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制造业] [2020-07-02]
本报告期(2020.6.1-2020.6.12)医药生物行业指数上涨6.84%,在申万28 个一级行业中位居第4,跑赢沪深300 指数(3.52%)。从子行业来看,医药生物三级行业指数普涨,其中化学原料药、化学制剂、医疗器械等行业指数涨幅居前,涨幅分别为9.89%、9.31%、7.08%。估值方面,截止到2020 年6 月12 日,医药生物行业PE(TTM 整体法,剔除负值)为46.59x(上期44.27x),随着指数重心稳步上移,估值水平继续上升。医药生物申万三级行业医疗服务、医疗器械、生物制品、化学制剂、化学原料药、中药、医药商业PE(TTM 整体法,剔除负值)分别为106.82x、68.19x、60.93x、46.66x、39.00x、26.87x、20.96x。
[医药制造业] [2020-07-02]
5 月,中检院合计批签发疫苗4484.75 万支,同比增长12.11%。其中一类疫苗(国家免疫规划)批签发2335.28 万支,同比增长3.31%,二类疫苗(自费)批签发2149.47 万支,同比增长23.53%,二类疫苗占比同比提升4.43 个百分点;国产疫苗批签发4118.04 万支,同比增长10.25%,进口疫苗批签发366.71 万支,同比增长38.23%,进口疫苗同比提升1.55 个百分点。
[医药制造业] [2020-07-02]
行业迈向规范化发展,行业集中度提升的速度还将加快:在行业发展初期行业监管、政策规范并不十分完善,这要导致我国零售药店终端相对分散,即使我国连锁药店连锁化率从2011年的34.69%提升至2018年的52.15%,但CR10占比不足20%,对比美国尚且有较大空间。近年来随着我国医改的步伐逐步加快,零售药店逐步走向规范化、专业化,竞争也更加市场化,再次背景下我们判断大型连锁药店在供应链、信息化、规范化、资金实力等方面优势凸显,零售药店连锁化率与行业集中度提升的速度还将加速。
[医药制造业] [2020-07-02]
突发疫情催化公共卫生系统改革,医保控费是持续主题: 2020 年突发新冠肺炎疫情“黑天鹅”事件,疫情目前在国内已得到控制,但全球来看疫情远未结束,全球每天新增确诊人数仍在10 万以上并且出现上升的趋势。此次疫情专业性传染病医院数量少、综合医院抗疫能力差、应急抗疫设施增建能力与储备不足等问题相继凸,下一阶段国家将着力于加强医疗新基建和互联网医疗体系的建设,以提升整体疫情防控能力,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应急、治疗能力。
[医药制造业] [2020-07-02]
年初至今(2020 年1 月1 日至2020 年6 月10 日),申万医药生物板块上涨27.12%,沪深300 指数下跌1.38%,医药生物板块整体跑赢沪深300 指数28.50 个百分点,涨跌幅在申万28 个一级行业中排名第1 位,医药6 个子板块均以上涨报收;细分来看,具有科技属性的医疗器械和生物制品子板块表现抢眼,分别上涨了58.51%和43.28%。截止到2020 年6 月10 日,医药板块整体TTM 市盈率剔除负值后为46.90 倍,全部A 股(非银行)TTM 市盈率为23.13 倍,医药板块相对全部A 股的估值溢价率为102.78%,处于2013年来的中高位水平。
[医药制造业] [2020-07-02]
行业整体增长稳健,强者恒强趋势愈发明显。从行业整体情况看,2015年至今,多家公司意图通过并购整合实现“业务转型”或者“跨越式发展”,但从回顾分析看,大部分并购未实现预期效果(多家公司计提大额商誉减值),而与此同时,我们观察到龙头公司无论在业绩成长性还是稳定性上均有超越行业的表现,表明医药行业强者恒强的趋势愈发明显。
[医药制造业] [2020-07-02]
我国医疗器械行业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良机,未来十年是国产创新医疗器械的黄金发展时期。从战略性的角度,我们做出这一判断主要基于三大理由:1、新需求和创新技术引领行业发展。2、进口替代加速和集中度提升催生龙头胜出。3、更好的融资环境和医疗政策驱动行业创新。从估值方法看,后续医疗器械板块中优质的产品管线,也会类似于创新药,开启pipeline 估值法。
[医药制造业] [2020-07-02]
国内货币政策经历抗疫情、稳增长和常规化三个阶段。抗疫情:提前应对,稳定市场预期。 稳增长:显著加大宽松力度。常规化:回归“正常稳增长”目标。
[医药制造业] [2020-07-02]
近日,国家药监局正式批准通过优先审评审批程序附条件批准百济神州泽布替尼胶囊(百悦泽)上市,用于既往至少接受过一种治疗的成人套细胞淋巴瘤(MCL)患者和既往至少接受过一种治疗的成人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小淋巴细胞淋巴瘤(SLL)患者。
[医药制造业] [2020-07-02]
随着国内疫情好转,医药企业逐渐恢复正常经营,而随着海外疫情蔓延,国内疫情相关企业出口订单持续增加,尤其是医疗器械中的IVD以及疫情相关的移动DR、呼吸机、监护仪等。5月医疗器械板块涨幅21.77%,大幅领跑医药全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