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891.上海重点推进“食品安全诚信企业”建设
[食品制造业] [2017-02-12]
关键词:生产许可;许可工作;食药监;监管情况;生产规范;监管信息;企业类别;产品抽检;现场检查;检查对象;
-
16892.破解弄堂美食困局要铁腕也需柔情
[食品制造业] [2017-02-12]
关键词:私房菜;食品安全意识;日常经营活动;小摊贩;服务提供者;可凡;经济创新;在线交流;反面典型;环境影响;
-
16893.食品安全风险共治体系的嵌入式制度设计
[食品制造业] [2017-02-12]
关键词:食品安全风险;食品安全信息;食品安全生产;食品安全法律;食品召回;《食品安全法》;治理主体;信息披露机制;市场主体;治理理念;
-
16894.提升专业服务能力 让分会工作成为科技与产业对接的生力军
[食品制造业] [2017-02-12]
关键词:食品科学技术;国际食品安全;营养健康;素荷;冷藏食品;营养食品;冷冻食品;面制品;热加工技术;中国葡萄酒;
-
16895.2014年蚌埠市食品中化学污染物及有害因素监测结果分析
[食品制造业] [2017-02-12]
目的:了解2014年蚌埠市食品中化学污染物及有害因素的污染状况、污染趋势,为安徽省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网收集数据。方法:对蚌埠市5个监测网点,采用随机抽样原则,共采集12类379份样品涉及50项化学指标,按照GB/T5009-2003《食品卫生检验方法(理化部分)》和《2014年国家食品污染与有害因素风险监测工作手册》中规定的标准操作程序进行检测。结果:2014年共检测12类379份样品,不合格样品25份,总超标率为6.60%。其中221份样品检测铅、镉、总汞、总砷,超标率分别为0,2.71%(6/221),0,1.81%(4/221)。205份样品检测铬合格率100%;37份样品检测农药残留,检出率为18.92%,超标率为5.41%(2/37);食品添加剂类检出铝超标样品3份、亚硝酸盐超标样品1份、硝酸盐超标样品9份,超标率分别为60.00%(3/5),4.00%(1/25)和90.00%(9/10),合成色素、防腐剂、甜味剂等项目未检出超标样品;真菌毒素、违禁添加物等检测项目合格率100.00%。结论:蚌埠市2014年抽查的绝大部分食品中的化学污染物及有害物质含量符合国家卫生标准,但少部分食品的卫生质量不容乐观,应加强对农药残留、镉、砷、铝、硝酸盐、亚硝酸盐等食品化学污染物的卫生管理和监测,从源头上杜绝化学性污染,确保蚌埠市人民群众的食品卫生安全。
关键词:食品;化学污染物;有害因素
-
16896.企业使用食品添加剂状况调查
[食品制造业] [2017-02-12]
关键词:食品添加剂;不安全食品;不合格;产品检测;机会成本;可追溯体系;专用性资产;购买行为;制度建设;检测制度;
-
16897.Cu~(2+)-Fenton反应比色法测定食品中没食子酸丙酯
[食品制造业] [2017-02-12]
基于没食子酸丙酯抑制Cu~(2+)催化的类Fenton反应建立了一种简便、快速的比色法,并实现了对没食子酸丙酯的分析。在最优的实验条件下,方法在5.0×10~(-6) mol/L~8.0×10~(-5) mol/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R=0.9983,没食子酸丙酯的检测限(3σ)为1.5×10~(-6) mol/L。将本方法用于食品中没食子酸丙酯的测定,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4.0%,平均回收率在98.6%~102.7%之间。实验结果表明,本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准确、选择性好。
关键词:Fenton;比色法;检测;没食子酸丙酯
-
16898.食品接触材料中未知迁移物的半靶向分析
[食品制造业] [2017-02-12]
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备受关注,但食品接触材料迁移物污染却尚未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其危害程度也被严重低估。食品接触材料未知迁移物种类多、含量低,且数量不断增加,传统的针对已知目标物的分析方法已无法实现对未知迁移物的分析。食品接触材料中的酚类、胺类、醛类和羧酸类有害迁移物本身并不具备荧光生色团,也缺乏有效的紫外吸收基团,无法用普通液相色谱法进行有效的分析与检测。本文致力于建立基于选择性荧光标记和质谱解析相结合的食品接触材料未知迁移物的半靶向分析方法,通过在目标物分子中引入具有荧光特性的官能团,使得食品接触材料中的酚类、胺类、醛类和羧酸类化合物可以采用液相色谱荧光法进行分析检测,同时也大大增加了检测的灵敏度,通过结合在线质谱信息确认,从而实现对食品接触材料未知迁移物的半靶向分析。研究内容如下:第一章简述了食品安全现状及绿色分析化学的相关概况,简单列举了分析化学领域的绿色样品前处理方法,并对高效液相色谱法和荧光增敏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做了简单概述。第二章采用自制的绿色、高效气流吹扫-微注射器萃取法(GP-MSE)结合柱前荧光增敏技术进行高效液相色谱荧光分析,并采集在线质谱信息,建立了食品接触材料中脂肪胺类迁移物的半靶向分析。此方法不仅提高了食品接触材料的提取效率,使其信号强度得以有效放大,同时采用10-乙基-吖啶酮-2-磺酰氯(EASC)特异性荧光衍生试剂,大大提高了分析检测的准确性与灵敏度,具有快速、准确、高效的特点。此方法创新性地做到了样品与水的兼容,成功的实现了对多种不同材质的食品接触材料中胺类迁移物的有效分析与检测。第三章采用GP-MSE方法对醛类化合物进行高效提取富集,然后以苯并吖啶酮-5-乙酸酰肼(BAAH)为荧光及质谱增敏试剂,建立了醛类化合物的液相色谱-质谱半靶向分析方法,研究结果表明食品接触材料中普遍含有甲醛和乙醛等化合物。第四章通过GP-MSE技术与分散液-液微萃取(DLLME)方法相结合,对食品接触材料中的羧酸类化合物进行了提取和富集纯化,以苯并[b]吖啶酮-5-乙基对甲苯磺酸酯(BAETS)为柱前荧光标记试剂,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对食品接触材料中的挥发性羧酸(VFAs)和全氟羧酸(PFCAs)迁移物进行了分析与鉴定。第五章合成了氨丙基功能化SBA-15(N-SBA-15)介孔材料,并建立了以N-SBA-15为吸附剂的酚类化合物的固相萃取方法,采用液相色谱荧光方法对食品接触材料中的酚类的迁移物进行了检测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食品接触材料中普遍含有双酚A和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
关键词:气流吹扫-微注射器萃取;食品接触材料;荧光衍生;高效液相色谱;固相萃取;脂肪胺;脂肪醛;酸类化合物;酚类化合物
-
16899.论“实质等同”认定在新食品原料市场准入环节中的困境与突破
[食品制造业] [2017-02-12]
目前,我国新食品原料事业发展火热,但是"实质等同"认定制度却存在重大缺陷。笔者建议借鉴国外经验,将"实质等同"认定主体调整为卫计委,使"实质等同"不再形同虚设,成为把控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的坚实闸门。
关键词:新食品原料;实质等同
-
16900.保障食品安全任重道远
[食品制造业] [2017-02-12]
关键词:安全用药;食药监;徐景颜;地沟油;质量检验;不合格;土壤环境污染;社会监督;法制委员会;小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