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制造业] [2020-07-18]
眼科行业在过去受到一定的忽视,主要是因为(1)眼科专病高度细分:技术要求较高; (2)国内眼科渗透率处在较低水平: 和“牙疼不是病” 类似,对于眼睛干涩、中轻度近视白内障等认知不清;(3) 国产眼科药品和器械发展处于初期阶段。
[医药制造业] [2020-07-18]
狂犬疫苗大规模稳定生产难度大,有狂犬疫苗批签发的生产企业从2018 年的12 家减少为2020 年的7 家,尤其是市占率23%的长生生物停止生产,市占率15%的广州诺城已经有超过1.5 年无批签发。狂犬疫苗批签发量从2018 年的8017 万支减少至2019 年的5883 万支。狂犬疫苗为市场刚需,批签发数量减少导致广东、河北、山东、四川等10 多个省份狂犬疫苗供不应求。成大生物作为行业龙头,2019 年狂犬疫苗库存超2000 万支+2020H1获批1869 万支,将成为最大的受益者。康华生物2020H1 二倍体狂犬疫苗批签发量179 万支(+159%),有望实现快速放量。
[医药制造业] [2020-07-13]
2020年初新冠疫情爆发以来,海内外积极开展疫苗研发工作。根据WHO公布的候选疫苗名单,截至6月29日全球共有17款新冠疫苗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其中我国有7款,分别是武汉所的灭活疫苗(获批在阿联酋启动III期);军科院与康希诺联合开发的腺病毒载体疫苗(III期在加拿大获批);北京所的灭活疫苗(III期在巴西获批);科兴中维的灭活疫苗(I/II期);中国医学科学院的灭活疫苗(I期);中科院微生物所与智飞生物联合研发的重组蛋白疫苗(I期);军科院与沃森生物联合研发的mRNA疫苗(I期)。
[医药制造业] [2020-07-13]
2020 年上半年,受疫情和科技创新推动,医药指数上涨超过35%,迎来牛市行情,但内部子行业表现依旧分化。展望下半年,我们认为在疫情新常态下,医药行业仍将保持较高关注度,但在相对高估值和高仓位压力下,建议优选景气度确定的细分赛道逢低布局。
[医药制造业] [2020-07-13]
6 月上证综指上涨4.64%,报2984.67 点,中小板指上涨14.58%,报8015.51 点,创业板指上涨16.85%,报2438.20 点。医药生物指数上涨16.88%,报11212.87 点,表现强于上证12.24 个pp,强于中小板2.30 个pp,强于创业板0.03 个pp。截至6 月30 日,全部A 股估值为13.46 倍,医药生物估值为52.20 倍,相对A 股溢价率为288%,相较上月+36pp。
[医药制造业] [2020-07-13]
2020H1标化后血制品批签发总量达到4964.80万,同比增长44.27% 。其中人血白蛋白3004.30万(+43.15%)、免疫球蛋白类1717.51万(+42.61%)、凝血因子类242.99万(+75.60%)。
[医药制造业] [2020-07-13]
2019 财年海外疫苗品种合计收入增长10%,重磅大品种展现超强爆发力。2019 财年默沙东、辉瑞、赛诺菲、GSK 四家公司披露的疫苗品种合计实现收入285 亿美元,同比增长10%。GSK 为全球疫苗业务老大,市占率达到30%,2017 年获批上市的带状疱疹疫苗Shingrix 加速放量,以及B 型脑膜炎疫苗、流感疫苗等保持稳健增长。
[医药制造业] [2020-07-13]
神经介入是介入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脑血管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难度大、范围广等特点,被誉为介入手术皇冠上的明珠。根据疾病性质可将神经介入的治疗对象分为出血类(颅内动脉瘤为主)和缺血类(急性脑卒中为主)。按照不同的功能及适应症,可将神经介入器械分为通路类、出血类和缺血类。随着行业标准的不断完善,人口老龄化、政策扶持、丰富推广路径等多重因素推动下, 神经介入行业持续快速发展2015~2018CAGR 达29.70%,我们预计2025 年规模有望突破300 亿元。
[医药制造业] [2020-07-13]
医药确实处于高位,但比较优势也非常突出。我们判断目前医药的估值溢价率和机构持仓都超过了上一次的历史高位(2014 年Q1),但行业比较优势依然非常突出。1)虽然面临双高位压力,我们认为医药依然会持续保持关注度;2)医药的比较优势依然存在。
[医药制造业] [2020-07-13]
随着维亚生物和成都先导等早期药物发现CRO企业登陆二级市场,资本市场逐步关注早期药物筛选CRO市场空间以及估值问题。我们从绝对估值角度估算了存量可药性靶点对应的早期药物筛选市场空间,从相对估值角度对比分析了海外早期药物筛选CRO企业Peptidream、Evotec和Schrodinger与本土早期药物筛选CRO成都先导、维亚生物和药石科技的商业模式、人均创收/创利和估值水平,我们认为早期药物筛选CRO企业高溢价来自于:业务可拓展性+IP属性提升对客户议价能力。因此,我们认为长远来看这些早期药物筛选CRO企业仍然有较大的成长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