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171.太湖岸带湿地土壤动物群落结构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
[农、林、牧、渔业] [2013-10-15]
2010年8月采用干漏斗法和湿漏斗法对太湖岸带湿地的酸模(A)、乔灌(B)、农作物(C)、天然芦苇(D)4种植被类型中的土壤动物群落进行调查,共获得土壤动物537只,隶属4门59类.A的土壤动物密度最低,为4 017个·m-2,B的土壤动物密度最高,为14 496个·m-2.4种植被类型中土壤动物群落间的相似性存在差异,说明不同植被类型对土壤动物群落物种组成及其丰富度、优势类群数量具有影响.土壤动物个体数在不同植被类型中的水平分布规律为B>C>D>A.利用典范对应分析方法分析土壤含水率、pH、电导率、有机质、全氮、全磷和土壤温度等7个土壤因子与不同植被类型中土壤动物群落分布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植被类型中的土壤动物对土壤因子的响应不同,各因子对土壤动物分布的影响也存在较大差异.其中,鞘翅目步甲科幼虫、蠓科幼虫,蜘蛛目的光盔蛛科受总磷含量的影响较大;疣跳科受电导率的影响较大;等节跳科受有机质影响较大;棘跳科受pH的影响较大;线蚓科受温度的影响较大.
关键词:太湖;土壤动物;生物多样性;典范对应分析;土壤理化性质;Lake Taihu;soil fauna;biodiversity;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 (CCA);soil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
5172.内源激素IAA和ABA含量与黑杨苗期高生长关系
[农、林、牧、渔业] [2013-10-15]
以黑杨派3个无性系为材料对其生长进行定位观测,用石蜡组织切片技术研究伸长节间和成熟节间的结构区别,并用GC-MS-SIM法测定幼叶等有代表性组织的内源IAA和ABA含量.结果表明:1)节间数月增量与苗高月增量间呈显著正相关,第1和第2节间总长与苗高月增量、IAA含量、ABA含量及IAA/ABA无显著相关;2)伸长节间细胞较小,排列紧密,次生木质部不明显;成熟节间细胞较大,排列松散,有明显的次生木质部;3)5-7月,凌丰1号3个幼嫩组织部位的内源IAA含量、ABA含量、IAA/ABA、节间数月增量和苗高月增量都在增大;7月,3个无性系的节间数月增量和苗高月增量的排列顺序与幼嫩组织的IAA含量没有相关性,与幼叶的ABA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与顶芽的IAA/ABA呈显著正相关.不能用幼叶等组织的内源IAA含量来预测多个无性系苗高顺序,幼叶的ABA含量可作为预测多个无性系苗高顺序的参考指标,建议用顶芽的IAA/ABA对杨树苗高进行早期预测.
关键词:生长素;脱落酸;杨树;高生长;早期预测;气-质联用;石蜡切片;IAA;ABA;poplar;height growth;predict early;GC-MS;paraffin section
-
5173.饲料中大豆磷脂对红螯光壳螯虾性腺发育期营养物质积累的影响
[农、林、牧、渔业] [2013-10-15]
基础饲料中添加5种不同水平的大豆磷脂(SL):0%(Diet 1),1%(Diet 2),2%(Diet 3),4%(Diet 4)和6%(Diet 5).饲喂初始体质量为(25.64±1.53) g 的红螯光壳螯虾(Cherax quadricarinatus)雌虾8周,观察其卵巢发育期个体生长、性腺指数等参数的变化,分析卵巢和肝胰腺营养物质积累的快慢以及与营养物质积累相关基因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 mRNA 表达的差异.结果表明:饲料中不同水平的 SL 对卵巢发育期红螯光壳螯虾的成活率和相对增重率(WG)影响不显著(P>0.05),但饲喂≥2%(SL)饲料的雌虾性腺指数(GSI)显著升高(P0.05);随着饲料中 SL 的增加,虾肝胰腺中脂滴的体积增大,数量增多,结构更加完整,质地更加均匀,卵巢中脂滴和卵黄颗粒的数量增多,体积增大;同时,饲料中 SL 的增加促进了FABP 在肝胰腺和卵巢中的表达量.综上所述,饲料中的 SL 对红螯光壳螯虾雌虾卵巢发育具有促进作用,在培育红螯光壳螯虾雌虾亲体过程中,含6.5%鱼油的基础饲料至少补充2%的 SL 有利于雌虾卵巢的快速发育.本研究旨在为深入研究虾蟹生殖生理学和规模化红螯光壳螯虾早繁苗种生产等提供基础资料.
