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行业研究报告数据库

报告分类

重点报告推荐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导航

找到报告 5408 篇 当前为第 517 页 共 541

所属行业:农、林、牧、渔业

  • 5161.基于二次相对评价的伊春林业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效率测度

    [农、林、牧、渔业] [2013-10-15]

    经济转型是资源枯竭型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通过改进的二次相对评价方法,建立伊春林业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效率测度指标体系,综合运用SPSS 17.0统计分析软件、Super Decision计算软件和Matlab 7.0数据分析软件对二次相对评价的数据集进行分析,科学测度伊春林业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效率.对各阶段经济转型效率的动因进行分析,凸显各阶段生态技术要素对传统技术要素的有效替代作用,确定经济转型战略实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保证伊春林业资源型城市的经济转型顺利实施,进而实现其社会经济的和谐、稳固和有序发展.
    关键词:二次相对评价;经济转型;效率测度;规模效应;two-stage relative evaluation;economic transition;efficiency estimate;scale efficiency
  • 5162.不同磷脂水平下中华绒螯蟹幼蟹的胆碱需要量

    [农、林、牧、渔业] [2013-10-15]

    采用2×6因子设计方法,以酪蛋白和明胶为蛋白源,分别配制了含1%和2%磷脂,6个氯化胆碱水平(0、250、500、1000、2000、4000 mg/kg 饲料)的12组等氮、等脂精制饲料,在室内水族箱条件下对体质量为(0.22±0.01) g的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幼蟹进行为期6周的饲养试验,每处理组各设4个平行.结果表明:当饲料中胆碱的添加水平分别为1000 mg/kg(1%的磷脂水平)和500 mg/kg(2%的磷脂水平)时,幼蟹的存活率均达到最高值,分别为89%和88%;幼蟹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随着胆碱添加量的提高而显著升高(P0.05);各试验组的全蟹粗脂肪含量、肝胰腺的甘油三酯含量、总胆固醇含量、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活性,均随着饲料中胆碱量的增加而显著下降(P
    关键词:中华绒螯蟹;胆碱;磷脂;交互作用;Eriocheir sinensis;choline;phospholipids;interaction
  • 5163.杜仲药用良种‘华仲1号’

    [农、林、牧、渔业] [2013-10-15]

    杜仲‘华仲1号’为雄株,是采用选择育种的方法经优株选择、无性系造林测定和区域化试验选育而成,具有速生、杜仲皮产量高、雄花量大、适应性强等特性.适于营建杜仲速生丰产林和雄花采茶园,生产杜仲中药材和杜仲雄花茶等.
    关键词:杜仲;良种;药用;杜仲雄花茶;Eucommia ulmoides;improved variety;medicinal use;Eucommia male flower tea
  • 5164.沙棘良种‘白丘杂’

    [农、林、牧、渔业] [2013-10-15]

    ‘白丘杂’是蒙古沙棘优良品种‘楚伊’实生子代优良无性系‘白丘’(母本)与中国沙棘优良种源优良单株(父本)杂交选育的沙棘良种,无刺或少刺,盛果期平均单株果实产量4 ~7 kg,单位面积产量可达8 000 kg·hm-2.
    关键词:沙棘;良种;果实产量;Hippophae rhamnoides;hybrid;fruit yield
  • 5165.水杉基因组微卫星分析及标记开发

    [农、林、牧、渔业] [2013-10-15]

    微卫星(microsatellite)又称简单重复序列(simple sequence repeat,SSR),是指以少数几个核苷酸为单位,多次串联重复的DNA序列,其普遍存在于真核生物及一些原核生物基因组中.基因组序列中微卫星重复序列变异最快,在群体间和不同个体间通常表现出很高的序列多态性,且呈共显性遗传.由于重复单元重复次数的高度可变性及其侧翼序列的相对保守性,微卫星作为一种分子标记被广泛应用于物种的指纹鉴定、亲子谱系分析、群体遗传结构分析、遗传图谱构建、比较基因组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诸多研究领域(李淑娴等,2010).
    关键词:水杉;基因组;微卫星;标记开发;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genome;microsatellites;marker development
  • 5166.楔天牛属2种天牛触角感器扫描电镜观察

    [农、林、牧、渔业] [2013-10-15]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青杨楔天牛和锈斑楔天牛成虫触角感器的类型、数量和分布.结果表明:在2种楔天牛雌雄成虫触角上均存在4类型8种感受器,包括3种刺形感受器、1种毛形感受器、3种锥形感受器和B(o)hm氏鬃毛.刺形感受器为镰刀状且带有纵沟的刚毛结构,表面无孔;毛形感受器表面有纵沟,具有能自由活动的关节窝,表面无孔;锥形感受器与触角表面垂直,表面具有大量不规则分布的孔;B(o)hm氏鬃毛为直立的顶端较尖的结构.刺形感受器、毛形感受器及锥形感受器是较为常见的感受器类型,在其他天牛触角上也有发现;但本研究未发现耳形感受器、钟形感受器及指形感受器等其他感受器类型.结合各种感受器的形态、分布和显微结构对其可能具有的功能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青杨楔天牛;锈斑楔天牛;触角感器;扫描电镜
  • 5167.基于MODISNDVI的三峡库区植被覆盖度动态监测

    [农、林、牧、渔业] [2013-10-15]

