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德国课程本土化的研究与实践——以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中德学院为例
来源:上海城市管理 发布日期:2016-01-25
通常认为,引入课程本土化是学习德国职业教育的根本要求和主要任务。通过对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中德学院十几年来在课程本土化方面的研究与实践,可以清晰地梳理出德国课程本土化,涉及育人理念、专业师资、课程内容、教学资源、实验实训环境、教学方法等专业各项构成要素,且是一项对专业进行全面改造和建设的立体工程。
-
高职石油化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来源:陕西教育(高教) 发布日期:2016-01-15
文章分析了高职石油化工专业及其职业岗位的相关情况,提出了该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为使学生今后能够顺利走向工作岗位奠定了基础。
-
纺织类高职院校化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来源:科技风 发布日期:2016-01-15
针对目前纺织类高职院校发展瓶颈,实践教学资源利用率不高,结合应用化工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特点,以山东轻工职业学院应用化工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为例,旨在打破传统学科人才培养界限,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高职院校化工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一些有益的经验。
-
基于能力标准的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化研究
来源: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发布日期:2016-01-15
《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明确将辅导员的专业化、专家化和职业化作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要目标。以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为研究背景,在总结辅导员队伍建设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推进辅导员分类发展、积极搭建平台、明确发展方向等建议。
-
高职专业课程“多元化”过程考核评价改革实践——以汽车专业课程为例
来源:职业技术教育 发布日期:2016-01-10
针对高职院校专业课程传统考核存在的共性问题,基于毕业生跟踪调查与企业反馈,基于国际化教育理念,改革传统考核模式,建立多元评价主体,过程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的考核评价模式。以高职汽车专业课程为入口,经过3年试点班实验,相对普通班,在职业素养培养、课堂组织与面貌、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创新、学习方法与学习效果,职业技能掌握、企业满意度等方面均取得好的效果。实现了考核促进教学的目的。
-
《机械制图》专业基础课教学质量保证探索
来源:科技与创新 发布日期:2016-01-05
近年来,随着高职院校的不断扩招,学生总体素质有所下降,大多数学生底子薄、基础相对较差,学习兴趣不高,学习动力不足,从而影响了总体教学质量。为此,教师应加强培养学生的专业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采取科学的、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合理实施动画教学,保证《机械制图》专业基础课教学质量得到优化,为将高职学生培养成技能应用型人才提供保障。
-
高职机械类专业教学效果提升探究
来源:山东工业技术 发布日期:2016-01-01
高职院校在我国教育领域中的地位逐渐的提升,同时,高职教学质量也越来越受社会的关注。机械类专业是高职院校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但是以往的教学成效没有达到良好的可观性,对于学生的发展也造成了一定的不良影响。本文就是针对如何提高高职机械类专业教学效果进行深入分析,并且体出合理化的建议,希望能够促进高职院校机械专业教学改革,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
高职校企互惠网络学习平台构建的实践与思考——以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来源:纺织服装教育 发布日期:2015-12-30
校企互惠网络学习平台由毕业班学生顶岗实习监控平台及学校-企业互动学习平台组成。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通过毕业班学生顶岗实习监控平台和校园数字化网络平台,开发建设了"纺织材料检测"等纺织专业网络平台课程,作为在校学生和企业员工自主学习的平台,在此基础上引入企业员工的实际技能操作和企业生产经营流程视频。实践证明,校企互惠网络学习平台无论对师生还是对校企都产生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形成了多方共赢的良好局面。
-
高职院校食品加工专业课程改革探索
来源:饮料工业 发布日期:2015-12-28
本文对高职院校食品加工专业课程从网络教育教学平台,教学模式,课程开设,校外实训基地,课程标准,职业技能大赛,校企合作等方面的改革进行了探讨,为高职院校培养食品加工企业需要的人才奠定一定基础。
-
高职院校汽车专业成绩评定方法探究
来源:才智 发布日期:2015-12-25
单独招生工作是国家授权高职院校独立组织考试录取的一种方式,是国家高考的组成部分。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历经五年的单独招生实践,将学习成功院校经验与发挥自身特色相结合,逐渐形成相对稳定的单独招生制度。但是在单独招生实践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影响改革的进程。本文通过对单独招生问题的分析,提出改革设想,旨在推动学校单独招生的发展,并发挥其应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