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11.秦岭北坡林窗大小对栓皮栎实生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
[农、林、牧、渔业] [2013-10-15]
栓皮栎是中国暖温带和亚热带林区的主要建群种和资源树种.为了明确林窗大小对栓皮栎实生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通过设置固定样地,测定秦岭北坡5种不同面积林窗(面积分别为< 50,50 ~ 100,100 ~ 150,150 ~200,>200 m2)中栓皮栎实生幼苗的存活数量、生长、干物质积累和分配等指标,分析栓皮栎实生幼苗的生长发育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幼苗期(1~5年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实生幼苗的数量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在面积为150~ 200 m2的林窗中,栓皮栎实生幼苗在数量、生长指标和干物质积累量方面都优于其他林窗中的栓皮栎实生幼苗;林窗内的光照强度、灌木层盖度、草本层盖度、草本层高度、土壤温度、土壤养分条件与实生幼苗的存活呈正相关;空气湿度、枯枝落叶层厚度则与实生幼苗的生长呈负相关.在未来的经营过程中,抚育间伐创造面积为150 ~200 m2的林窗,林分郁闭度保持在0.75左右,能改善林地生境,促进种子萌芽和实生幼苗生长发育,为培育高质量的林木提供有利条件.
关键词:林窗大小;环境因子;栓皮栎;forest gap size;environmental factors;Quercus variabilis
-
5212.杜仲果药兼用良种‘华仲2号’
[农、林、牧、渔业] [2013-10-15]
杜仲‘华仲2号’为雌株,经优株选择、无性系造林测定和区域化试验选育而成,具有速生、丰产、适应性强等特性.适于营建速生丰产林和杜仲果园,生产中药材和果实.
关键词:杜仲;雌株;良种;中药;华仲2号;Eucommia ulmoides;female plant;improved variety;Chinese herb;Huazhong 2
-
5213.美洲黑杨及其杂种F1不同生长势无性系叶片δ13C和氮素利用效率
[农、林、牧、渔业] [2013-10-15]
以美洲黑杨不同生长势的杂种F1及其亲本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不同冠层叶片的稳定碳同位素组成和碳、氮含量,分析不同生长势美洲黑杨叶片水分利用效率和氮素利用效率之间的差异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不同生长势杂种F1的δ13C值及碳、氮含量均差异显著,超亲杂种F1在每个冠层的叶片δ13C值和碳、氮含量均显著大于低亲杂种Ft;美洲黑杨叶片δ13C值与氮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2=0.941);叶片δ13C和碳、氮含量存在空间分布差异,树冠上层显著大于中层,下层最小;超亲杂种F1的水分利用效率(WUE)高于低亲杂种F1,但低亲杂种F1的氮素利用效率(NUE)极显著大于超亲杂种F1,WUE和NUE之间呈现显著负相关(R2=-0.652),说明美洲黑杨叶片的水分利用效率和氮素利用效率存在一定的制约关系.
关键词:美洲黑杨;δ13C;水分利用效率;氮素利用效率;Populus deltoides;δ13C;water use efficient;nitrogen use efficient
-
5214.梨枣茎直径微变化的气象因子
[农、林、牧、渔业] [2013-10-15]
关键词:土壤水势;植物水分状况;茎直径微变化;气象因子
-
5215.清澜港湾红树林景观变化过程及周边土地利用/覆盖动态
[农、林、牧、渔业] [2013-10-15]
关键词:清澜港;红树林;景观变化;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变化轨迹;Qinglangang;mangrove;landscape change;land use and coverage change;trajectory of change
-
5216.山西太行山不同林龄油松林的水量平衡
[农、林、牧、渔业] [2013-10-15]
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对太行山油松中龄林(22年生)和成熟林(58年生)水量平衡组分的季节性变化进行同步观测,探讨林龄对生态系统蒸散及水量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油松中龄林、成熟林生长季总蒸散(包括蒸腾、蒸发和截留)量分别为406.87和418.49 mm,水分总支出量分别为431.07和459.57 mm,均无明显差异,但蒸散和支出组分不同,成熟林乔木层蒸腾量、乔木层截留量、枯落物截留量、地表径流量各自占降雨量(445.4mm)的比率比中龄林分别下降了6.01%,2.21%,0.81%和0.26%,而灌草群落蒸散量、土壤出流量和灌草层截留量各自占降雨量的比率比中龄林分别增加了8.80%,3.87%和2.94%.林龄变化主要改变了蒸散和水分支出各组分的贡献率,而不是其总量;成熟林生长季土壤含水量略有下降,而中龄林小幅增加.
