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01.基于弹性极限理论的盾构隧道收敛变形研究
[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 [2013-11-15]
为研究隧道横向收敛变形对隧道结构安全的影响,从变形协调的角度出发,应用修正惯用法求出螺栓在弹性极限状态下管片截面的弯矩值,并根据管片横截面受力与隧道横向变形之间的关系,反推出管片环的弹性极限曲率半径.基于上海地铁单圆隧道的设计参数,对弯矩传递系数(ξ)分别取0.3、0.4及0.5进行计算,得出隧道收敛变形的限制值分别为18.6 mm、23.4 mm及30.2 mm.最后,以上海轨道交通8号线某区间隧道的实测横向收敛数据为基础,将该方法得出的限制值与设计控制值5%D(D为隧道外径)进行了对比.通过对比表明:该收敛变形的限制值能够反映出管片接头处螺栓的受力状况,可以为地铁运营隧道的安全评判提供重要参考.
关键词:地铁隧道;修正惯用法;曲率半径;弹性极限理论;收敛变形;安全评判
-
1902.基于邻域平均的鲁棒音频水印算法
[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 [2013-11-15]
针对音频作品的版权保护问题,从时域角度提出一种鲁棒水印算法.使用邻域平均的方法,算法选择两个合适的正整数,每次移动一个采样点,分别计算连续采样点的均值,所得两个均值序列构成两条均值线,这两条均值线在时域上会出现交叉.然后用量化索引调制(QIM)方法,把水印信息嵌入在均值线的交叉点上.实验表明:算法具有好的不可感知性,能够抵御加噪声、重采样、重量化、低通滤波、MP3压缩等常规信号处理操作,以及抵御轻微的时域伸缩修改操作,尤其对于去同步的抖动攻击、随机剪切攻击具有很强的鲁棒性.
关键词:音频水印;鲁棒水印;均值;邻域平均
-
1903.一种基于人脸序列模式的机车驾驶员疲劳检测方法
[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 [2013-11-15]
驾驶疲劳是导致事故的重要原因,本文在综述基于面部特征的机车驾驶员疲劳检测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Gabor变换的人脸特征融合抽取模型,并在此基础上,结合隐马尔可夫模型(HMM)提出基于人脸图像序列的机车驾驶员疲劳检测方法.根据在疲劳和非疲劳状况下人脸模式特征的不同,首先利用Baum-Welch学习方法从疲劳图像序列训练学习得出疲劳模式下的HMM参数;然后,在疲劳模式识别时,把待识别的人脸图像序列表示成Gabor融合特征序列,再利用Viterbi算法计算该特征序列属于疲劳模式的概率值,从而实现对人脸图像序列的疲劳识别;最后,对各种姿态下的不同人脸图像序列数据进行了仿真测试.实验结果表明,与已有基于单幅人脸图像的疲劳识别方法相比,具有更好的疲劳识别性能.
关键词:疲劳检测;Gabor变换;隐马尔可夫模型;人脸图像序列
-
1904.基底脱空条件下铁路隧道行车安全性分析
[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 [2013-11-15]
结合大瑶山隧道基底病害,在混凝土塑性损伤本构模型基础上,建立隧道-围岩相互作用动力计算模型,研究基底脱空对铁路隧道行车安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隧道基底脱空距离增加,隧道底部结构动力响应和损伤增大,且脱空距离超过一定深度后变化加剧;对于内侧单边脱空、两侧对称脱空和中间扩展脱空方式,当脱空距离分别达60、60、180 cm时,需采取限速、加固等措施保证隧道行车安全.各脱空方式中,以两端向中间脱空方式所受影响最大.在该脱空方式下,当脱空距离从0 cm增加到90 cm时,底部结构竖向位移最大增幅达1.5倍;加速度最大增幅达17.2倍;主应力最大增幅达3.2倍;损伤值最大增幅达1.4倍.当脱空距离达120 cm时,底部结构已发生破坏.可见,基底脱空对结构稳定和受力极为不利,将加剧结构损伤破坏.研究结果可为铁路隧道行车安全性评价和基底脱空整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铁路隧道;基底脱空;行车安全性;损伤
-
1905.基于全生命周期的铁路客运站绿色等级评价
[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 [2013-11-15]
铁路客运站作为城市交通系统的重要节点,在城市绿色交通系统建设中处于重要地位.对客运站绿色等级进行科学评价是指导绿色客运站规划、建设的基础.根据绿色建筑定义,结合铁路客运站特点,提出绿色客运站及客运站绿色等级的概念;基于全生命周期原则,构建规划设计、建设以及运营各阶段客运站绿色等级评价指标体系;以可拓学理论为基础建立客运站绿色等级物元评价模型,运用G1法确定各指标权重.最后对H客运站进行绿色等级评价,利用MATLAB实现评价过程中的矩阵运算.结果表明:物元模型适用于客运站绿色等级评价.
