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行业研究报告数据库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导航

找到报告 2811 篇 当前为第 109 页 共 282

所属行业:农副食品加工业

  • 1081.2种玉米籽粒淀粉粒分布的比较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7-15]

    以郑单958及先玉335玉米为材料,利用激光衍射粒度分析仪及扫描电镜,分析玉米籽粒淀粉粒形态及分布特征.结果表明,2品种籽粒淀粉粒体积分布均为三峰曲线,峰值分布均在1.919、5.355及18.00 μm;2品种籽粒淀粉粒表面积分布为三峰曲线,其峰值分别为1.322(1.097)、5.355及16.40μm;郑单958、先玉335籽粒淀粉粒数目分布为双峰曲线,其峰值分别为0.627(0.688)及4.878(4.444)μm.两玉米品种粒径>15 μm的淀粉粒所占体积最大,而粒径<2 μm淀粉粒所占体积最小;粒径<2 μm淀粉粒所占表面积及数目均最高,粒径>15 μm淀粉粒所占数目最小.郑单958及先玉335淀粉粒粒径分布范围分别为0.375 ~39.78,0.375 ~30.07 μm;淀粉粒体积及表面积均值均是先玉335>郑单958,而淀粉粒数目均值则是郑单958>先玉335.郑单958玉米籽粒淀粉粒呈圆形或椭圆形,大小不均匀,淀粉粒排布致密,内含物含量丰富;先玉335大多呈圆形,大小均匀,淀粉粒排布分布较郑单958稀疏,内含物含量少于郑单958.
    关键词:玉米;籽粒;淀粉粒;maize(Zea mays L.);grain;starch granules
  • 1082.小麦胚芽水溶性提取物的体外抗乳腺癌活性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7-15]

    研究了小麦胚芽水溶性提取物对乳腺癌细胞(MDA-MB231)增殖活性、生长曲线和细胞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脱脂小麦胚芽水溶性提取物对MDA-MB231细胞生长有明显的抑制效应,并呈现了一定的时间剂量效应.从细胞生长曲线上可以看出小麦胚芽水溶性提取物对MDA-MB231细胞的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效果,随着水提取添加量的增加癌细胞数量急剧减少,甚至会出现负增值.光学显微镜观察到提取物作用后的癌细胞,细胞数明显变少,细胞贴壁异常,细胞纤维状消失,逐渐变圆,簇集成团.以上结果表明小麦胚芽水溶性提取物具有较强的体外抗乳腺癌生理活性,具有潜在的开发前景.
    关键词:脱脂小麦胚芽;水溶性提取物;乳腺癌细胞;抑制增值;生长曲线;细胞形态;defatted wheat germ;water soluble extract;human breast cancer cell;inhibited proliferation;cell growth curve;cellular morphology
  • 1083.土荆芥提取物对谷蠹和赤拟谷盗的触杀与熏蒸活性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7-15]

    采用超声波辅助冷浸提取法以4种不同极性的溶剂(100%乙醇、丙酮、乙酸乙酯和石油醚)对土荆芥活性成分进行粗提,测试粗提物对谷蠹和赤拟谷盗的触杀与熏蒸活性.结果表明:土荆芥4种溶剂提取物对谷蠹具有明显的触杀活性,在0.468 mg/cm2剂量处理3d后致试虫校正死亡率达81.67%~ 100%;丙酮和100%乙醇提取物具有显著的熏蒸活性,丙酮提取物在0.36~0.52 g/mL处理3d后均致试虫全部死亡,100%乙醇提取物在0.52 g/mL处理下致试虫校正死亡率高达94.64%.土荆芥乙醇、丙酮和石油醚提取物对赤拟谷盗具有明显的触杀活性,在1.144 mg/cm2剂量处理3d后致试虫高达91.67%~ 100%的死亡,但4种溶剂提取物的熏蒸活性不明显.
    关键词:土荆芥;谷蠹;赤拟谷盗;触杀活性;熏蒸活性;Chenopoidium ambrosioides L;Rhyzopertha dominica fbricius;Tribolium castaneum herbst;contact activity;fumigation activity
  • 1084.运用化学传感器研究煎炸大豆油的品质变化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7-15]

    探究加热温度、时间与大豆油品质之间的关系,为建立大豆油指纹图谱,实现快速检测奠定基础.运用化学传感器对不同加热温度和加热时间的大豆油进行检测,分别采用主成分分析(PCA)和线性判别式分析(LDA)2种方法对加热温度为120、180和220℃的大豆油以及加热时间为0.5、2.5和5h的大豆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电子鼻能够显著区分出不同加热温度、加热时间下处理的大豆油,对大豆油挥发性物质的变化有较好的识别,而LDA方法比PCA方法更加有效.大豆油指纹图谱的建立,可以用于“回锅油”的快速检测,有利于保证煎炸食品的食用安全.
    关键词:化学传感器;回锅油;煎炸;大豆油;chemical sensor;frying oils;fry;soybean oil
  • 1085.超声波辅助法提取鹅肥肝油工艺的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7-15]

    以鹅肥肝为研究对象,采用响应面分析法研究超声波提取法提取鹅肥肝油的工艺条件.试验采用超声提取法,鹅肥肝为试验材料,石油醚为提取剂.以鹅肥肝油收率为指标,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和超声波功率为因素设计四因素三水平响应面试验,筛选鹅肥肝油超声波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并利用气相色谱法对该条件下制备的鹅肥肝油进行脂肪酸含量的测定.试验表明,1)采用优化的超声波提取法对鹅肥肝油的进行提取,大大缩短了提取时间.2)超声波提取法提取鹅肥肝油的最佳工艺为:料液比1∶5、超声波功率为400 W、提取时间为11 min、提取温度为35℃,鹅肥肝油的收率为67.44%,比溶剂浸提法提高22.22%.3)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表明,脂肪酸主要为不饱和脂肪酸,其中棕榈酸25.08%、棕榈烯酸4.25%、油酸56.28%、肉豆蔻酸0.83%、亚油酸1.50%,共占71%以上.优化的超声波提取法是提取鹅肥肝油比较理想的方法.
    关键词:超声波提取;鹅肥肝油;气相色谱;脂肪酸含量;ultrasonic extraction;goose fatty liver oil;gas chromatography;the content of fatty acids
  • 1086.Klebsiellasp.B-36的分离鉴定及产脂肪酶特性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7-15]

