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行业研究报告数据库

报告分类

重点报告推荐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导航

找到报告 5408 篇 当前为第 516 页 共 541

所属行业:农、林、牧、渔业

  • 5151.蒸汽介质热处理对毛白杨木材颜色的影响

    [农、林、牧、渔业] [2013-10-15]

    以毛白杨木材为研究对象,采用蒸汽介质热处理方法在氧气含量低于2%的密闭容器中以温度170~230℃、时间1~5h的处理条件对其进行热处理.结果表明:随着处理温度的升高和处理时间的延长,色饱和度差△C*逐渐减小、色差△E*和色相差△H*逐渐增大,说明热处理后木材的颜色由原色逐步过渡到深褐色.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结果表明:热处理温度比热处理时间对毛白杨木材颜色变化的影响更为重要.此外,进一步得出了色差值与热处理温度、时间三者之间的回归模型.利用此特性,对一些浅色木材进行热处理,可赋予其凝重的颜色,同时还可增强其尺寸稳定性,从而提高其产品附加值,扩大应用领域.
    关键词:毛白杨;蒸汽介质热处理;色差
  • 5152.基于雷达遥感技术的土栖白蚁探测

    [农、林、牧、渔业] [2013-10-15]

    应用一种非破坏性的地球物理探测技术——雷达遥感技术,探测土栖白蚁巢穴.通过对金属管和蚁巢的掩埋模拟探测试验,测定地下目标影像尺寸,建立目标-影像尺寸线性关系模型,构建土栖白蚁蚁巢的二维和三维影像图;通过林地实地探测,获取不同目标反射的影像数据,有代表性地开挖验证,初步获得金属、树根、空洞和蚁巢4类地下主要目标影像特征;蚁巢尺寸的雷达遥感测量数据综合误差率为1.93%.雷达地下遥感探测技术是土栖白蚁监测和防灾减灾的有效辅助工具.
    关键词:雷达遥感;土栖白蚁;探测
  • 5153.居竹伪角蚜种群的年动态变化及调节因子

    [农、林、牧、渔业] [2013-10-15]

    以孝顺竹第1年生受害新竹为观察对象,对居竹伪角蚜的种群动态及主要天敌、气候等生态因子进行调查,结果发现:竹蚜5月中下旬始发生于2008年新笋基部,随着若蚜的迁移扩散至整个竹丛,其种群密度在2008年的8-9月达到最高峰,随后下降,2009年3月初种群密度开始上升,直至新竹第1年生长发育结束.1~4龄若蚜全年同时发生,种群中2个龄期段密度的比例(3~4龄:1~2龄)从2008年的10月初至2009年3月中旬的平均值为0.912,而其余月份的平均值在0.5左右.竹蚜3种主要天敌的发生时间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其中食蚜蝇发生高峰期在2008年的3-5月,赤星瓢虫发生高峰期为2008年的8-9月,蚜灰蝶在全年中存在2个高峰期,分别为2008年的7-8月和2008年11月-2009年2月.蚜灰蝶可全年在竹杆上取食竹蚜,赤星瓢虫和食蚜蝇从2008年12月中旬至翌年2月底以成虫藏于箨叶或竹丛周围的杂草中越冬.降雨对蚜虫种群密度有一定影响,连续数天的强降雨能基本清除竹丛8.33%~20%的受害株上的蚜虫.
    关键词:居竹伪角蚜;种群密度;天敌;降雨量
  • 5154.干旱胁迫下柠条锦鸡儿叶片SSH文库构建及CkWRKY1基因克隆

    [农、林、牧、渔业] [2013-10-15]

    为研究柠条锦鸡儿抗旱的分子机制,挖掘干旱响应相关基因,成功构建干旱胁迫下柠条锦鸡儿叶片的抑制性差减杂交(SSH)文库,获得1 286条高质量的EST序列,平均长度475 bp,拼接得到Unigenes 645条.对这些Unigenes进行Blast比对注释后发现很多抗旱相关基因,例如LEA蛋白、DHN蛋白编码基因,MYB、bZIP、WRKY、NAC和bHLH转录因子等.通过RACE技术克隆其中1个WRKY转录因子的cDNA全长,命名为CkWRKYI,GenBank登录号为JX987095.CkWRKY1编码330个氨基酸的蛋白质,氨基酸序列中有1个“WRKYGQK”的WRKY转录因子家族保守序列,属于第Ⅱ类WRKY转录因子.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发现,CkWRKY1基因在干旱处理后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上升,预示该转录因子可能与柠条锦鸡儿抗旱的分子机制相关.
    关键词:柠条锦鸡儿;干旱胁迫;抑制性差减杂交(SSH)文库;WRKY;基因克隆;Caragana korshinskii;drought stress;suppression subtractive hybridization (SSH) library;WRKY;gene cloning
  • 5155.刺槐未成熟合子胚的体细胞胚胎发生和植株再生