关键词:红螯光壳螯虾;大豆磷脂;卵巢发育;脂肪酸结合蛋白;超微结构;Cherax quadricarinatus;soybean lecithin;ovarian development;FABP;tissue ultrastructure
-
5174.不同时间尺度下兴安落叶松树干液流密度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农、林、牧、渔业] [2013-10-15]
基于连续1年的兴安落叶松树干液流密度和环境因子(光照、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土壤温度和土壤湿度)的测定结果,探讨不同时间尺度下树干液流密度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差异.在月时间尺度上,土壤温度和土壤湿度显著影响树干液流密度变化,土壤温度单位增加引起树干液流上升0.084~0.123 L·cm-2 month-1;在天时间尺度上,显著影响因子有土壤温度、光照和空气温度,其中土壤温度为最主要的影响因子,单位增加会导致树干液流上升1.9 ~2.7 mL·cm-2 d-1;在小时时间尺度上,主要影响因子在不同季节不同,但最主要因子多是直接影响地上叶片生理指标如光照和空气湿度,二者单位上升平均分别引起树干液流上升1.239 mL·cm-2 min-1和下降0.0566 mL·cm-2 min-1.随尺度由大到小,对树干液流影响最大的因子有从地下直接与根系水分吸收相关的土壤环境因子向地上直接影响叶片蒸腾的环境因子(光照和空气湿度)转变的趋势.同时,随着尺度增大,与树干液流显著相关的环境因子数明显下降,且相关系数R2显著提高,长期监测树木耗水可以采用监测环境因子反推的方法,而在小尺度上相同方法可能导致很大误差,最好采用直接测定法.
关键词:落叶松;土壤温度;土壤湿度;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光照;树干液流密度
-
5175.竹基SiC/C生物陶瓷的制备和性能
[农、林、牧、渔业] [2013-10-15]
以毛竹的炭化物为生物模板材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对其浸渍一定量的二氧化硅溶胶,应用碳热还原反应制备竹基SiC陶瓷,并对其结构、化学组成和力学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煅烧温度和时间决定了陶瓷的物相组成.煅烧温度1 450℃、时间5h可使所有的二氧化硅凝胶与炭反应生成SiC.煅烧温度过低、煅烧时间过长或不足均有可能在材料内残留或产生一定量SiO2,在此条件下制备的生物陶瓷实际为SiC和大量自由炭组成的SiC/C复合陶瓷,其中SiC陶瓷主要分布在材料的表层区域;制备的竹基SiC/C复合生物陶瓷的顺纹抗压强度、抗弯强度及抗弯弹性模量均随试样溶胶质量增加率的增高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溶胶质量增加率在10%左右时制得的陶瓷力学性能最佳,并显著优于相应竹炭的力学性能.
关键词:竹子;溶胶-凝胶;SiC;生物陶瓷
-
5176.2个欧美杨品种树皮内生真菌多样性及优势种群动态变化
[农、林、牧、渔业] [2013-10-15]
利用组织分离法从欧美杨2品种欧美杨107杨、中林46杨中(996块组织)分离内生真菌1 252株,107杨和中林46杨分别分离出645株和607株.利用形态特征和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为17个属、32个分类单元,包括担子菌2个分类单元,子囊菌30个分类单元均为子囊菌.在基于ITS构建的系统进代树上、2杨树品种内生菌均形成5个稳定的分支,包括在囊菌纲2个分支,包括散囊菌纲、类壳菌纲等.2个杨树品种内生真菌优势种群包括链格孢、葡萄座腔菌、镰孢菌、间座壳菌等,其中链格孢、葡萄座腔菌是最为常见的优势种群,2品种内生菌的优势种群会随季节变化而发生变化.
