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31.基于全生命周期的铁路客运站绿色等级评价
[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 [2013-11-15]
铁路客运站作为城市交通系统的重要节点,在城市绿色交通系统建设中处于重要地位.对客运站绿色等级进行科学评价是指导绿色客运站规划、建设的基础.根据绿色建筑定义,结合铁路客运站特点,提出绿色客运站及客运站绿色等级的概念;基于全生命周期原则,构建规划设计、建设以及运营各阶段客运站绿色等级评价指标体系;以可拓学理论为基础建立客运站绿色等级物元评价模型,运用G1法确定各指标权重.最后对H客运站进行绿色等级评价,利用MATLAB实现评价过程中的矩阵运算.结果表明:物元模型适用于客运站绿色等级评价.
关键词:铁路客运站;绿色等级;评价;全生命周期;物元模型
-
1932.考虑ATP限速的ATO控制算法研究
[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 [2013-11-15]
一般列车自动运行(ATO)控制算法不直接考虑列车自动防护系统(ATP)限速的约束,因此可能造成列车在正常运行情况下的紧急停车.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模型预测控制MPC(Model Predictive Control)的ATO控制算法,在控制器设计中直接考虑ATP限速约束,能够保证在ATO控制列车正常运行情况下不会触发ATP紧急制动,从而提高列车运行效率和舒适度.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是有效的.
关键词:列车自动控制;模型预测控制;ATP限速
-
1933.高速铁路弓网电弧试验系统
[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 [2013-11-15]
高速动车组通过弓网电接触获取电能.随着动车组运行速度的提高,受轨道不平顺、接触网波动以及受电弓弓头振动等因素的影响,弓网电接触状态恶化,使得弓网电弧频繁发生,弓网电弧对接触网导线、受电弓滑板侵蚀严重,影响受流质量,制约动车组速度进一步提升,因此有必要对弓网电弧进行系统研究.本文分析弓网滑动受流过程,研制一套弓网电弧试验系统.该系统能够模拟弓网柔性平直接触、滑板“Z”字形运动及垂向沉浮运动等弓网运动状态.并利用该系统对弓网接触电阻和电弧电气参数、形貌特征进行试验研究.
关键词:弓网电接触;弓网电弧;接触电阻;接触网导线;受电弓滑板
-
1934.高速铁路路基工程岩溶注浆效果无损检测评估方法研究
[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 [2013-11-15]
以京沪高速铁路山东段岩溶区路基处理为依托,研究探地雷达无损检测技术应用和判识指标特征.通过理论分析和测试,研究确定试验段岩溶化岩体和覆盖土层探地雷达测试需求参数;确定针对具体试验点雷达频率选取.应用有限元数值分析方法,研究典型溶洞和地层特征.选择典型岩溶进行现场模拟注浆试验,研究注浆前后典型岩溶雷达图像特征.在高速铁路注浆施工现场选择典型地段,结合钻孔勘查,分别应用不同频率雷达,以测线和测网方式,进行岩溶注浆效果雷达图像判识试验.综合试验和分析结果,给出岩溶注浆效果探地雷达无损检测判识特征指标表.
关键词:岩溶注浆;路基工程;无损检测;探地雷达;效果评估
-
1935.新型客站随机地震响应的控制策略
[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 [2013-11-15]
高速铁路建造过程中出现的新型客站往往以房桥合一为特征,其综合了房屋建筑和桥梁结构二者的特点,抗震与减震设计必然不同于一般结构物.本文首先建立在新型客站中设置层间隔震和混合减震控制的基本模型,并基于随机地震输入和虚拟激励法推导高效计算表达式.在此理论基础上,研究层间隔震技术的减震效果和工作机理,指明层间隔震存在的缺陷.继而针对层间隔震的不足,在房桥合一客站中引入混合减震控制策略,其在层间隔震基础上通过设置连接阻尼器实现减小桥梁位移和避免梁体碰撞的目的,深入研究层间隔震与连接阻尼器的工作机理,提出混合减震策略的优化设计方法.研究表明:层间隔震与混合控制策略在房桥合一新型客站随机地震响应控制中是可行且有效的.
