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行业研究报告数据库

报告分类

重点报告推荐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导航

找到报告 5374 篇 当前为第 520 页 共 538

所属行业:农、林、牧、渔业

  • 5191.国产木桁架齿板连接件的研发

    [农、林、牧、渔业] [2013-10-15]

    测试进口齿板与国产落叶松连接节点的拉伸性能,结果表明国产落叶松规格材完全可以替代美国南方松来制作齿板连接木桁架.提出3种国产齿板设计方案,使用国产镀锌钢板制作了国产齿板,并对国产齿板连接节点进行测试,指出国产齿板达到了批量生产的要求,改进方案可以提高齿板连接的性能,但国产齿板需要在加工工艺上进行调整,才能用于实际木桁架生产.
    关键词:国产木桁架;齿板设计;齿板检测
  • 5192.中亚热带森林转换对地表CH4氧化的影响

    [农、林、牧、渔业] [2013-10-15]

    利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中亚热带常绿阔叶天然林与杉木人工林地表CH4氧化速率进行17个月的定位观测研究.结果表明:在观测期间(2009 - 04-2010 - 08),天然林与人工林均表现为大气CH4汇,天然林与杉木人工林地表CH4年均氧化速率分别为32.01和25.31 μg·m -2h-1,天然林地表CH4氧化速率为10.83 ~75.02μg·m -2h-1,人工林地表CH4氧化速率为7.66 ~46.40 μg·m-2h-1;地表CH4氧化速率受土壤温度、含水量及其交互作用的影响,土壤体积含水量显著影响地表CH4氧化速率,而土壤温度对地表CH4氧化速率的影响则因土壤体积含水量和土壤深度而异.
    关键词:森林转换;天然林;人工林;CH4氧化速率
  • 5193.应用花绒寄甲防治松褐天牛

    [农、林、牧、渔业] [2013-10-15]

    选取6个松褐天牛危害的马尾松林样地,释放寄生性天敌花绒寄甲的卵和成虫.通过调查天敌释放前后被害株数和单株虫口数2个指标对花绒寄甲的防治效果进行评价,同时,采用室内和林间罩网寄生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分析花绒寄甲对松褐天牛幼虫的寄生情况.在释放花绒寄甲卵和成虫后对当年松褐天牛的寄生防治效果显示:在释放花绒寄甲卵的3个试验林中,平均株虫口校正减退率为48.54%,平均被害株校正减退率为63.07%;在释放花绒寄甲成虫的3个试验林中,平均株虫口校正减退率为47.00%,平均被害株校正减退率为68.00%,二者差异不显著.说明林间释放花绒寄甲卵和成虫均对松褐天牛有良好的控制效果.室内试验中,释放花绒寄甲卵和成虫后,不同胸径受害木段中松褐天牛幼虫被寄生的数量比例变化较大,5 ~8 cm胸径的木段中寄生率最高,达72.41%,显著高于10 ~ 15 cm和>18 cm胸径木段的49.52%和49.06%;分别在5,7和9月释放花绒寄甲卵和成虫,寄生率分别为68.50%,21.63%和30.29%,5月份的寄生率显著高于7月和9月.利用花绒寄甲防治松褐天牛具有良好的控制效果,以5月份释放天敌效果最好,可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松褐天牛;花绒寄甲;林间防治效果;生物防治;马尾松
  • 5194.美洲黑杨杂种不同生长势无性系光合特征

    [农、林、牧、渔业] [2013-10-15]

    以美洲黑杨杂交子代2年生的高(H4)、低(L3)生长势无性系及父本(F)为试验材料,比较其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及对有效光辐射(PAR)和CO2响应等生理特征差异.结果表明:H4,L3,F的Pn日变化曲线没有显著的双峰现象,H4的光合优势主要集中在6:00-12:00之间;光响应曲线数据分析表明:3个系号除暗呼吸速率(rd)外,最大光合速率(Pnmax)、表观光合量子效率(AQY)、光补偿点(LCP)、光饱和点(LSP)等存在显著差异,H4的Pnmax最大,为21.47 μmol·m-2s-1,超过L3达39.42%,其LCP最小,仅15.09 μmol·m-2s-1,LSP值又最大,分别超过L3和F值的17.03%和10.35%;CO2响应曲线数据分析表明:各系号间仅Pnmax有显著差异,羧化效率、CO2补偿点(CCP)、光呼吸速率等差异均不显著,H4的羧化效率略高于L3和F,而CCP则稍低于L3和F,表明高生长势植株在CO2的转化效率和利用效率上稍有优势.高生长势无性系H4利用弱光的能力较强,且能在强光下进行相对高效的光合作用,其光合速率的优势主要集中在上午,日积累的优势更加明显,但对于CO2的吸收利用能力仅略有优势.
    关键词:美洲黑杨;杂交;生长势;光合特征
  • 5195.卧龙自然保护区落叶阔叶林土壤微生物分布规律及功能菌的筛选

    [农、林、牧、渔业] [2013-10-15]

    利用平板分离培养技术对卧龙自然保护区落叶阔叶天然林植被下不同层次土壤微生物区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各样地不同土层细菌、真菌及放线菌数量均表现为FH层>A层>B层>C层,而各样地不同菌类的数量均表现为细菌>放线菌数>真菌.利用选择性培养基羧甲基纤维素钠筛选纤维素分解菌28株;利用苯胺蓝平板脱色法及愈创木酚变色圈法筛选具有木质素过氧化物酶、锰过氧化物酶的细菌2株、真菌25种、放线菌3种,具有漆酶的真菌5种;在无机磷Ca3(PO4)2为唯一磷源的培养基上筛选出97株溶磷菌;在无氮培养基上筛选出固氮菌2株;溶磷菌无论种类还是数量均比纤维素分解菌、木质素分解菌及固氮菌多.
    关键词:落叶阔叶林;微生物区系;功能菌筛选;deciduous broad-leaved forest;microflora;screening of functional bacteria
  • 5196.集装箱底板用竹基纤维复合制造技术

