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一体化”有机融合探索——以高职院校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为例
来源:产业与科技论坛 发布日期:2020-07-01
促进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一体化"有机融合是高职院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必然选择。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一体化"有机融合是以全面提高一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为目标,以形成强大育人合力为根本,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的动态开放的育人机制创新。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一体化"有机融合的根本路径是充实、整合育人要素,集成、优化育人体系结构,多措并举、同向发
-
工程认证与应用型本科融合的食品现代仪器分析课程探讨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发布日期:2020-07-01
文章分析了应用型本科及工程认证背景下食品现代仪器分析课程面临的问题,通过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师资队伍、教学评价和考核方式等方面教学改革,将人才培养与服务企业、服务社会结合起来,以适应新时期人才培养的要求。
-
基于系统观点的机械设计综合课程设计教学改革探讨
来源:化工高等教育 发布日期:2020-06-30
基于系统的观点,对机械原理、机械设计两门课程设计进行整合,形成了机械设计综合课程设计,将机器的原动机、传动装置和执行系统三个基本部分关联起来,在系统中将零件与零件、零件与机构、机构与机构和机构与系统间的联系整合起来,使学生能够从整机和系统的角度,完成产品的系统方案设计、机构设计、结构设计等完整的设计过程,经历整机设计的全过程训练。同时,设计过程中加强了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分析软件的应用。教改有利于培养
-
基于微课的混合学习模式在化工分离工程教学改革中的应用
来源:化工高等教育 发布日期:2020-06-30
文章从高校化工分离工程课程的用途与地位出发,探讨了该课程的教学特点、微课和混合学习相结合的模式在该课程教学改革中应用的可行性及教学实施和应用的关键,并阐明了基于微课的混合学习模式的构建,对提高高校化工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高专食品机械与设备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来源:粮食科技与经济 发布日期:2020-06-30
培养适应食品生产一线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是食品行业对高校食品专业的育人要求。食品机械与设备作为该专业的主干课程,由于教学考核方法陈旧、校内实训资源短缺等原因造成教学效果欠佳。笔者结合多年在高专的一线教学经验,通过对食品机械与设备课程理论及实验教学的现状分析,针对性地提出几点相应的改进策略,以期为提高教学效果,培养服务行业的应用型人才提供参考。
-
“新工科”背景下机械类本科专业生产实习教学改革
来源:中国校外教育 发布日期:2020-06-30
生产实习是机械类专业本科生的重要实践课程,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环节。在"新工科"教育理念的推动下,对生产实习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针对目前生产实习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革方案,从丰富实习内容,改善教学方法,改进考核机制等几个方面进行改进,促进生产实习在新形势下的教学改革。
-
“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
来源:农产品加工 发布日期:2020-06-30
从课程教学目标重构、课程教学资源重组和课程教学模式重建3个层面介绍了课程思政背景下"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的相关做法。将价值取向、综合素养等作为思政目标纳入到课程的总体教学目标;通过调整课程教学内容、构建课程思政案例库等重组课程教学资源,构建"课前讲思政-课中串思政-课后显思政"三位一体的课程思政教学模式。
-
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纺纱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来源:纺织服装教育 发布日期:2020-06-30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实现工程教育国际互认和工程师资格国际互认的重要基础。从西安工程大学纺织工程专业工程教育认证出发,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纺纱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强调在理论教学过程中采用灵活多样的混合式教学方法,在实验教学中遵循"虚实结合、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理念,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课程的教学结果能更好地支撑纺织工程专业毕业生达到行业认可的质量标准。
-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高专食品机械与设备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来源:粮食科技与经济 发布日期:2020-06-30
培养适应食品生产一线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是食品行业对高校食品专业的育人要求。食品机械与设备作为该专业的主干课程,由于教学考核方法陈旧、校内实训资源短缺等原因造成教学效果欠佳。笔者结合多年在高专的一线教学经验,通过对食品机械与设备课程理论及实验教学的现状分析,针对性地提出几点相应的改进策略,以期为提高教学效果,培养服务行业的应用型人才提供参考。
-
《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来源:廊坊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发布日期:2020-06-30
结合教学实践,揭示了《电力电子技术》课程在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重点围绕教学内容、手段及实验教学环节等方面,详细阐述教学改革的思路与具体措施。通过增加多种教学手段,可以将验证性实验和综合应用设计有机融合,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