关键词:房桥合一;层间隔震;混合控制;阻尼器;优化策略
-
1936.考虑轮对弹性的轮轨接触点算法
[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 [2013-11-15]
研究轮对动力学相关问题时要考虑轮对的弹性变形,本文在传统迹线法的基础上发展一种考虑轮对弹性的轮轨接触点计算方法.该方法通过计算滚动圆上的点和该点在轨道上的投影点的法向矢量确定可能接触点,形成接触迹线,根据迹线和轨道型面的垂向最小距离确定最终的接触点.利用该方法,本文建立单轮对刚柔耦合系统动力学方程来求解轮轨接触点,并通过刚性轮对与弹性轮对的计算结果对比,讨论轮对弹性变形对接触点位置和轮轨蠕滑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有效解决考虑轮对弹性的轮轨接触计算问题.
关键词:轮对弹性;迹线法;轮轨接触点;蠕滑率
-
1937.郑西客运专线黄土地基湿陷性现场浸水试验研究
[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 [2013-11-15]
在分析郑西客运专线黄土分布特征的基础上,选取8个典型工点进行黄土地基湿陷性现场浸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郑州至渑池段2个试验场地最大自重湿陷量为0.47~2.65 cm,属于Ⅱ级非自重湿陷性场地.渑池至西安段6个浸水试验场地最大自重湿陷量为10.4~160.3 cm,属于Ⅱ级~Ⅳ级自重湿陷性场地,黄土自重湿陷性基本服从自东向西逐渐增强的规律.自重湿陷性黄土下限深度,现场实测值一般小于取样计算值.浸湿范围、自重湿陷变形范围和裂缝发生范围,存在前者控制后者的关系.分段评价郑西客运专线沿线黄土湿陷性,提出地基处理深度、桩基负摩擦力设计深度及路基防排水宽度建议值.
关键词:客运专线;黄土地基;浸水试验;湿陷性
-
1938.基于能量原理的弹性地基梁底面摩阻效应分析
[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 [2013-11-15]
针对Winkler地基模型不能考虑梁与地基底面摩阻效应的不足,在地基与梁底接触面上引入一系列各自独立的水平弹簧,假定弹簧反力即切向摩阻力与梁底和地基间的切向相对位移成正比,从能量角度出发,基于最小势能原理,建立考虑底面摩阻效应的弹性地基梁能量方程,并引入位移形函数进行求解,导出对称载荷条件下考虑切向摩阻力作用时地基梁位移及内力解答.最后通过地基梁计算实例分析,验证该解答的正确性和合理性,并对相关计算参数进行深入探讨.计算结果表明:切向摩阻力沿梁长呈非线性分布,其对地基梁挠度及弯矩计算的影响较大,而对剪力的影响并不强烈.
关键词:弹性地基梁;Winkler地基模型;能量原理;切向摩阻力;位移形函数
-
1939.低速磁浮列车防侧滚吊杆运动学研究
[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 [2013-11-15]
针对磁浮列车位于弯道时防侧滚吊杆运动学问题,以单转向架为研究对象,基于D-H变换建立转向架正向运动学方程.结合轨道弯道线型的特征参数,分析磁浮列车通过弯道时悬浮模块的相对位姿关系,通过求解运动学模型的逆解,计算当车辆通过弯道时防侧滚吊杆的运动情况.考虑磁浮列车在实际运行过程中间隙波动的问题,分析防侧滚吊杆满足解耦要求的运动学条件,最终为防侧滚吊杆的结构设计与改进提出建议,对低速磁浮列车防侧滚吊杆的分析和设计具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低速磁浮列车;防滚吊杆;转向架;解耦;D-H变换
-
1940.城市轨道车辆牵引动态特性建模与实验系统研究
[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 [2013-11-15]
在建立和分析城市轨道车辆牵引动态特性计算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牵引动态特性测试实验系统,并具体阐述低功率条件下牵引负载模拟系统实现的方法.实验结果与上海地铁二号线的实车测试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表明该实验平台对于城市轨道车辆牵引动态特性及电制动特性的测试与实车测试结果较吻合,对牵引运行控制策略及制动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牵引动态特性;城市轨道车辆;虚拟仪器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