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制造业] [2020-07-02]
本月新增疫苗批签发4484.75万支,同比增长12.1%,整体批签发已经恢复稳定,本月批签发较上月下降主要由于二价多糖脑流、IPV等一类苗批签发的下降。
[医药制造业] [2020-07-02]
国内鼓励医学影像诊断中心政策春风频吹。2013 年,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40 号),其中明确指出,“大力发展第三方服务,引导发展专业的医学检验中心和影像中心”,独立影像中心政策限制的放开,开启我国独立医学影像中心发展新纪元,相关第三方影像中心在此后发起成立,如一脉阳光。2015 年,国务院办公厅先后发布全国卫生体系规划纲要和城市公立医院改革指导意见,提出发展专业的医学检验机构和影像机构,逐步建立大型设备共用、共享、共管机制,建立区域医学影像中心新模式。2016 年8 月,国家卫计委出台《医学影像诊断中心基本标准(试行)》,规范和指导我国医学影像诊断中心行业发展,使行业发展有章可循。随后在2016-2018 年,均出台适应分级诊疗要求下,推动建立医学影像中心等政策文件。
[医药制造业] [2020-07-02]
肝癌的药物研发以抗体类药物为主,其中PD-1/PD-L11和CTLA-42是抗体研发的主要靶点。化药研发则以VEGFR3和BRAF4蛋白为主要研究靶点。
[医药制造业] [2020-07-02]
本月血制品总计实现批签发891万瓶,同比提升34.28% ,环比提升14.65% ,整体恢复增长,增量主要来自进口的白蛋白。本月白蛋白批签发632万瓶,同比提升61.2%,环比提升35.24%,创白蛋白单月批签发新高,高增长主要来自进口产品(本月进口白蛋白占比72.35% ),我们认为这可能是由于海外血制品巨头(CSL、Octapharma)在新冠疫情期间积压的产品得到了释放。
[医药制造业] [2020-07-02]
尽管未来一段时间,医药行业整体仍将继续面临带量采购、医保控费、辅助药受限等一些行业政策的影响,但在医疗器械和医药消费领域我们认为:1.行业未来前景依旧广阔:在人口老龄化趋势不改、刚性医疗需求不断增长以及进口替代进程加速的背景下,未来医疗器械和医药消费整体市场规模仍将保持稳健发展增长;2.受政策压力相对较弱:近几年的政策改革特别是“集中采购”为医药行业带来了明显的压力,但是在医疗器械和消费端,受到政策压力明显更小。
[医药制造业] [2020-07-02]
下半年我们认为尽管疫情仍存反复的可能,但疫情本身对医药板块中短期风险偏好影响将逐渐弱化,医药板块下半年将回归基本面主导。二季度起随着医疗就诊秩序和生产经营逐步恢复正常,在一季度受到疫情短期影响的相关公司业绩将逐步恢复,同时考虑到当前机构在医药板块整体仓位处在相对高位,与疫情密切相关的相关个股已得到充分演绎,因此下半年将从行业基本面出发,精选处在高景气度成长区间、同时叠加政策支持的优质个股。
[医药制造业] [2020-07-02]
处在变革趋势中的医疗健康产业,遭遇疫情阶段性扰动,目前投资者最大的困惑是如何面对估值的分化。我们认为核心仍然是中长期价值:一方面,要关注疫情带来的爆发增长契机中,蕴含有中国高科技输出中长期价值的细分领域,比如中国研发进度暂时全球领先的新冠疫苗相关领域、以核酸检测/火眼实验室为代表的精准医学技术输出、以呼吸机/监护仪为切入点的全球医疗器械市场机会;另一方面,对于本就享受政策红利的医疗设备、CRO/CDMO、零售、医药包材等方向,参考2003 年SARS 的影响,新冠疫情后预计国家对于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投入将明显增加,上述细分行业的中长期发展空间有望进一步打开,预计龙头公司优势将越来越明显,企业会用业绩的持续高增长来消化估值。
[医药制造业] [2020-06-28]
多联苗:四联苗、五联苗保持快速增长,2020年1-5月,康泰生物四联苗批签发数量为254万支,大幅增长625%;赛诺菲巴斯德五联苗批签发量为278万支,同比增长80%。三联苗由于药品注册文号失效, 2019 年 7月后无批签发数据。
[医药制造业] [2020-06-28]
自北京新发地批发市场发现聚集性疫情以来,已确诊超过200 名患者;在发现疫情后,北京全市排查了5 月30 日以来曾去过新发地市场的近20 万人,还通过大数据发现与新发疫情地有接触的人群,一周之内排查了超过70 万人,并进行了居家隔离和核酸检测。我们认为核酸检测需求和防护用品需求将进一步提升。
[医药制造业] [2020-06-28]
2019 年受一致性评价、临床实验成本提升,研发支出增加,带量采购下药品降价等因素影响。行业收入和利润增速有所放缓,2020 年以来,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行业收入和利润快速下滑,截至2020 年3 月,医药制造业利润同比下滑15.70%,收入同比下滑8.9%;4 月份略有回暖,但与上年同期相比仍然呈现负增长态势。从上市公司公布的财报数据看,2020 年一季度医疗器械板块一枝独秀,收入和利润都实现了正向的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