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行业研究报告数据库

报告分类

重点报告推荐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导航

找到报告 5408 篇 当前为第 515 页 共 541

所属行业:农、林、牧、渔业

  • 5141.红松苗龄型对苗木质量和造林效果的影响

    [农、林、牧、渔业] [2013-10-15]

    以春季播种、2年生红松苗(S2 -0),春季播种、2年后移栽、再培育1年的3年生红松苗(S2-1),春季播种、2年后移栽、再培育2年的4年生红松苗(S2 -2)、秋季播种、2年生红松苗(F2-0)为对象,研究不同苗龄间苗木质量和造林效果的差异.结果表明:与S2-0相比,S2-1苗高、地径、FOLR、单株生物量分别增加100%,108.2%,100%和398.4%,单株氮、磷、钾含量分别增加368.6%,646.2%和349.3%;S2 -0造林成活率仅为67.5%,S2 -1比S2-0造林成活率提高20.6%.S2 -0移栽2年后,苗木质量提升幅度较移栽1年小;S2-2与S2 -1造林成活率、地径生长量无显著差异.F2-0的苗高较S2-0大35.4%,造林成活率提高5.6%,秋季播种红松可促进苗木质量的提高.S2-2,S2-1,S2-0,F2-0的FOLR分别为18,14,7和7,FOLR与造林成活率、苗高、地径均显著相关,FOLR是评价红松苗木质量的简易、可靠指标.
    关键词:红松;苗龄;苗木质量;造林效果
  • 5142.仁用加工型平欧杂种榛品种(系)的坚果经济性状

    [农、林、牧、渔业] [2013-10-15]

    榛子为榛属(Corylus)植物,世界上约有18个种,我国是重要的产地,原产8个种和2个变种(张宇和等,2005).20世纪80年代至今的近30年间,国内育种专家通过我国平榛(C.heterophylla)和欧洲榛(C.avellana)的种间杂交,获得了平欧杂种榛(C.heterophylla×C.avellana),成为榛属植物一个新种质,具有果大、丰产、出仁率高、果仁饱满等特点,在抗寒性和适应性等方面超过欧洲榛,目前,已经鉴定了‘达维’、‘玉坠’、‘薄壳红’等多个平欧杂种榛新品种(梁维坚等,2000;张玲等,2007;2008;郑金利等,2007;2008;段鹏勇等,2009;潘洪泽等,2010),并筛选出了一些大果、抗寒、丰产等性状优良的品系,完成了我国平欧杂种榛育种的初期目标(梁维坚等,2002).
    关键词:平欧杂种榛;坚果;果仁;加工性状;Corylus heterophylla × C.avellana;nut;kernel;processing traits
  • 5143.不同抚育模式对侧柏游憩林风景质量的影响

    [农、林、牧、渔业] [2013-10-15]

    游憩林是一种能为公众提供舒适游憩环境的重要特种用途林,科学经营该森林对于改善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及促进森林游憩业的发展意义重大.侧柏游憩林在北京地区分布广泛,且长期以来深受市民的喜爱.为探明其优化抚育模式及间隔期,分别对北京西山国家森林公园内阴、阳坡中龄林进行3种不同模式的抚育,定位监测抚育前后5年间林分风景质量及主要风景要素的变化情况,基于美景度评判法(SBE法)探讨不同抚育模式对林分风景质量的效果及持续时间.结果表明:1)不同抚育模式均可在短期内大幅提高阴、阳坡2种林分的喜好度,明显改善林分的风景质量;2)阴坡林分3种抚育模式(A1,A2和A3)对风景质量的作用效果均较为理想,阳坡林分3种抚育模式(B1,B2,B3)中的B1较B2和B3效果更好;3)综合考虑抚育的效应及持续时间,认为阴坡林分更适合采用A3模式(修枝高度2~3m+割灌保留盖度约20%+林地清理),抚育间隔期为2年;阳坡林分更适合采用B1模式(修枝高度2~3m+割灌保留盖度约25%+林地清理),抚育间隔期至少为4年.从森林美学角度提出的优化抚育模式及间隔期,可为北京山区侧柏游憩林的抚育决策提供直接的技术支撑.
    关键词:游憩林;抚育模式;抚育间隔期;SBE法;喜好度;风景要素
  • 5144.欧美杨107杨β-1,3-葡聚糖酶(BG2)基因遗传转化及对溃疡病的抗性分析

    [农、林、牧、渔业] [2013-10-15]

    以欧美杨107杨为受体材料,利用根癌农杆菌介导法转化β-1,3-葡聚糖酶基因(BG2),经卡那霉素筛选,PCR和Southern检测显示有4个转基因阳性株系,初步证明外源目的基因已整合到107杨基因组中.离体抑菌试验表明转基因107杨(T-107杨)细胞粗提液的抑菌能力明显强于未转基因对照107杨(C-107杨).在接种杨树溃疡病菌的培养基上培养,T-107杨长势明显强于C-107杨;T-107杨可明显抑制丙二醛(MDA)在植物体内的快速积累,其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含量也明显高于C-107杨,PAL含量T-107杨和C-107杨都有先升后降的趋势;15天后C-107杨完全死亡,T-107杨仍能生存.试验结果表明BG2基因的表达提高了107杨对杨树溃疡病的抗性.
    关键词:欧美杨107杨;根癌农杆菌;BG2基因;基因转化;溃疡病;Populus × euramericana cv.‘Neva';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BG2 gene;gene transformation;canker disease
  • 5145.中国特有种血皮槭的天然更新

    [农、林、牧、渔业] [2013-10-15]