    [农、林、牧、渔业] [2013-10-15]

    以刺槐不同胚龄的未成熟合子胚为外植体,采用混合正交试验设计,研究幼胚胚龄和不同外源激素种类及质量浓度对刺槐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和体细胞胚分化、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开花后8周(55天左右)是胚性愈伤组织和体胚诱导的最佳外植体取材时期;MS+2,4-D 5.0 mg·L-1 +BA0.5 mg·L-1是诱导胚性愈伤组织的最佳培养基,出愈率最高为95.42%±0.02%;MS +NAA0.5 mg·L-1 +BA0.5 mg·L-1+谷氨酰胺250 mg·L-1+水解酪蛋白500 mg·L-1是体细胞胚诱导和分化的最佳培养基,直接体细胞胚发生率最高为92.40%±0.12%,通过愈伤组织诱导体细胞胚发生的频率最高为90.73% ±0.49%.一旦形成球形胚,将培养物转接到不含任何生长调节剂的MS培养基上,体细胞胚经成熟萌发可进一步形成完整小植株.
    关键词:刺槐;未成熟胚;胚性愈伤组织;体细胞胚;植株再生
  • 5156.SA及H2O2在杨树与溃疡病菌互作中的表达差异

    [农、林、牧、渔业] [2013-10-15]

    以毛白杨和北京杨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杨树接种溃疡病菌后信号分子水杨酸(SA)和过氧化氢(H2O2)的变化差异.结果表明:毛白杨接种后SA与H202含量显著上升,72 h时内源游离SA含量达到峰值(191.41μg·g-1 FW),并伴随H2O2含量的增加和CAT酶活性的降低;而北京杨接种后内源游离SA含量变化不显著(峰值仅为7.83μg-g-1 FW),不伴随CAT活性的下降,且H2O2含量与毛白杨相比达到峰值的时间早,峰值低(分别为737.52和306.99 nmol·g-1 FW),说明不同杨树与溃疡病菌互作体系中SA与H2O2差异显著;同时,克隆获得编码毛白杨水杨酸结合蛋白PtSABP和北京杨PbSABP蛋白的2个基因,氨基酸序列比对分析证明,PtSABP和PbSABP编码的氨基酸与烟草(NtSABP)氨基酸同一性为90%.RT-PCR分析表明:接种后毛白杨SABP基因的表达在6~24 h时受到抑制,推测此时SA与SABP结合,抑制SABP的CAT活性,从而促使24 h后H2O2含量的显著升高.本试验证明:不同杨树接种溃疡病菌后SA与H2O2变化差异显著,杨树对溃疡病的抗性与其体内SA与H2O2的积累情况有关.
    关键词:杨树;溃疡病菌;水杨酸;过氧化氢
  • 5157.高寒沙地植被恢复区乌柳人工防护林对土壤的影响

    [农、林、牧、渔业] [2013-10-15]

    以不同恢复年限(6,11,16和21年)的乌柳人工防护林为研究对象,以丘间低地为对照,研究高寒沙地不同林龄乌柳人工防护林对土壤水分含量、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养分(全氮、硝态氮、铵态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和土壤pH值的影响.结果表明:乌柳林样地土壤含水量受林龄和深度的影响,上层土壤含水量变化较为剧烈;与对照相比,不同林龄乌柳林土壤有机质含量随恢复时间的增长显著增加,并呈现出一定的表聚性;在植被恢复过程中各林龄乌柳土壤全氮、硝态氮、铵态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变化差异显著(P<0.05),同一林龄乌柳林上层土壤(深度< 100 cm)全氮、硝态氮、铵态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高于下层;随植被恢复时间增长,土壤pH值逐渐降低,土壤碱性减弱;相关分析表明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土壤各养分含量之间呈显著线性正相关关系,土壤pH值与土壤各养分含量之间呈显著线性负相关关系.乌柳人工防护林能够使植被恢复区土壤化学性质不断改善,土壤肥力水平得到提高.
    关键词:高寒沙地;乌柳人工防护林;养分含量;改良土壤;high-cold sand land;Salix cheilophila plantation;nutrient content;soil improvement
  • 5158.滴灌条件下杨树人工林土壤的水分运移

