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181.样本量对MaxEnt模型预测物种分布精度和稳定性的影响
[农、林、牧、渔业] [2013-10-15]
以实际调查的4个物种的34个不同样本量(5,6,8,10,15,20,25,30,40,50,60,70,80,90,100,120,150,180,200,220,250,300,350,400,450,500,550,600,650,700,800,900,1 000,1 200)为例,模拟计算分析不同的样本量对MaxEnt物种分布模型的精度和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总体上来看,样本量的大小对MaxEnt模型预测物种空间分布的精度影响不大,在样本量较小时,精度不稳定,随着样本量的增大(训练数据在样本量50左右,检验数据在样本量120左右),MaxEnt模型的预测精度越来越稳定.
关键词:样本量;最大熵物种分布模型;AUC;预测精度;标准差
-
5182.中华乌塘鳢纤毛嗅神经元的分离及其电生理
[农、林、牧、渔业] [2013-10-15]
应用酶消化和机械吹打相结合的方法,快速分离出中华乌塘鳢(Bostrychys sinensis)嗅囊中纤毛嗅觉感受神经元.再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中华乌塘鳢纤毛嗅觉感受神经元的静息电位、动作电位及电压门控离子通道电流等电生理学特征.结果表明,中华乌塘鳢纤毛嗅觉感受神经元具有典型的双级神经元结构特征,包括细胞体,轴突,树突以及树突顶端的嗅结和纤毛.嗅觉感受神经元静息电位为(?57±6.37) mV,动作电位峰值为(38.30±0.95) mV.在?60~+80 mV 的阶梯去极化脉冲刺激中,内向电流在?60~?40 mV 激活,?20~0 mV 达到最大值,内向电流峰值为(?69.08±44.15) pA.外向电流在+40 mV 时达最大值,峰值为(267.55±73.67) pA.本研究结果为纤毛嗅觉感受神经元上性信息素受体感受性信息素的电生理机制以及性信息素的应用提供了方法和理论基础.
关键词:中华乌塘鳢;嗅觉感受神经元;膜片钳;电生理学;Bostrichthys sinensis;olfactory receptor neurons;patch clamp;electrophysiology
-
5183.人工倾斜火炬松3年生苗木应压木的解剖性质
[农、林、牧、渔业] [2013-10-15]
以3年生火炬松苗木为研究对象,在生长季节开展人工倾斜树干试验,将苗木分成5组(每组12株),与垂直方向倾斜成不同的角度(0°,15°,30°,45°,60°),苗木生长4个月后开始测定不同倾斜角度下火炬松应压木的解剖性质,分析不同倾斜角度下火炬松应压木解剖性质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随着倾斜角度的增加,管胞壁变厚,管胞形状变圆,胞间隙逐渐增多、增大,螺纹裂隙逐渐变宽、加深,其中30°以后应压木典型特征非常明显.2)随着倾斜角度的增加,管胞长度先减小后增大,30°达最小值;管胞宽度先减小后增大,45°达最小值;双壁厚先增大后减小,45°达最大值.方差分析表明不同倾斜角度对管胞长度、宽度及双壁厚影响均极显著.3)随着倾斜角度的增加,微纤丝角度先增大后减小,30°达最大值.方差分析表明不同倾斜角度对微纤丝角度影响显著.4)随着倾斜角度的增加,管胞比量及木射线比量呈波动变化;树脂道比量先增大后减小,30°达最大值.方差分析表明不同倾斜角度对树脂道比量影响显著,而对管胞比量及木射线比量影响不显著.5)从不同倾斜角度下各种解剖性质的变化趋势来看,30° ~45°为应压木解剖性质形成的重要转折点,具体原因还需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人工倾斜;火炬松;苗木;应压木;解剖性质