关键词:内生真菌;欧美杨;树皮;多样性;fungal endophytes;Populus × euramericana;bark;diversity
-
5177.濒危植物扇脉杓兰的花部特征与繁育系统
[农、林、牧、渔业] [2013-10-15]
通过野外观测,运用杂交指数(OCI),花粉萌发试验,去雄、套袋、人工授粉等方法对扇脉杓兰开花特性、花粉活力、柱头可授性、繁育系统进行研究,并对其柱头表面和花粉进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扇脉杓兰4-6月份开花,群体花期23天,单花花期12 ~ 16天.开花当天柱头即具有可授性,柱头可授性持续期为14天左右.花粉活力在花朵刚开放时最高(95%),至花朵凋谢之前仍保持较高的活力(70%).雌雄生殖单位在持续时间上有较长的相遇期.开花时柱头略高出花药,在花朵开放的整个过程中雌、雄蕊的相对位置始终不变.扇脉杓兰杂交指数OCI =4.自然条件下,扇脉杓兰的结实率仅为5%.人工自花授粉、异花授粉的结实率分别为90%和95%,表明扇脉杓兰是高度自交亲和的.而套袋后不采取措施和去雄的花均小结实,表明扇脉杓兰不存在自动的自花授粉、无融合生殖,因而扇脉杓兰必须通过一定的媒介传粉才能繁衍后代.
关键词:扇脉杓兰;繁育系统;花粉活力;柱头可授性
-
5178.尼罗罗非鱼♀×萨罗罗非鱼♂杂交后代的遗传分离分析
[农、林、牧、渔业] [2013-10-15]
应用微卫星标记对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萨罗罗非鱼(Sarotherodon melanotheron)♂杂交后代(F1、F2)的遗传分离情况进行了初步研究.在86对微卫星引物中,筛选出21对在尼罗罗非鱼和萨罗罗非鱼中存在差异等位基因的特异性引物,共检测出59个等位基因,包含32个尼罗罗非鱼和24个萨罗罗非鱼特异等位基因.F1观测杂合度(Ho=0.998)大于 F2(Ho=0.739), F2有效等位基因数(Ne=2.48)、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0.497)与 F1的(Ne=2.45、PIC=0.489)相似.F1中所有位点均表现为尼罗罗非鱼与萨罗罗非鱼杂合基因型.F2中位点等位基因分离情况各异,通过卡方检验,有18个位点符合孟德尔遗传(P>0.05),2个位点GM145、UNH003表现为偏离孟德尔遗传(P
关键词:尼罗罗非鱼;萨罗罗非鱼;杂交后代;微卫星标记;遗传分离;Oreochromis niloticus;Sarotherodon melanotheron;hybrids;microsatellite marker;inheritance and segregation
-
5179.UV-B辐射对亚热带森林凋落叶分解的影响
[农、林、牧、渔业] [2013-10-15]
采用分解袋法研究自然和UV-B辐射滤减2种环境下6种亚热带代表性树种(杉木、马尾松、木荷、香樟、青冈和甜槠)凋落叶的分解情况.结果表明:除个别分解阶段外,各树种凋落叶在2种UV-B辐射环境下的干质量剩余率均存在显著差异,且随着分解时间延长,差异逐渐加大;与对照相比,UV-B辐射滤减显著降低了6个树种凋落叶的分解速率(P<0.01),降幅为33.3%~69.6%,对香樟凋落叶分解的影响最小,对杉木凋落叶分解的影响最大;UV-B辐射处理和凋落物类型对凋落叶的分解速率均有极显著影响(P<0.001),以UV-B辐射的影响更强烈;自然和UV-B辐射滤减环境下凋落叶的分解速率均与C∶N呈显著负相关(P<0.05).
关键词:凋落叶分解;UV-B辐射;亚热带;光降解;淋溶
-
5180.红脂大小蠹诱导油松树干挥发性单萜相对含量的变化
[农、林、牧、渔业] [2013-10-15]
使用Porapak Q吸附剂,采用动态顶空的吸附方法,连续抽取11个不同阶段的对照、损伤与虫害油松的挥发物成分.运用GC、GC-MS与图谱峰面积进行挥发物成分定性与单萜相对含量的定量分析.与对照和损伤油松相比,虫害油松含有高比率的(+)-α-蒎烯(超过90%)和月桂烯,但(+)-3-蒈烯,(-)-β-蒎烯,莰烯和柠檬烯含量较低.(+) -3-蒈烯含量对照和损伤油松高于虫害油松(低于4%).(+)-3-蒈烯含量从损伤4天后的最低水平逐渐恢复到对照油松中含量水平.(-)-β-蒎烯和柠檬烯在不同处理的油松中含量相近,但在接入雌雄虫后3个处理间存在显著差异.尽管目前不确定我国的红脂大小蠢是否在危害油松后释放信息素,但研究表明红脂大小蠢可能会利用各种单萜成分细节上的变化作为化学信号,从而实现寄主的选择和种群聚集.本研究对于揭示油松抗性机制,完善红脂大小蠢的监测与防控技术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油松;红脂大小蠢;单萜成分;信息素;相对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