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职公共营养与食品安全公共选修课开设研究
来源:现代食品 发布日期:2016-11-30
大学生的体质状况和营养水平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身体发育等关乎学生正常学习、工作、生活的大事。笔者根据问卷调查得出高职大学生当前的饮食营养状况及大学生对营养知识-态度-行为的基本情况,根据公共营养师的职业技能要求,结合高职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特点,研究符合高职学生学习特征的公选课学习内容。
-
政治伦理视域下的古代食品安全治理及启示
来源:南昌工程学院学报 发布日期:2016-11-30
食品作为人类生存的根基,一直受到中国历朝历代统治者的高度重视。在古代,民食被推崇到"天"的高度,树立了民以食为天的政治伦理观。为保证食品安全,统治者以严厉的刑罚为后盾,对生产经营不安全食品者施以重罚,同时,重视发挥行会在食品安全保障中的作用。从政治伦理维度审视古代的食品安全治理,能够为当代中国的食品安全治理提供镜鉴与启示。
-
中德食品安全预防体系对比研究
来源:价值工程 发布日期:2016-11-30
近年来我国频频发生食品安全事故,这会严重危害公众的身心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破坏社会的和谐稳定,影响经济的发展,因此文章对比了中国和德国的食品安全预防体系,从政府预防措施,企业预防措施和社会预防措施三个角度入手,分析了我国和德国食品安全预防体系的差异,以期能为我国食品安全事故的预防起一定的借鉴作用。
-
重构与规范:食品安全犯罪防控探究
来源:江苏警官学院学报 发布日期:2016-11-30
食品安全犯罪呈现传统与新型手段相交织、网络与物流方式相结合、局域向全球辐射转变、个别向多样品种延伸的发展态势。食品安全意识欠缺、管理缺位、法治滞后、打击疲软、宣传短板是导致食品安全犯罪活动日益猖獗的根源。我国有必要学习和借鉴域外食品安全管理和立法经验,通过完善立法、全覆盖防控与惩治食品安全犯罪、全方位配合与协作共治食品安全犯罪,重构和规范全社会共同治理食品安全的格局。
-
《人类食品现行良好操作规范和基于风险的危害分析及预防性控制措施》解读及应对措施研究
来源:检验检疫学刊 发布日期:2016-11-30
《人类食品现行良好操作规范和基于风险的危害分析及预防性控制措施》作为美国《食品安全现代化法》的第一批配套法规,也是其最核心的配套法规之一,它适用于绝大多数美国境内的食品,对我国输美食品企业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对该法规进行了解读,并对其影响和我国的应对措施进行分析讨论。
-
电化学免疫传感器法快速测定粮油食品中的苯并(a)芘
来源:现代食品科技 发布日期:2016-11-30
采用2.0 G聚酰胺-胺(PAMAM)、石墨烯(GS)和1-丁基-3-甲基咪唑基四氟硼酸盐复合膜修饰玻碳电极(PAMAM/GS/IL/GCE),包埋固定多环芳烃抗体,构建了一种纳米免疫传感器,用于快速测定粮油食品中的苯并(a)芘(Ba P)。在p H为7.0含1mmol/L K3[Fe(CN)6]和0.1 mmol/L KCl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基于多环芳烃抗体与抗原之间的特异性免疫反应,以K3[
-
离子色谱在食品安全控制中的应用进展
来源:食品研究与开发 发布日期:2016-11-30
离子色谱具有操作方便、分析速度快、灵敏度高、多组分同时测定等技术特点,是一种检测食品中阳离子、阴离子、有机酸、胺类和糖类的理想方法。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离子色谱技术在食品检测分析中的最新应用进展,讨论了离子色谱技术和检测中存在的问题,为离子色谱技术在食品安全领域拓展和应用提供参考。
-
基于食品加工为核心的HACCP管理体系在高校食堂中的应用
来源:轻工科技 发布日期:2016-11-30
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频发不断,高校食堂作为师生就餐的重要场所,其食品卫生安全将直接关系到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食品加工过程是保障高校饭堂食品安全的重要环节,针对高校饭堂食品加工工艺流程,运用HACCP管理体系对从原料到成品中各个关键环节进行监控管理,为如何提高高校食堂的食品安全保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
浅析美国食品安全法律监管对我国的借鉴
来源:法制博览 发布日期:2016-11-30
孟德斯鸠认为,人的安全乃是至高无上的法律。边沁的功利主义理论也把安全提到法律目标之首。食品安全问题直接关系到公民的基本权利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一项为各国政府和法律共同关注和解决的重大问题。美国是世界公认食品最安全的国家之一,具有完善的食品安全法律监管体系。我国可以从中获取些许借鉴从而完善我国的食品安全法律监管。
-
纳米氧化锌在食品领域中的应用及安全性研究进展
来源: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发布日期:2016-11-30
纳米氧化锌因其具有良好的抗菌性能已成为目前抗菌材料的研究热点。然而,随着纳米氧化锌在食品包装材料和食品添加剂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其将不可避免地进入到生物体内,从而对人体健康造成一定危害,因此其生物安全性也引起了广泛关注。本文通过总结和归纳相关的研究报道,阐述了纳米氧化锌在食品领域的应用,并介绍了其可能引起的遗传、免疫、生殖、神经等毒性效应,深入探讨了纳米氧化锌相关毒性的影响因素,以期为今后纳米氧化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