-
5184.蜀南苦竹林生态系统碳储量与碳汇能力估测
[农、林、牧、渔业] [2013-10-15]
科学准确的碳计量是评价森林减缓大气CO2浓度增加、应对气候变化能力的关键,而竹林特殊的生物学与生态学特性使得竹林碳汇计量较其他森林生态系统更为复杂.采用生物量法研究蜀南苦竹林生态系统的碳密度、碳储量及其空间分配格局,并对苦竹林生态系统碳汇能力进行估算.结果表明:1)立竹平均含碳率为450.792 g·kg-1,不同龄级苦竹各器官含碳率差异不显著.土壤有机碳含量为19.410 g·kg-1,不同土层差异极显著;2)苦竹林生态系统总碳储量为156.823 t·hm-2,其中土壤碳库是最大的碳库,为132.568 t·hm-2,占总碳储量的84.53%,枯落物碳库为最小的碳库(4.823 t·hm-2),只占总碳储量的3.08%;3)苦竹立竹碳储量为19.432 t·hm-2,占总碳储量12.39%,其中近半(49.13%)贮藏于竹秆中.竹秆、竹枝、竹叶3部分地上碳储量总计达13.346 t·hm-2,占立竹总碳储量的68.68%,地上部分碳储量为地下部分碳储量的2.19倍;4)苦竹林生态系统植被层年固碳量为8.262 t·hm-2,相当于每年固定30.294 t·hm-2CO2,固碳能力强于毛竹.
关键词:苦竹;碳储量;碳密度;碳汇
-
5185.基于气候-地形-土壤因子和GIS技术的浙江省香榧种植综合区划
[农、林、牧、渔业] [2013-10-15]
根据香榧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对环境条件的需求,构建香榧种植综合区划评价体系,提出香榧综合区划指标为3个气候因子、2个地形因子和2个土壤因子,建立区划指标的空间分布模型.应用混合插值法完成区划指标的细网格化.应用加权指数求和法,建立综合区划评估模型.考虑土地利用现状,屏蔽不宜种植地域,把浙江省香榧种植区域划分为适宜、较适宜和不适宜3个等级.借助GIS技术制作香榧种植精细化的专题区划图,空间精度为100 m×100 m.综合区划结果可为浙江省香榧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香榧;区划指标;评估模型;综合区划;GIS技术;浙江省
-
5186.基于混合效应模型的杉木单木冠幅预测模型
[农、林、牧、渔业] [2013-10-15]
以湖南省黄丰桥国有林场103块样地共2461株杉木为例,建立单木冠幅模型.由于所调查数据是在不同立地条件下相同样地中重复观察得到,数据间存在明显相关性,为解决此问题,将考虑立地指数和样地对冠幅生长的随机影响,即建立嵌套2水平非线性混合冠幅模型.从12个常用林分模型中选出较好的冠幅直径模型作为构建混合模型的基础模型.除胸高直径外,还考虑其他17个林分或树木因子对冠幅的影响.通过指标AIC(akaike information criterion)和对数似然确定最佳形式参数随机效应组合类型,用指数函数、幂函数以及常数加幂函数3种形式的残差方差模型消除异方差,最后对混合模型和传统回归模型进行比较及评价.结果表明:逻辑斯蒂形式的冠幅直径模型[模型(13)]拟合效果较好,选择为基础模型;胸径、冠底高、树高和样地优势高是影响冠幅的主要因子;幂函数消除异方差效果最好;与立地指数相比,立地指数与样地的嵌套效应对冠幅影响更大;模型(15)的嵌套2水平比总体平均水平和立地指数水平预测精度高,相比于模型(13)有明显改进.本文主要为方法研究,对于其他树种可以用相似方法构建冠幅模型.
