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云计算的神经网络在电动汽车充电站调度中的应用
来源:陕西电力 发布日期:2016-11-20
电动汽车的大规模应用对电网和交通系统造成了严重影响,目前缺乏基于电网和交通系统运行性能的电动汽车充电调度策略研究。综合分析了电动汽车大规模接入后对电网安全、综合效益和交通系统通行能力的影响,建立了有序充电调度策略的数学模型,采用了基于云计算的神经网络方法求解电动汽车充电调度中的最优路径,并进行了仿真分析,验证了该调度策略的有效性和正确性。
-
电动汽车锂电池标准与测试探讨
来源:电源技术 发布日期:2016-11-20
电池是电动汽车的核心技术,锂电池的标准化对提升电池性能,促进电动汽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国内动力电池标准和测试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多项动力电池标准正在制定中,与国外相比存在一些差距。阐述了国内外电动汽车电池标准化工作的现状,对电池测试项目和测试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对比和分析。标准与测试的研究工作有利于加快电池标准化工作,有助于标准过渡期间测试工作的开展。
-
电动汽车发展困局剖析与解决方案初探
来源:电源技术 发布日期:2016-11-20
介绍了电动汽车的主要分类及各自特点,从发展的基本情况和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等方面,剖析了我国电动汽车的发展困局。通过分析增程式电动汽车的结构和特点,提出了增程式电动汽车可以作为解决我国电动汽车发展困局的方案,旨在为我国电动汽车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建议。
-
增程式电动汽车动力系统参数匹配与研究
来源:安阳工学院学报 发布日期:2016-11-20
通过对增程式电动汽车(Extended Range Electric Vehicle,EREV)动力系统的参数进行匹配,提出运用动力电池组端电压与荷电状态(State of Charge,SOC)之间的对应关系来控制增程器的开关,提高电动汽车的续航能力,为EREV/EV的动力系统的设计提供参考。
-
电动汽车充电站电源腐蚀与防护研究
来源:电源技术 发布日期:2016-11-20
随着电动汽车充电站在全国推广,充电站中电力电子产品受到各种环境腐蚀而产生的问题日益增多,尤其是沿海地区的充电模块受盐雾腐蚀而造成的断电、PCB铜箔断线、绿油起泡等现象应该引起高度重视。通过研究沿海地区电动汽车充电站内PCB的腐蚀现象,探讨了盐雾腐蚀的防护问题。
-
电动汽车充电设施融入电网若干关键问题与研究策略
来源:科技创新与应用 发布日期:2016-11-18
由于世界性的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电动汽车的大发展已势在必行,与之相关联的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与运营也正方兴未艾。作为一种全新的负荷,充电设施对电网的影响不容小觑。文章分析了电网应对充电设施必须解决的若干关键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开展研究工作可行的分析方法与展开策略,以便于从规划、基建、运行、营销多个层面适应充电设施这一新型负荷。
-
电动汽车一体化驱动系统三相3H桥逆变器的故障相短接容错控制策略
来源:电机与控制学报 发布日期:2016-11-15
具有车载型充电器的电动汽车拥有相互独立的电机驱动系统与电池充电装置,针对两套装置并不同时工作,成本高、重量大、占据空间资源较大等问题,提出了一种电动汽车驱动与充电一体化的新型拓扑结构,在牵引模式下该一体化拓扑的主要驱动模块等效于一个三相3H桥逆变器。研究该逆变器的电压空间矢量与消除共模电压的控制策略,分析开绕组PMSM在不同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给出逆变器发生桥臂开关管开路或者短路故障时将故障相短接
-
新能源汽车快速充电系统设计
来源:湖南城市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发布日期:2016-11-15
如何能够设计出科学、可靠以及安全的充电系统,是现阶段进一步加大新能源汽车普及度的关键,本文以新能源汽车快速充电系统设计原理为切入点,系统地阐述了新能源汽车快速充电系统的设计路径,旨在进一步拓展新能源汽车快速充电系统的设计水平。
-
关于电动汽车用驱动电机系统评价体系的分析
来源:信息通信 发布日期:2016-11-15
如今能源紧张局势加剧,建设新型的科技环保节能社会迫在眉睫。关于新能源的研发,对人们的生活产生重大的影响。在汽车领域中,新能源汽车的销售增长率逐渐增加,驱动电机系统是电动汽车动力系统的核心。关于驱动电机系统的研究,实际上是汽车领域的新能源研发。为了促进汽车领域新能源技术良好应用,在文章中对电动汽车用驱动电机系统的评价体系进行综合分析。
-
一种电动汽车自适应快速直流充电系统设计
来源:中国农机化学报 发布日期:2016-11-15
分析电动汽车恒流恒压充电法、三段式充电法和脉冲式充电法的缺点,设计一种电动汽车自适应快速直流充电系统。电动汽车充电模块功率变换系统采用模块化结构,由18只3kW的小模块并联而成,各功率模块由内部单片机进行控制,再由计算机主机统一通过串口控制。测试结果表明,系统能够根据检测到的电池组充电状态,自适应调整充电电流的大小及脉宽,发挥电池最大接收电流的能力,达到快速充电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