    从郑州西郊采集的土壤样品中筛选到一株产耐高温酸性脂肪酶菌株B-36,根据其形态、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DNA序列分析初步鉴定为克雷伯氏茵(Klebsiella sp.).对该菌株产脂肪酶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该酶的适宜作用温度为60℃,适宜pH 4.0,该酶在60℃热处理70 min酶活力可保持在80%以上,说明该酶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同时,该酶在酸性环境中静置lh后还保持70%以上的酶活力,说明该酶在酸性条件下较稳定.金属离子Mg2+、Ca2、Na+以及EDTA对酶有明显的激活作用,Fe3+、Cu2+及ZN2+对酶有抑制作用,K+对酶几乎没有影响.
    关键词:克雷伯氏菌;酸性脂肪酶;分离;鉴定;酶学特性;Klebsiella sp.;cid lipase;isolation;identification;lipase properties
  • 1087.pH值对大豆分离蛋白/壳聚糖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7-15]

    pH值会影响复合材料分子间电离常数和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研究pH值对大豆分离蛋白/壳聚糖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以期拓宽其应用领域.系统评价pH值对复合包装材料的力学性能、光学性能和阻隔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降低复合材料溶液的pH值将提高大豆分离蛋白/壳聚糖复合材料的抗拉强度,降低其断裂伸展率、水蒸气透过率和氧气透过率,对其宏观色泽没有显著影响;流变学分析表明,在pH值降低时,复合材料溶液体系更加稳定,对外力的抵抗能力越强;FT-IR分析表明维持包装材料主要作用力为氢键和静电作用.
    关键词:包装材料;大豆分离蛋白;壳聚糖;pH值;红外光谱;composite package;soybean protein isolate;chitosan;pH values;infrared spectrum
  • 1088.我国市售食用植物油中脂肪酸氯丙醇酯的污染调查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7-15]

    食用油脂中的脂肪酸氯丙醇酯(简称氯丙酯)是近年来国际关注的新的食品污染物,本研究调查了我国市售食用植物油中氯丙酯的污染情况.在全国多个大型连锁超市采集大豆油、茶籽油、花生油等11种共143份食用植物油.样品经碱水解后,以硅藻土基质分散固相萃取法净化,样液经衍生后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检测,以稳定性同位素内标法对3-氯-1,2-丙二醇酯(3-MCPD酯)和2-氯-1,3-丙二醇酯(2-MCPD酯)进行定量.调查发现,11类食用植物油中3-MCPD酯和2-MCPD酯的检出率分别为74.8%和49.7%,含量分别在0.064(最低检出限,LOD)~5.96 mg/kg和0.072 (LOD) ~ 3.43 mg/kg(分别以游离形式的3-MCPD和2-MCPD计)之间;茶籽油和芝麻油污染问题较为突出,其3-MCPD酯含量的中位数分别为1.63、0.60 mg/kg.样品中2-MCPD酯与3-MCPD酯的含量之间存在线性相关,相关系数为0.899.
    关键词:食用植物油;脂肪酸氯丙醇酯;气相色谱/质谱法;污染调查;edible vegetable oil;fatty acid esters of chloropropanols;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er;survey of pollution
  • 1089.籼稻米饭食味与品质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7-15]

    为研究籼型稻米食味品质与其相关品质指标的关系,对50份籼稻品种的外观性状、理化指标和RVA特征值进行测定,对蒸煮食味品质进行评定.研究结果表明,粒宽、垩白率、垩白度、蛋白质含量均与食味值达到了极显著负相关,而长宽比、碱消值和胶稠度与食味值呈极显著正相关;崩解值与食味值呈显著正相关,最终粘度、回复值、消减值与食味值呈极显著负相关;RVA谱与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碱消值的相关性较高;在选出的6个影响稻米食味品质的主因子中,粘度因子、蒸煮因子、外观因子、营养因子和粒形因子对食味品质的累计贡献率为83.8%,为主要因子.由于稻米品质性状间相互关系较为复杂和各主因子的贡献率不同,因此在籼稻优质食用品种选育时,应注意粘度因子、蒸煮因子和外观因子的选择.
    关键词:稻米;食味品质;理化性状;RVA谱
  • 1090.响应面方法优化罗汉果籽油提取工艺及脂肪酸组成分析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7-15]

    以罗汉果籽油萃取率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利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罗汉果籽油的提取条件,并测定所提取的油脂的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为1∶6(m∶V),提取时间为6h,水浴温度80℃,在此条件下罗汉果籽油的萃取率为8.17%.GC-MS结果显示罗汉果籽油中含有9种脂肪酸,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占82.56%,多不饱和脂肪酸占总脂肪酸组成的71.73%,主要成分是亚油酸(47.20%)和亚麻酸(24.53%).
    关键词:罗汉果籽油;响应面法;脂肪酸组成;萃取;Siraitia Grosvenorii seed oil;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fatty acid composition;extraction
首页  上一页  ...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  下一页  尾页  
© 2016 武汉世讯达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中心

QQ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员


电话咨询


027-87841330


微信公众号




展开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