 个百分点。
[金融业] [2022-04-15]
券商业绩稳健增长,资管、经纪业务增速领先:1)2021 年市场交易量明显扩容,日均股基成交额1.13 万亿元,同比增25.38%,根据中证协数据,全行业2021 年营收同比增12.03%至5024.10 亿元,净利润同比增21.32%至1911.19 亿元。2)根据截至2022 年4 月3 日26 家上市券商披露的年报(下同),自营业务仍是最大收入来源,经纪、投行、信用、自营业务收入占比同比分别下降1 个、1 个、1 个、2 个百分点至21%、10%、9%、26%,资管业务同比增长2 个百分点至9%。
[金融业] [2022-04-15]
加息难以跑赢通胀,实际利率将继续下行。疫情后为刺激经济,各国纷纷出台一系列宽松政策,财政刺激政策和降息带动全球货币超发,货币量供应大于流动所需货币需求,为通胀持续抬升的底层原因。
[金融业] [2022-04-15]
周度来看,江阴银行、中信银行和苏州银行股价涨幅靠前,分别为20.47%、14.91%和12.33%。月度来看,江阴银行、杭州银行和苏农银行股价涨幅靠前,分别为6.74%、5.75%和4.73%。年初至今,成都银行、江苏银行、南京银行、常熟银行、江阴银行、杭州银行、苏农银行、中信银行、张家港行、兴业银行、苏州银行、交通银行和邮储银行实现了10%以上的涨幅。
[金融业] [2022-04-15]
利润增速归因:规模、拨备、净手续费、其他非息收入分别正贡献5.8pct/9.7pct/2.4pct/6.0pct , 息差缩窄和成本抬升分别拖累5.6pct/4.5pct,即全年通过以量补价+减值少提反哺业绩释放。边际来看,年内规模、息差和手续费对利润的影响程度基本平稳,二季度以来业绩增速上行主要由减值计提和其他非息正向拉动,Q4 变动程度较大的是成本负向拖累。
[金融业] [2022-04-15]
近年来,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社会责任已经成为国际共识, 市场对ESG 投资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2021 年, 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共同富裕”的战略背景下,我国ESG 投资迎来了重大的发展机遇。2021 年,中国ESG 和绿色金融市场规模均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绿色信贷余额增加2 万亿+,泛ESG公募基金规模和绿色债券规模均实现翻倍增长,ESG投资在国内的前景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