关键词:油松;成熟林;中龄林;蒸散;水量平衡;Pinus tabulaeformis;mature forest;middle-aged forest;evapotranspiration;water balance
-
5217.竹类植物基因组学研究进展
[农、林、牧、渔业] [2013-10-15]
概述竹类植物基因组学研究进展,包括RAPD,RFLP,AFLP,ISSR等分子标记的开发与应用,开花、细胞壁生物合成、光合作用、抗逆等相关的重要功能基因研究,基因组测序与比较基因组学等;在分析和综述的基础上,提出竹类植物分子生物学研究基础薄弱、功能基因鉴定困难等不足,并明确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比较基因组学与功能基因组学研究、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是今后竹类植物基因组学研究的重点.
关键词:竹类植物;基因组学;分子标记;功能基因;测序;比较基因组学
-
5218.蒙古栎生长及生理特征的种源间差异
[农、林、牧、渔业] [2013-10-15]
以5个蒙古栎种源的当年生幼苗为试验材料,对其生长和生理特征进行测量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江密峰种源生物量最大,其根质量和总质量与其他4个种源差异都达到显著水平,同时单叶面积、栅栏组织厚度、光合色素含量及净光合速率(Pn)等相对于其他种源也具有一定的优势;不同种源间有机物分配规律一致,根质量所占比例均最大,超过70%,其次是叶质量,储存有机物的茎质量比例最小,均不到总质量10%;蒙古栎叶肉结构简单,5个种源栅栏组织厚度为41.99~56.89 μm,不同种源间单叶面积和栅栏组织厚度存在显著差异(P<0.05);江密峰叶片的光合色素含量与其余4个种源均存在着显著差异(P<0.05),各种源Pn在6.25 ~ 8.94 μmol· m-2s-1之间,差异不显著;生物量与光合色素、Pn、根质量、叶质量及栅栏组织厚度均达到了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单叶面积显著正相关(P<0.05).综上所述,不同种源生长生理特征均存在差异,蒙古栎遗传资源变异丰富,江密峰种源表现最好,应用潜力大.
关键词:蒙古栎;种源;生物量;生理特征;Quercus mongolica;provenances;biomass;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
5219.不同叶面积损失对油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农、林、牧、渔业] [2013-10-15]
2011年5月对12年生、树高1.5~2.1 m、造林密度为1 500株.hm-2的普通油茶进行不同面积剪叶处理,以此模拟病虫等的危害,研究油茶叶片损失对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剪叶处理对油茶落果率、果实质量、果实鲜出籽率、出仁率、干仁含油率均有一定影响.当叶损失量(剪叶量)为25%,50%和75%时,落果率分别为61.2%,83.8%和84.1%,是对照的1.54,2.11和2.12倍,显著高于对照;而叶损失量为12.5%时,油茶落果率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当叶损失量高于25%时,鲜出籽率(低于41%)、出仁率(低于14%)和干仁含油率(低于37%)均出现明显的下降趋势,与对照(44.6%,14.7%和42.2%)差异显著;瘪籽率则随着剪叶量的增加而上升.剪叶对茶油中饱和脂肪酸——棕榈酸和不饱和脂肪酸——油酸的含量也有影响,尤其是剪叶75%后,茶油中棕榈酸的含量为24.8%,比对照的(9.2%)显著增高;油酸的含量为68.9%,比对照的(82.5%)显著降低.剪叶后对油茶植株翌年(2012年)的生长及结果情况调查表明:剪叶50%和75%的树势衰弱,抽梢不正常且新叶少,平均果实数仅为2.2和0个·株-1,基本没有结果,显著低于其他处理组;而剪叶12.5%的油茶树翌年生长正常,结果数与对照差异不显著.研究结果表明叶面积损失超过25%将严重影响油茶的产量和翌年树势的生长,叶面积损失12.5%以上对茶油的品质有一定影响.
关键词:油茶;剪叶;落果率;含油率;脂肪酸组成;病虫害;Camellia oleifera;leaf-cutting;fruit abscission ratio;oil yield ratio;fatty acid composition;disease and insect pest
-
5220.浙江省毛竹竹板材碳转移分析
[农、林、牧、渔业] [2013-10-15]
关键词:毛竹;竹板材;胸径;碳转移;碳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