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21.三峡库区汝溪河流域柏木林土壤氮素及酶活性特征
[农、林、牧、渔业] [2013-10-15]
以三峡库区汝溪河流域柏木纯林和柏木+青冈混交林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林分类型柏木林土壤氮素、酶活性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柏木纯林和柏木+青冈混交林各土层(0~20,20~40和40 ~ 60 cm)铵态氮含量无显著差异;柏木+青冈混交林各土层全氮含量显著高于柏木纯林,分别提高了61.1%,55.7%和19.8%;与柏木纯林相比,柏木+青冈混交林林地各土层的硝态氮含量提高了10.3%,10.5%和25.5%;各土层柏木+青冈混交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含量分别是柏木纯林的1.2,1.0和1.6倍;柏木+青冈混交林林地各土层蛋白酶、过氧化氢酶、脲酶和转化酶活性总体上均显著高于柏木纯林.与柏木纯林相比,柏木+青冈混交林具有明显优势,可以明显改善林地内土壤氮素状况和酶活性,改善林地生态环境.
关键词:柏木纯林;柏木+青冈混交林;土壤氮素;酶活性;Cupressus funebris pure forest;Cupressus funebris + Cyclobalanopsis glauca mixed forest;soil nitrogen;enzyme activities
-
5222.基于气候-地形-土壤因子和GIS技术的浙江省香榧种植综合区划
[农、林、牧、渔业] [2013-10-15]
根据香榧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对环境条件的需求,构建香榧种植综合区划评价体系,提出香榧综合区划指标为3个气候因子、2个地形因子和2个土壤因子,建立区划指标的空间分布模型.应用混合插值法完成区划指标的细网格化.应用加权指数求和法,建立综合区划评估模型.考虑土地利用现状,屏蔽不宜种植地域,把浙江省香榧种植区域划分为适宜、较适宜和不适宜3个等级.借助GIS技术制作香榧种植精细化的专题区划图,空间精度为100 m×100 m.综合区划结果可为浙江省香榧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香榧;区划指标;评估模型;综合区划;GIS技术;浙江省
-
5223.基于混合效应模型的杉木单木冠幅预测模型
[农、林、牧、渔业] [2013-10-15]
以湖南省黄丰桥国有林场103块样地共2461株杉木为例,建立单木冠幅模型.由于所调查数据是在不同立地条件下相同样地中重复观察得到,数据间存在明显相关性,为解决此问题,将考虑立地指数和样地对冠幅生长的随机影响,即建立嵌套2水平非线性混合冠幅模型.从12个常用林分模型中选出较好的冠幅直径模型作为构建混合模型的基础模型.除胸高直径外,还考虑其他17个林分或树木因子对冠幅的影响.通过指标AIC(akaike information criterion)和对数似然确定最佳形式参数随机效应组合类型,用指数函数、幂函数以及常数加幂函数3种形式的残差方差模型消除异方差,最后对混合模型和传统回归模型进行比较及评价.结果表明:逻辑斯蒂形式的冠幅直径模型[模型(13)]拟合效果较好,选择为基础模型;胸径、冠底高、树高和样地优势高是影响冠幅的主要因子;幂函数消除异方差效果最好;与立地指数相比,立地指数与样地的嵌套效应对冠幅影响更大;模型(15)的嵌套2水平比总体平均水平和立地指数水平预测精度高,相比于模型(13)有明显改进.本文主要为方法研究,对于其他树种可以用相似方法构建冠幅模型.
关键词:杉木;单木冠幅模型;嵌套2水平非线性混合模型;异方差;Cunninghamia lanceolata;individual crown diameter model;nested two level nonlinear mixed effects model;heteroskedasticity
-
5224.国产木桁架齿板连接件的研发
[农、林、牧、渔业] [2013-10-15]
测试进口齿板与国产落叶松连接节点的拉伸性能,结果表明国产落叶松规格材完全可以替代美国南方松来制作齿板连接木桁架.提出3种国产齿板设计方案,使用国产镀锌钢板制作了国产齿板,并对国产齿板连接节点进行测试,指出国产齿板达到了批量生产的要求,改进方案可以提高齿板连接的性能,但国产齿板需要在加工工艺上进行调整,才能用于实际木桁架生产.
关键词:国产木桁架;齿板设计;齿板检测
-
5225.海南尖峰岭热带林乔灌木层物种多样性沿海拔梯度分布格局
[农、林、牧、渔业] [2013-10-15]
沿海南尖峰岭林区海拔梯度设立164块25 m×25 m样地,分析乔灌木层物种多样性沿海拔梯度的变化规律,同时分析森林采伐对这种分布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尖峰岭物种丰富,164块625 m2样地共记录植株65 144个,分属84科253属596种;原始林的物种丰富度沿海拔梯度呈现双峰型的分布格局,主要受尖峰岭地区水热、光照、群落特性等因素控制;径级择伐后森林物种丰富度沿海拔梯度波动上升;皆伐后森林物种丰富度随着海拔梯度剧烈波动;原始林的Simpson物种多样性指数随海拔增高而缓慢上升;径级择伐森林Simpson物种多样性指数首先随海拔增高而平缓上升,海拔800 m处最高,之后缓慢下降;皆伐林中Simpson物种多样性指数随海拔增高先上升,海拔680m处达到一个峰值,然后下降,海拔850 m处又开始继续上升;和原始林相比较,径级择伐森林总体而言沿海拔梯度的Simpson物种多样性指数有所上升,而皆伐森林的Simpson物种多样性指数有所下降.
