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职高专电子商务概论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践研究
来源:公关世界 发布日期:2020-10-25
本文结合我校开展电子商务概论课程思政的实际情况,分别从课程介绍、具体实施过程重点研究,根据我校实际情况把陶瓷电商、民族技艺、工匠精神等很好的融入了思政教学中。之后,创新的提出了电商与陶瓷专业学生共同接受思政课程教育,优势互补,共同提高。通过课程的实施,在根本上解决大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问题,使我校的教学条件和教学的效果得到有效的改善。
-
《食品安全追溯体系》课程的改革与成效
来源:食品与发酵工业 发布日期:2020-10-23
《食品安全追溯体系》课程教学改革以"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位一体的培养目标"为抓手,系统地构建了课程内容的知识体系和能力体系,建立了三立足、五融入、五注重的"三五五方案"育人机制,探索了科技特派员与师徒制相结合、人才互育的培养模式,与企业联合构建了食品安全追溯体系闭环的线上线下案例库。实现了服务区域企业发展与学校教学模式从课堂到实践转型同频同步,提升食品优势特色学科水平与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机械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来源:课程教育研究 发布日期:2020-10-23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的人才主要针对企业和市场,因此,对学校的教学模式和学生的专业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高校要针对机械专业课程的教学目标,对现有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基于以上情况,本文在高校机械专业课程教学现状的基础上,从根据课程特点及培养目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以解决工程设计问题为内容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改进教学方法实行多元化的教学手段三个方面入手,研究了高校机械专业课程教学改革要求,最后
-
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石油地质学”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来源:中国地质教育 发布日期:2020-10-22
结合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的特点及对"石油地质学"课程教学提出的要求,开展课程教学改革实践。通过整合优化教学内容、加强实验习题实践教学环节、充分利用雨课堂智慧教学工具改进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
“汽车与拖拉机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的研究
来源:科技与创新 发布日期:2020-10-22
"汽车与拖拉机学"在农业工程学科领域当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是该门专业中的基础性学科,其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内容范围涉及较广、学时多,实验教学在其中占据着较大比例。首先介绍了"汽车与拖拉机学"实验教学的发展现状,随后提出了促进实验教学改革的有效措施,包括改革教学内容、改进教学实验方法、完善实验评价机制、创新教学设备,希望能给相关人士提供有效参考。
-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以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发酵工程》课程为例
来源:现代农村科技 发布日期:2020-10-20
《发酵工程》是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必修课,在教学过程中存在教学内容滞后、教学方法与手段单一、考核方式落后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从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创新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
新工科背景下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研究与探索
来源:物联网技术 发布日期:2020-10-20
新工科背景下,人才的培养模式及培养方式都迎来了新的挑战,实践教学也必须更新发展,建立新工科教育模式。对当前的电工电子实验教学进行深入分析,指出关键问题,建立了多样性、差异性、多元化的教学模型,旨在落实课堂体系,提供多通道融合的培养模式,提高了课堂质量,体现了新工科的优势。
-
电子信息类专业信息化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来源:信息系统工程 发布日期:2020-10-20
传统的教育教学以就业为导向,在新时代国际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大背景下,其教育理念已经难以适应信息化和科学技术高速发展,培养的毕业生也难以满足现代高新技术企业的用人需求。加快教育现代化,积极推进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是新时代条件下的新使命。教学模式的改革要能够面向新的教育资源,面向创新发展,努力构建"互联网+"条件下课内与课外一体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的全新人才培养新模式。
-
基于VR/AR的汽车装调类课程教学案例
来源:电子技术 发布日期:2020-10-20
结合汽车装调类课程的职业技能岗位工作任务和能力要求,以汽车车门装配与调试的教学项目为例,阐述构建课程体系和教学过程设计。在课程设计中运用VR/AR技术,构建汽车装配类课程虚实一体的微课教学场景和教学方法,促进教学水平的提升,满足课程实践环节的需求,从而实现网络远程教学的效果,提升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体验感。
-
基于OBE理念的《食品微生物学》教学改革初探
来源:农家参谋 发布日期:2020-10-20
为适应新经济对本科人才需求的新趋势,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本次教学改革将OBE理念贯穿于《食品微生物学》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对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设计及考核体系等多个环节进行改革,更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具有将强的实践性和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