    基于MODIS-NDVI遥感数据,采用像元二分模型估算三峡库区2000-2009年的年最大植被覆盖度,并在像元尺度上分析库区年最大植被覆盖度的时空变化规律及其驱动力.结果表明:三峡库区大部分区域处于高植被覆盖度,并随高程和坡度的增加而增大,其中年最大植被覆盖度大于60%的区域占92.35%;近10年来,库区年最大植被覆盖度总体呈微弱上升趋势,其中呈显著增加或降低趋势的像元数仅占7.16%,在20个区县中石柱、江津和丰都的植被覆盖度存在退化风险;降水是影响库区植被覆盖度年际波动的主导因子,当年5-8月降水量与年最大植被覆盖度的相关性最高,但在空间上存在差异,其中呈显著正相关区域主要分布于库区西部低山丘陵农业种植区,该区域降水增加有利于植被生长,而部分高海拔地区的年最大植被覆盖度与降水呈显著负相关,过多降水反而会抑制植被生长.
    关键词:植被覆盖度;像元二分模型;NDVI;时空变化;三峡库区
  • 5168.三峡库区栲属群落主要乔木种群的种间联结性

    [农、林、牧、渔业] [2013-10-15]

    对三峡库区栲属群落主要乔木种群的重要值、方差比率x2统计量、共同出现百分率PC和联结系数AC等种间联结性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小叶栲是三峡库区栲属群落常绿阔叶林的建群种;三峡库区栲属群落19个主要种群的总体种间关联性呈不显著负相关,反映了该群落处于不稳定的演替阶段;19个优势种群构成的171个种对中,12个种对具有显著正相关,7个种对具有显著负相关,而绝大多数种的联结关系未达到显著水平,种对间的独立性相对较强.
    关键词:栲属群落;种间联结;乔木种群;三峡库区;Castanopsis community;interspecific association;tree species;Three Gorges Reservoir region
  • 5169.白桦人工林土壤各组分呼吸通量的变化特征

    [农、林、牧、渔业] [2013-10-15]

    运用Li-8150土壤CO2排放通量全自动测量系统,对东北林业大学哈尔滨实验林场白桦人工林土壤各组分呼吸通量的昼夜变化进行观测和研究,探讨各组分呼吸通量昼夜变化特征、月际变化特点和温度敏感性.结果表明:各组分呼吸通量均呈单峰昼夜变化特征;枯枝落叶呼吸通量昼夜内波动幅度远大于矿质土壤,尤其在春秋两季;根呼吸昼夜内波动幅度在5和10月份较大,其他月份较小;昼夜内各组分呼吸通量占土壤呼吸总通量的比例有波动,枯枝落叶和根呼吸通量的波动均表现出春秋两季较大、夏季较小的特点,矿质土壤则有相反的变化特点;各组分呼吸通量昼夜均值表现出显著的月际变化特点,与温度的月际变化正相关;各组分呼吸通量占土壤呼吸总通量的比例也呈现了显著的月际变化特征,枯枝落叶和根呼吸在春夏两季所占比例较高,秋季较低,而矿质土壤呼吸通量表现为春秋两季较高,夏季较低;各组分呼吸通量对地表下10 cm处的温度敏感性普遍高于对地表温度的敏感性;各组分呼吸通量对土壤温度的敏感性不同,表现为枯枝落叶>根>矿质土壤;Q10值的月际变化表现出低温较大高温较小的变化特点.
    关键词:白桦人工林;枯枝落叶呼吸;根系呼吸;矿质土壤呼吸;昼夜变化;Betula platyphylla plantation;respiration of litter;root respiration;mineral soil respiration;diurnal variation
  • 5170.南亚热带马尾松红椎人工林群落结构、物种多样性及基于自然的森林经营

    [农、林、牧、渔业] [2013-10-15]

    研究广西凭祥伏波林场28年生马尾松纯林、红椎纯林及红椎×马尾松混交林的群落结构与物种多样性,根据培育人工大径材和满足生态服务功能的发展目标,提出基于自然的森林经营方向.结果表明:马尾松纯林可划分为2层(Ⅰ层13 ~24 m优势种为马尾松,Ⅱ层2~9m优势种为红椎),红椎纯林可划分为2层(Ⅰ层:12~17 m,优势种为红椎;Ⅱ层:2~8 m,优势种也为红椎),红椎×马尾松混交林可划分为3层(Ⅰ层:20~25 m,优势种为红椎;Ⅱ层:13~20 m,优势种为马尾松;Ⅲ层:4~7 m,优势种为红椎);胸径大于1 cm的乔木物种数表现为马尾松纯林(11种)>红椎×马尾松混交林(7种)>红椎纯林(4种);胸径大于1 cm的林木株数表现为马尾松纯林(1949株·hm-2)>红椎纯林(825株·hm-2)>红椎×马尾松混交林(383株·hm-2);胸高断面积表现为马尾松纯林(30.05 m2·hm-2)>红椎×马尾松混交林(17.48 m2·hm-2)>红椎纯林(12.35 m2·hm-2);平均胸径表现为红椎×马尾松混交林(21.7 cm)>红椎纯林(9.9 cm)>马尾松纯林(9.7 cm);除丰富度指数外,红椎×马尾松混交林灌木层的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和Pielou指数均显著低于2种纯林(P<0.05);红椎纯林草本层多样性指数最低,但3种林分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对于该地区的马尾松纯林,通过林分结构调整,充分依靠林下天然更新,适当补植阔叶树种,最终形成以阔叶树为主的异龄、复层针阔混交林;对于红椎纯林,根据目标树经营体系,通过林分结构调整,补植部分阔叶树种,最终形成异龄、复层阔阔混交林;对于红椎×马尾松混交林,根据目标树经营要求对妨碍目标树生长的林木进行砍伐,促进林下马尾松和红椎更新,最终形成异龄、复层针阔混交林.
    关键词:马尾松;红椎;人工林;群落结构;物种多样性;基于自然的森林经营
首页  上一页  ...  512  513  514  515  516  517  518  519  520  521  ...  下一页  尾页  
© 2016 武汉世讯达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中心

QQ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员


电话咨询


027-87841330


微信公众号




展开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