关键词:物种多样性;海拔梯度;径级择伐;皆伐;尖峰岭
-
5226.中亚热带森林转换对地表CH4氧化的影响
[农、林、牧、渔业] [2013-10-15]
利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中亚热带常绿阔叶天然林与杉木人工林地表CH4氧化速率进行17个月的定位观测研究.结果表明:在观测期间(2009 - 04-2010 - 08),天然林与人工林均表现为大气CH4汇,天然林与杉木人工林地表CH4年均氧化速率分别为32.01和25.31 μg·m -2h-1,天然林地表CH4氧化速率为10.83 ~75.02μg·m -2h-1,人工林地表CH4氧化速率为7.66 ~46.40 μg·m-2h-1;地表CH4氧化速率受土壤温度、含水量及其交互作用的影响,土壤体积含水量显著影响地表CH4氧化速率,而土壤温度对地表CH4氧化速率的影响则因土壤体积含水量和土壤深度而异.
关键词:森林转换;天然林;人工林;CH4氧化速率
-
5227.美洲黑杨杂种不同生长势无性系光合特征
[农、林、牧、渔业] [2013-10-15]
以美洲黑杨杂交子代2年生的高(H4)、低(L3)生长势无性系及父本(F)为试验材料,比较其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及对有效光辐射(PAR)和CO2响应等生理特征差异.结果表明:H4,L3,F的Pn日变化曲线没有显著的双峰现象,H4的光合优势主要集中在6:00-12:00之间;光响应曲线数据分析表明:3个系号除暗呼吸速率(rd)外,最大光合速率(Pnmax)、表观光合量子效率(AQY)、光补偿点(LCP)、光饱和点(LSP)等存在显著差异,H4的Pnmax最大,为21.47 μmol·m-2s-1,超过L3达39.42%,其LCP最小,仅15.09 μmol·m-2s-1,LSP值又最大,分别超过L3和F值的17.03%和10.35%;CO2响应曲线数据分析表明:各系号间仅Pnmax有显著差异,羧化效率、CO2补偿点(CCP)、光呼吸速率等差异均不显著,H4的羧化效率略高于L3和F,而CCP则稍低于L3和F,表明高生长势植株在CO2的转化效率和利用效率上稍有优势.高生长势无性系H4利用弱光的能力较强,且能在强光下进行相对高效的光合作用,其光合速率的优势主要集中在上午,日积累的优势更加明显,但对于CO2的吸收利用能力仅略有优势.
关键词:美洲黑杨;杂交;生长势;光合特征
-
5228.应用花绒寄甲防治松褐天牛
[农、林、牧、渔业] [2013-10-15]
选取6个松褐天牛危害的马尾松林样地,释放寄生性天敌花绒寄甲的卵和成虫.通过调查天敌释放前后被害株数和单株虫口数2个指标对花绒寄甲的防治效果进行评价,同时,采用室内和林间罩网寄生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分析花绒寄甲对松褐天牛幼虫的寄生情况.在释放花绒寄甲卵和成虫后对当年松褐天牛的寄生防治效果显示:在释放花绒寄甲卵的3个试验林中,平均株虫口校正减退率为48.54%,平均被害株校正减退率为63.07%;在释放花绒寄甲成虫的3个试验林中,平均株虫口校正减退率为47.00%,平均被害株校正减退率为68.00%,二者差异不显著.说明林间释放花绒寄甲卵和成虫均对松褐天牛有良好的控制效果.室内试验中,释放花绒寄甲卵和成虫后,不同胸径受害木段中松褐天牛幼虫被寄生的数量比例变化较大,5 ~8 cm胸径的木段中寄生率最高,达72.41%,显著高于10 ~ 15 cm和>18 cm胸径木段的49.52%和49.06%;分别在5,7和9月释放花绒寄甲卵和成虫,寄生率分别为68.50%,21.63%和30.29%,5月份的寄生率显著高于7月和9月.利用花绒寄甲防治松褐天牛具有良好的控制效果,以5月份释放天敌效果最好,可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松褐天牛;花绒寄甲;林间防治效果;生物防治;马尾松
-
5229.清澜港湾红树林景观变化过程及周边土地利用/覆盖动态
[农、林、牧、渔业] [2013-10-15]
关键词:清澜港;红树林;景观变化;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变化轨迹;Qinglangang;mangrove;landscape change;land use and coverage change;trajectory of change
-
5230.山西太行山不同林龄油松林的水量平衡
[农、林、牧、渔业] [2013-10-15]
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对太行山油松中龄林(22年生)和成熟林(58年生)水量平衡组分的季节性变化进行同步观测,探讨林龄对生态系统蒸散及水量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油松中龄林、成熟林生长季总蒸散(包括蒸腾、蒸发和截留)量分别为406.87和418.49 mm,水分总支出量分别为431.07和459.57 mm,均无明显差异,但蒸散和支出组分不同,成熟林乔木层蒸腾量、乔木层截留量、枯落物截留量、地表径流量各自占降雨量(445.4mm)的比率比中龄林分别下降了6.01%,2.21%,0.81%和0.26%,而灌草群落蒸散量、土壤出流量和灌草层截留量各自占降雨量的比率比中龄林分别增加了8.80%,3.87%和2.94%.林龄变化主要改变了蒸散和水分支出各组分的贡献率,而不是其总量;成熟林生长季土壤含水量略有下降,而中龄林小幅增加.
关键词:油松;成熟林;中龄林;蒸散;水量平衡;Pinus tabulaeformis;mature forest;middle-aged forest;evapotranspiration;water bal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