关键词:铁路客运站;绿色等级;评价;全生命周期;物元模型
-
1906.横风下高速列车通过挡风墙动力学性能
[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 [2013-11-15]
基于列车空气动力学和列车系统动力学数值模拟横风下高速列车通过挡风墙的动力学性能.以运行速度为350 km/h的高速列车通过一类挡风墙为例,分析高速列车通过挡风墙的气动力和动力学响应.当高速列车进入和离开挡风墙时,列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指标明显变差.当横风速度为9.56 m/s时,车体横向振动加速度最大值达到2.5 m/s2;当横风速度为15.0 m/s时,列车的脱轨系数超过0.7且轮重减载率超过0.8.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类具有缓冲装置的挡风墙,使高速列车通过挡风墙时的安全性和舒适性明显改善.
关键词:高速列车;横风;挡风墙;空气动力学
-
1907.新型客站随机地震响应的控制策略
[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 [2013-11-15]
高速铁路建造过程中出现的新型客站往往以房桥合一为特征,其综合了房屋建筑和桥梁结构二者的特点,抗震与减震设计必然不同于一般结构物.本文首先建立在新型客站中设置层间隔震和混合减震控制的基本模型,并基于随机地震输入和虚拟激励法推导高效计算表达式.在此理论基础上,研究层间隔震技术的减震效果和工作机理,指明层间隔震存在的缺陷.继而针对层间隔震的不足,在房桥合一客站中引入混合减震控制策略,其在层间隔震基础上通过设置连接阻尼器实现减小桥梁位移和避免梁体碰撞的目的,深入研究层间隔震与连接阻尼器的工作机理,提出混合减震策略的优化设计方法.研究表明:层间隔震与混合控制策略在房桥合一新型客站随机地震响应控制中是可行且有效的.
关键词:房桥合一;层间隔震;混合控制;阻尼器;优化策略
-
1908.考虑轮对弹性的轮轨接触点算法
[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 [2013-11-15]
研究轮对动力学相关问题时要考虑轮对的弹性变形,本文在传统迹线法的基础上发展一种考虑轮对弹性的轮轨接触点计算方法.该方法通过计算滚动圆上的点和该点在轨道上的投影点的法向矢量确定可能接触点,形成接触迹线,根据迹线和轨道型面的垂向最小距离确定最终的接触点.利用该方法,本文建立单轮对刚柔耦合系统动力学方程来求解轮轨接触点,并通过刚性轮对与弹性轮对的计算结果对比,讨论轮对弹性变形对接触点位置和轮轨蠕滑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有效解决考虑轮对弹性的轮轨接触计算问题.
关键词:轮对弹性;迹线法;轮轨接触点;蠕滑率
-
1909.高速铁路弓网电弧试验系统
[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 [2013-11-15]
高速动车组通过弓网电接触获取电能.随着动车组运行速度的提高,受轨道不平顺、接触网波动以及受电弓弓头振动等因素的影响,弓网电接触状态恶化,使得弓网电弧频繁发生,弓网电弧对接触网导线、受电弓滑板侵蚀严重,影响受流质量,制约动车组速度进一步提升,因此有必要对弓网电弧进行系统研究.本文分析弓网滑动受流过程,研制一套弓网电弧试验系统.该系统能够模拟弓网柔性平直接触、滑板“Z”字形运动及垂向沉浮运动等弓网运动状态.并利用该系统对弓网接触电阻和电弧电气参数、形貌特征进行试验研究.
关键词:弓网电接触;弓网电弧;接触电阻;接触网导线;受电弓滑板
-
1910.考虑ATP限速的ATO控制算法研究
[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 [2013-11-15]
一般列车自动运行(ATO)控制算法不直接考虑列车自动防护系统(ATP)限速的约束,因此可能造成列车在正常运行情况下的紧急停车.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模型预测控制MPC(Model Predictive Control)的ATO控制算法,在控制器设计中直接考虑ATP限速约束,能够保证在ATO控制列车正常运行情况下不会触发ATP紧急制动,从而提高列车运行效率和舒适度.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是有效的.
关键词:列车自动控制;模型预测控制;ATP限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