    [农、林、牧、渔业] [2013-10-15]

    采用田间土壤剖面观测法,对北京永定河故道沙地上地表滴灌栽培的杨树人工林的土壤水分运移规律进行研究,在滴头流量恒定为4 L·h-1的条件下,试验和测定不同滴灌时长和停灌后土壤湿润锋的运移距离和土壤湿润体的形态.结果表明:土壤湿润锋随着滴灌时长的增加在垂直和水平方向上的运移距离逐渐增大,每增加1h滴灌时长,土壤湿润锋的垂直运移距离的增幅逐渐减小,水平运移距离的增幅则大小不一;在各时长滴灌停灌后,土壤湿润锋将继续在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上运移1~3h,在垂直方向上的继续运移距离为2~10 cm,除在土壤最深处的水平继续运移距离明显较大外,在各土壤深处水平方向上的继续运移距离为1 ~ 10 cm;在持续滴灌1~6 h后,土壤湿润锋最终可以垂直运移到36 ~ 69 cm,水平运移到32~57 cm,持续滴灌3~4h后即可在0~40 cm土层内形成以滴头为圆心,半径30~ 40 cm的土壤湿润体;持续滴灌1~3h后土壤湿润体形态为逐渐增大的扁半椭球体,持续滴灌4~6h后土壤湿润体形态为逐渐增大的长半椭球体.
    关键词:杨树人工林;滴灌;土壤水分运移;土壤湿润锋;土壤湿润体;poplar plantation;drip irrigation;soil water movement;wet soil front;wet soil body
  • 5159.锯缘青蟹血蓝蛋白抑菌活性及其作用靶标

    [农、林、牧、渔业] [2013-10-15]

    采用抑菌实验和抑菌抑制实验等方法探索锯缘青蟹(Scylla serrata)血蓝蛋白抑菌活性及其作用靶标.结果显示,锯缘青蟹血蓝蛋白对溶藻酸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大肠杆菌K12(Escherichia coli K12)等细菌具有抑菌活性,其对大肠杆菌K12的抑菌活性可被大肠杆菌K12外膜蛋白(Outer membrane protein, Omp)所抑制,尤其是血蓝蛋白对大肠杆菌K12外膜蛋白敲除菌ΔOmpX、ΔOmpC、ΔOmpT、ΔTsx、ΔFadL和ΔOmpW的抑菌活性显著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极显著性(P
    关键词:锯缘青蟹;血蓝蛋白;抑菌活性;作用靶标;Scylla serrata;hemocyanin;antibacterial activity;target
  • 5160.贵州草海斑头雁越冬觅食地选择

    [农、林、牧、渔业] [2013-10-15]

    湿地生境可为水鸟提供保护场所、生存和繁殖所需要的能量以及种群延续的条件(Fretwell,1972;Heitmeyer,1980;Fredrickson,1981;Krapu,1981).生境的可利用性、分布和质量会影响越冬期水鸟的集群、活动、能量分配和繁殖过程(Fredrickson et al.,1979;Paulus,1980),同时会对水鸟的繁殖潜力造成影响(Miline,1976;Ankney,1977).生境选择通常会使生物分布非随机化,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Southwood,1977;Martin,1998;Clark et al.,1999).这种非随机化分布方式的产生是由于生物体对环境因子具有选择性,即在相同生境中的随机区域选择位点进行测量,并将它们进行比较的结果(Wilson,1998).
    关键词:斑头雁;种群数量;觅食地;生境选择;草海;Bar-Headed Goose;population;foraging site;habitat selection;Caohai
首页  上一页  ...  511  512  513  514  515  516  517  518  519  520  ...  下一页  尾页  
© 2016 武汉世讯达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中心

QQ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员


电话咨询


027-87841330


微信公众号




展开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