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纯电动汽车复合储能系统能量管理策略
来源:汽车与新动力 发布日期:2023-08-23
针对纯电动汽车单电池系统功率密度低、大电流充放电能力差等问题,设计了锂电池-飞轮电池复合储能系统,提出了基于工况识别的自适应小波变换-模糊控制能量管理策略,将需求功率分解成低频成分和高频成分,并分别将其分配给锂电池和飞轮电池。最后,将所提策略与逻辑门限能量管理策略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所提出的自适应小波变换-模糊控制能量管理策略可以有效减缓锂电池受到的峰值电流冲击,延长其使用寿命,增强纯电动汽车
-
纯电动汽车用永磁同步轮毂电机温度场仿真研究
来源:江苏理工学院学报 发布日期:2023-08-15
在纯电动汽车上,永磁同步电机作为驱动电机使用,因其长期处于工作状态,电磁损耗增加,导致温升较高;且电机自身安装位置狭小,造成散热不畅。因此,对于纯电动汽车用永磁同步轮毂电机来说,进行温度场仿真研究非常必要。基于fluent对某6.5 kW永磁同步轮毂电机进行温度场仿真,针对以往电机温升仿真不考虑永磁体涡流损耗和转子铁芯损耗的问题,研究了两种损耗对电机温度场的影响,得到了轮毂电机温度场的分布规律,为
-
基于优化模糊控制策略的纯电动汽车复合电源能量控制研究
来源:汽车测试报告 发布日期:2023-08-15
随着纯电动汽车的快速发展,其复合电源能量控制问题愈发突出。该文设计了一种基于优化模糊控制策略的纯电动汽车复合电源能量控制方案,根据纯电动汽车特性设定两种控制模式,并采用模糊控制理论进行能量控制,采用麻雀搜索算法(SSA)进行优化,以实现蓄电池单位里程能量损耗与峰值电流最小。仿真结果显示,优化后的纯电动汽车复合电源能量得到了有效控制,系统总能耗与制动能量回收率在不同工况下有明显提升。
-
新能源汽车车载动力电池碳中和潜力分析
来源:环境科技 发布日期:2023-08-15
尽管纯电动汽车具有道路“零排放”优势,但考虑到上游排放、动力电池生产和材料回收,电动汽车在全生命周期内是否比传统燃油车环保依然存疑。基于Simapro软件对京津冀地区电动汽车全生命周期CO2排放进行生命周期评价。结果显示,京津冀地区传统燃油车、LFP-based电动汽车和NMC-based电动汽车行驶全生命周期CO2排放量分别为37 879.81,46 738.53和45 351.99 kg。在我
-
汽车动力性测试研究
来源:专用汽车 发布日期:2023-08-15
针对当前传统内燃机汽车和纯电动汽车整车动力性能测试可分析性差、测试结果精确性不高以及测试方法单一的突出问题,采用Lab-VIEW汽车动力性测试系统软件,从“汽车最高车速”“最大爬坡度”和“加速能力”测试三个维度,并基于虚拟仪器技术进行汽车动力性测试分析,提出了具体的测试试验方法和注意事项,同时对两种不同类型的汽车动力性测试的方式和具体差异进行总结梳理,以实际经验为纯电动汽车和传统内燃机汽车的动力性
-
纯电动汽车结构与关键技术
来源:农机使用与维修 发布日期:2023-08-10
与传统的燃油汽车相比,纯电动汽车没有发动机、油箱等部件,不需要燃料,因此可以实现零排放,减少空气污染和噪音污染。基于纯电动汽车的基本特点与分类,系统论述了纯电动汽车的关键技术及电池管理系统。研究结果旨在为提升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提供技术参考与技术支撑。
-
复合电源纯电动汽车再生制动控制试验研究
来源:内燃机与配件 发布日期:2023-08-05
再生制动控制系统的合理有效性直接影响纯电动汽车的整车性能。传统的单一电源纯电动汽车在动力性、安全性和续驶里程方面存在一定缺陷,故将动力电池和超级电容组成复合电源,建立纯电动汽车再生制动试验台架,利用飞轮模拟汽车惯量,利用磁粉离合器模拟不同路况,进行再生制动集成控制试验,以进一步提升整车能量利用率,为再生制动控制策略的研究提供试验依据。
-
纯电动汽车减速机润滑性能改善的研究
来源:时代汽车 发布日期:2023-08-02
为了改善纯电动汽车减速机在低转速,高扭矩时润滑不良造成轴承失效的问题,在不改变内部整体结构的前提下,通过控制齿轮与壳体之间的距离,改变齿轮与壳体之间形成的局部空间的尺寸,进而改变齿轮与壳体之间的压力,达到为润滑油增压的效果,使得齿轮带动的液体润滑油上升的位置更高,并且润滑油在脱离齿轮瞬间具备更高的速度,改善润滑油喷射的距离和流量,同时,利用nanofluidx流体分析软件对比分析了不同方案的润滑情
-
纯电动汽车充电服务系统设计研究
来源:汽车维修技师 发布日期:2023-08-01
为了解决纯电动汽车的电池缺陷,提出一种纯电动汽车充电服务系统,阐述了电池存在的技术缺陷,针对电池缺陷确定了系统的功能需求和技术路线,对纯电动汽车电池技术及其充电服务系统进行优化改进。
-
纯电动汽车新能源系统结构集成设计
来源:汽车文摘 发布日期:2023-07-31
随着纯电动汽车技术的持续改进,集成设计逐渐成为发展方向。从结构方面论述纯电动汽车新能源系统的集成设计,包括整车配电盒、车载充电机、直流转换器、电池分线盒、电池管理系统、动力电池的六合一集成设计;交流充电座与直流充电座的二合一集成设计;压缩机高压线束与PTC高压线束的集成设计。与分布式方案对比,可充分利用整车空间、缩短线束长度、减少零部件数量,进而实现降低质量和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