    [农、林、牧、渔业] [2013-10-15]

    以毛竹和绿竹为原料,酚醛树脂为胶黏剂,采用点裂和线裂纤维分离技术,将半圆竹筒分离形成由竹纤维束组成的网状结构的纤维化单板,经过工艺和结构设计,制造竹基纤维复合集装箱底板,并与传统阿必通、竹木和竹篾全竹集装箱底板的性能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去竹青和竹黄的条件下,采用合理的结构和工艺制造的竹基纤维复合材料,性能达到或超过GB/T 19536-2004《集装箱底板用胶合板》标准规定的各项指标要求,其综合性能超过传统阿必通、竹木和竹篾全竹集装箱底板.采用纤维化单板,可改变传统竹条和竹篾的单元结构,既简化加工过程,提高竹材的利用率和生产效率,竹材一次利用率达到90%以上,竹基纤维复合集装箱底板是一种新型的高效利用的集装箱底板.
    关键词:纤维化竹单板;竹基纤维复合材料;集装箱底板
  • 5197.平榛冷适应相关基因CBF的克隆及时空表达特性分析

    [农、林、牧、渔业] [2013-10-15]

    关键词:平榛;CBF;荧光定量PCR;时空表达特性
  • 5198.九孔鲍幼鲍生长性状的遗传参数估计

    [农、林、牧、渔业] [2013-10-15]

    采用不平衡巢式设计方法和人工授精技术,1个父本配3个母本,建立九孔鲍(Haliotis diversicolor super-texta)12个半同胞家系和36个全同胞家系.在40日龄、120日龄、180日龄、240日龄时分别对所建36家系个体测量壳长,壳宽与体质量.采用单性状约束最大似然法(Restricted Maximum Likelihood Method, REML)估计九孔鲍(Haliotis diversicolor supertexta)各阶段体质量,壳宽与壳长性状的遗传参数.结果表明,九孔鲍幼鲍在40、120、180、240日龄时壳长遗传力估计值为(0.13±0.09)~(0.56±0.15),壳宽遗传力估计值为(0.13±0.06)~(0.62±0.13),体质量遗传力估计值为(0.18±0.15)~(0.26±0.08),均属于中等遗传力.另外,从性状的表型相关与遗传相关可以得出,九孔鲍稚鲍在不同日龄壳长、壳宽与体质量的表型相关和遗传相关均为正相关(P≤0.05).表型相关系数为0.66~0.94,遗传相关系数为0.85~0.98,研究结果表明,以3个主要生长性状之一作为选育目标,均能达到遗传改良的目的.
    关键词:九孔鲍;生长性状;遗传参数;约束最大似然法;动物模型;Haliotis diversicolor supertexta;growth trait;genetic parameter;REML;animal model
  • 5199.基于SRAP分子标记的小果油茶遗传多样性分析

    [农、林、牧、渔业] [2013-10-15]

    利用SRAP分子标记,从126对引物组合中筛选出11对引物,对小果油茶全分布区的19个居群514个样品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11对引物组合总共扩增出226条谱带,平均每对引物组合扩增20.55条谱带,其中多态性条带为226,占条带总数的100%.19个居群的遗传距离为0.021 6~0.164 5,显示了较近的亲缘关系.UPGMA聚类结果表明,除了福建6个居群和江西3个以外,其余地理位置相近的居群未能聚在一起.多态性比率(PPB)、Nei's基因多样度(H)及Shannon信息指数(I)变化幅度分别为84.96% ~ 95.58%,0.321 3~0.388 7及0.473 2 ~0.567 6;从物种层次来看,PPB,H,I分别为100%,0.422 3及0.612 6,揭示小果油茶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AMOVA分子变异分析显示,在小果油茶总的遗传变异中,居群内占86.58%,而居群间仅占13.42%.
    关键词:小果油茶;SRAP标记;遗传多样性
  • 5200.不同松树感染松材线虫后NO和核酸酶变化与其抗病性的关系

    [农、林、牧、渔业] [2013-10-15]

    以黑松、马尾松和火炬松为研究对象,对其接种松材线虫后4,12,24,48,72,96和120 h的NO和核酸酶的活性进行测定.3种松树接种松材线虫后,针叶内NO平均含量的积累为火炬松<马尾松<黑松,这种差异在12 ~48 h尤为明显;48h后较其割伤处理(CK1)的增加幅度为火炬松>马尾松>黑松.同时3种松树接种后的核酸酶变化趋势存在差异,单链核酸酶活性在4~48 h为火炬松>马尾松>黑松,而火炬松双链核酸酶活性在4~96h时却一直低于马尾松和黑松,这表明不同松树体内单链或双链核酸酶的活性变化与其抗病性有关.且3种松树在接种松材线虫后,表现出症状的时间顺序为黑松最早,马尾松次之,火炬松最晚.这表明NO和核酸酶的变化与松树感染松材线虫后的病程发展密切相关.
    关键词:火炬松;马尾松;黑松;松材线虫;NO;核酸酶
首页  上一页  ...  515  516  517  518  519  520  521  522  523  524  ...  下一页  尾页  
© 2016 武汉世讯达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中心

QQ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员


电话咨询


027-87841330


微信公众号




展开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