    血皮槭(Acer griseum),又名马梨光,槭树科(Aceraceae),槭树属(Acer),落叶乔木,高达20 m,为中国特有种、濒危种(汪松等,2004).血皮槭夏季树干树皮有卷曲状剥落,树皮色彩奇特,呈鲜明的橘褐色或红褐色,尤其在冬季,观赏价值极高.其树叶春、夏季为绿色,叶脉、叶柄及新梢为红色.血皮槭秋季10,11月叶变色,从黄色、橘黄色至鲜红色,落叶晚,非常美观;且树冠较大,叶多而密,遮荫良好,是槭树类中经济价值较高的绿化树种,宜引种为行道树或庭园树种,常作为庭园主景树(钱又宇等,2008).
    关键词:血皮槭;地理分布;土壤种子库;天然更新
  • 5146.配置模式和树种组成对北京典型城市森林树木细根形态的影响

    [农、林、牧、渔业] [2013-10-15]

    采用挖掘取样法对北京市典型城市森林中针+阔+草、针+灌+草、阔+灌+草和灌+草4类植物配置模式以及油松混交林和绦柳混交林中细根形态特征进行研究,分析细根形态特征与土壤养分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北京市城市森林林分细根以表层分布较多,0~ 20 cm土层中的细根生物量占细根总量的70%以上.2)配置模式对土壤中细根有显著影响,乔+灌+草配置在0 ~ 20 cm土层中细根较多,灌+草配置在20~40 cm土层中细根较多;3)阔叶乔木对0 ~ 20 cm土壤中细根贡献较大,而针叶树对20 ~ 40 cm土壤中细根贡献较高;在针叶树骨干树种背景下,灌木比乔木对土壤细根的贡献更高.4)混交林细根较纯林显著发达,且细根分布更合理.5)树种组成对细根产生显著影响,其中,丁香对细根的贡献率在5种油松混交林中最高,榆叶梅对细根的贡献率在3种绦柳混交林中最高.因此,从根系分解及其对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归还角度来看,科学确定树种组成及其配置模式对改良城市森林土壤、促进城市森林健康有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城市森林;配置模式;细根;形态特征;urban forest;configuration model;fine root;morphological traits
  • 5147.3株产气内生真菌的水果防腐活性及其气体成分分析

    [农、林、牧、渔业] [2013-10-15]

    从极端濒危植物百山祖冷杉针叶组织中分离到3株属于炭角菌科产气霉属的内生菌,这些菌株能产生强烈的挥发性物质,对多种植物病原菌具有明显的抑制或致死功能;水果保鲜试验表明固体发酵菌剂能有效防治草莓灰葡萄孢霉、苹果轮纹病菌和油桃褐腐病菌等引起的水果采后病害.固相微萃取和气质联用(SPME-GC-MS)分析表明,3个菌株产生的气体成分及含量存在较大差异,M25成分单一,而M112-2和M153成分较复杂,这种差异性与其生物学活性有一定的相关性.主要气体物质为二甲酯丙酸、甲基-2-甲基丙酸酯和β-水芹烯等.
    关键词:产气霉;固相微萃取;抑菌活性;Muscodor;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anti-pathogen activity
  • 5148.脱硫石膏改良龟裂碱土对枸杞根际土壤理化性质及根系生长的影响

    [农、林、牧、渔业] [2013-10-15]

    关键词:脱硫石膏;龟裂碱土;土壤盐分;枸杞;根系
  • 5149.浑善达克沙地2种生境下榆树种群空间点格局

    [农、林、牧、渔业] [2013-10-15]

    以浑善达克沙地固定沙丘与丘间低地2种生境下榆树种群为研究对象,采用点格局分析法对不同生长阶段榆树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空间关联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丘间低地种群整体在<10m的小尺度上呈现聚集分布,幼树和中龄树在大尺度上呈随机分布,而成熟树呈现聚集分布;各发育阶段间的空间关联主要表现在小尺度上,随着空间尺度的增加,空间关联性微弱;固定沙丘榆树种群均在小尺度上呈聚集分布,随尺度增大种群呈现随机分布趋势;中龄树和成熟树间在小尺度上呈正关联,各个发育阶段间在大尺度上空间关联性很小.
    关键词:浑善达克沙地;榆树;种群格局;点格局分析;空间关联
  • 5150.中国栓皮栎资源生产燃料乙醇的潜力及其空间分布

    [农、林、牧、渔业] [2013-10-15]

    利用气候、土壤、地形和土地利用等数据,运用ArcGIS的空间叠加分析功能,定量分析中国栓皮栎资源的空间分布及乙醇生产潜力.结果表明:中国适宜栓皮栎分布的区域较广,总面积可达26 250.41×104hm2,栓皮栎乙醇总潜力为270.90×104 ~1 204.11×104t·a-1,至少满足我国目前E10乙醇汽油需求的42.71%;适宜栓皮栎生长的未利用地面积为1.53×104hm2,其乙醇生产潜力可增加中国目前E10汽油0.88%左右.如果选育出优良的品种,进行科学的栽培管理,在保证粮食安全的前提下,至少可满足我国目前E10乙醇汽油需求的41.21%以上.因此,栓皮栎可以作为我国将来燃料乙醇的重要原料来源.
    关键词:栓皮栎;燃料乙醇;资源潜力;空间分布;Quercus variabilis;bioethaonl;resource potential;spatial distribution
首页  上一页  ...  510  511  512  513  514  515  516  517  518  519  ...  下一页  尾页  
© 2016 武汉世讯达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中心

QQ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员


电话咨询


027-87841330


微信公众号




展开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