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CDIO理念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分析
来源:南方农机 发布日期:2019-05-28
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中引入CDIO教育理念,并将该理念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相结合,可以提高学生在开展项目的构思、设计、实施、运行等过程中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信息分析能力、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文章基于CDIO理念,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展开了分析。
-
高职《汽车工程制图》教学改革与探索
来源:南方农机 发布日期:2019-05-28
《汽车工程制图》课程组进行了教学改革与探索,采用工作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和灵活多样的方法进行教学,改革考核方式,对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学习效率有帮助,可供参考。
-
汽车检测与维修一体化教学改革中的信息化教学研究
来源:南方农机 发布日期:2019-05-28
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信息化渗透到了各行各业。信息化教学是一种非常先进的教学手段,也是目前被广泛应用的教学手段,是未来中高职教学发展的大势所趋。在汽车检车与维修教学过程中与信息化教学进行融合,非常有利于教师教学。文章分析了汽车检测与维修一体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信息化的发展提出信息化教学在汽车检测与维修一体化教学过程中的改革应用,为我国汽车检测与维修人才的培养提供参考。
-
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食品卫生与安全课程改革与探索
来源:教育现代化 发布日期:2019-05-28
本文从社会及行业对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的要求出发,解析了餐饮食品安全管理工作内容,并以此为基础,从《食品卫生与安全》课程的目标、内容、教学方法、效果评价等方面进行了改革与探索,充分利用了社会及行业教学资源,做到了"以学生为中心,以结果为导向"的本科教学要求,使学生食品安全管理能力得到加强,保证了教学有效性。
-
应用型高校食品酶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探讨
来源:安徽农业科学 发布日期:2019-05-27
食品酶学是一门综合生物化学、食品工艺学和微生物学等学科的新兴学科,在食品专业本科生的能力培养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如何提高授课效率和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当前需解决的主要问题。针对目前食品酶学课程存在的问题以及当代大学生的培养计划和要求,该课程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引入提高实践能力的实验教学环节、双语教学环节、信息化教学环节等,提出了一种有利于学生创新和应用能力培养的混合式教学方法。同时,借助科学合理评价方式,
-
基于航空特色应用型高校机械类教学改革研究
来源:科技视界 发布日期:2019-05-25
针对目前具有航空特色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实践教学的现状,提出了适合培养技能型具有航空特色高校创新实践教学改革的新模式。构建了基于专业特色的课程群体系,采用OBE教学理念,创建"第二课堂"创新实践教学模式。经实践表明,新的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大大的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创新能力,为应用型本科创新实践教学改革提供了依据。
-
纺织工程专业《织物后加工》实验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来源:轻纺工业与技术 发布日期:2019-05-25
面对纺工专业《织物后加工》实验课程出现的问题,立足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从增加综合/设计型实验比重、采用多媒体丰富教学手段和依托第二课堂进行拓展性实验研究等方面,对该实验课程的改革内容进行了深入探讨,力图发挥实验课对学生创新思考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育功能,使学生掌握染整工艺学领域的基本操作技能,并能够灵活运用以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食品添加剂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以淮南师范学院为例
来源: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发布日期:2019-05-25
提高人才培养能力是新时期下高等院校面临的首要任务,而课堂教学改革是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手段之一,文章论述了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食品添加剂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通过拓展授课内容,丰富授课形式,转变考核方式等措施对课堂教学进行改革,以提高地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
-
《针织毛衫设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来源:轻纺工业与技术 发布日期:2019-05-25
从课程内容、教学资源和实践形式等方面阐述《针织毛衫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同时强调课程遵循原理与应用并重的原则,注重前沿技术的吸纳,合理安排理论和实践的教学时间,针对行业发展的新形势有针对性地加强学生对新技术、新设备的学习。促进理论教学内容与专业实践的有机结合,注重理论知识与专业实践的协同创新,实现课堂理论教学效果与专业实践知识掌握的有效提升。
-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来源: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 发布日期:2019-05-25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具有很强的科学性、社会性和应用性,它与国计民生的关系密切,具有重要作用,有利于增进我国人民身体素质、有效预防疾病、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等。但是这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影响着教学效果。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分析了该课程教学中不足,并提出相应的改革意见,为该课程的建设和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