关键词:杉木;单木冠幅模型;嵌套2水平非线性混合模型;异方差;Cunninghamia lanceolata;individual crown diameter model;nested two level nonlinear mixed effects model;heteroskedasticity
-
5187.基于林分特征的林木个体信息估算可视化模拟技术
[农、林、牧、渔业] [2013-10-15]
以湖南攸县黄丰桥国有林场为试验区,以6块典型的杉木人工同龄纯林为研究对象,研究林木径阶与其Voronoi多边形面积间的对应关系.以模拟样地为例,在林木株数、林分算术平均胸径与样地大小设定的前提下,研究林木空间分布格局特征,建立计算机模拟点阵生成算法;利用Weibull分布模型对样地内林木径阶分布进行估算,根据林木Voronoi多边形面积与其径阶间的对应规律,对林木胸径进行分配,参考林木测树因子估计模型对林木树高与冠幅因子进行估算;采用Arcgis Engine 10开发技术,开发样地Voronoi多边形分析模块,结合GDI+与MOGRE技术,建立基于林分特征的林木个体信息估算可视化模型.结果表明:林木Voronoi多边形面积的算术平均值与所对应径阶间总体呈正相关关系;林木空间格局生成算法高效且适用;林木胸径因子分配考虑了空间环境的影响,贴近林木生长规律;可视化模拟技术可直观表现以上过程与结果,增强可操作性.此方法可用于解决由林分整体特征估算林木个体信息的难题,可为林业科学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可为森林可视化模拟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林分特征;个体信息;Voronoi图;估算;可视化模拟;stand characteristics;individual information;Voronoi diagram;estimation;visual simulation
-
5188.基于杜仲转录组序列的SSR分子标记的开发
[农、林、牧、渔业] [2013-10-15]
关键词:杜仲;转录组;SSR;引物;Eucommia ulmoides;transcriptome;SSR;primer
-
5189.三峡库区汝溪河流域柏木林土壤氮素及酶活性特征
[农、林、牧、渔业] [2013-10-15]
以三峡库区汝溪河流域柏木纯林和柏木+青冈混交林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林分类型柏木林土壤氮素、酶活性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柏木纯林和柏木+青冈混交林各土层(0~20,20~40和40 ~ 60 cm)铵态氮含量无显著差异;柏木+青冈混交林各土层全氮含量显著高于柏木纯林,分别提高了61.1%,55.7%和19.8%;与柏木纯林相比,柏木+青冈混交林林地各土层的硝态氮含量提高了10.3%,10.5%和25.5%;各土层柏木+青冈混交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含量分别是柏木纯林的1.2,1.0和1.6倍;柏木+青冈混交林林地各土层蛋白酶、过氧化氢酶、脲酶和转化酶活性总体上均显著高于柏木纯林.与柏木纯林相比,柏木+青冈混交林具有明显优势,可以明显改善林地内土壤氮素状况和酶活性,改善林地生态环境.
关键词:柏木纯林;柏木+青冈混交林;土壤氮素;酶活性;Cupressus funebris pure forest;Cupressus funebris + Cyclobalanopsis glauca mixed forest;soil nitrogen;enzyme activities
-
5190.海南尖峰岭热带林乔灌木层物种多样性沿海拔梯度分布格局
[农、林、牧、渔业] [2013-10-15]
沿海南尖峰岭林区海拔梯度设立164块25 m×25 m样地,分析乔灌木层物种多样性沿海拔梯度的变化规律,同时分析森林采伐对这种分布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尖峰岭物种丰富,164块625 m2样地共记录植株65 144个,分属84科253属596种;原始林的物种丰富度沿海拔梯度呈现双峰型的分布格局,主要受尖峰岭地区水热、光照、群落特性等因素控制;径级择伐后森林物种丰富度沿海拔梯度波动上升;皆伐后森林物种丰富度随着海拔梯度剧烈波动;原始林的Simpson物种多样性指数随海拔增高而缓慢上升;径级择伐森林Simpson物种多样性指数首先随海拔增高而平缓上升,海拔800 m处最高,之后缓慢下降;皆伐林中Simpson物种多样性指数随海拔增高先上升,海拔680m处达到一个峰值,然后下降,海拔850 m处又开始继续上升;和原始林相比较,径级择伐森林总体而言沿海拔梯度的Simpson物种多样性指数有所上升,而皆伐森林的Simpson物种多样性指数有所下降.
关键词:物种多样性;海拔梯度;径级择伐;皆伐;尖峰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