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汽车机械基础》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与探索——以高职汽车类专业为例
来源:汽车实用技术 发布日期:2020-10-15
在课程思政的大背景下,开展了汽车类专业的《汽车机械基础》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与探索,文章提出了《汽车机械基础》课程思政的内涵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工匠精神的职业精神和汽车人的责任与使命,构建了优化教学目标、课程标准、授课计划、教学方法和手段、教案、考核评价的《汽车机械基础》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方案,教学改革方案通过一年实施初步取得了成效,达到教学改革使《汽车机械基础》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
-
机械制造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应用
来源:内燃机与配件 发布日期:2020-10-15
机械制造是一门具有较强实践性和应用性的技术性学科,这门课程在机械类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中是较为基础的学科,且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由于目前机械制造专业课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学校便有针对性的构建了新的教学体系。优化教学体系,提高学生能力,是大势所趋。
-
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讨
来源:科教导刊(中旬刊) 发布日期:2020-10-15
以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围绕实验类型、实验设备、实训环节、教师队伍等方面剖析了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不足。立足于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对教学体系、组织形式、实验技术、教师队伍等方面进行了思考和探讨,提出了改革思路和措施。构建了模块化教学内容,实现开放式实验教学,进行考核模式改革,加强多媒体技术应用及建设网络虚拟实验室等,着重加强对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
地方高校纺织工程专业《化纤基础》教学综合改革探索与实践
来源:科技视界 发布日期:2020-10-15
本课程以山东理工大学鲁泰纺织服装学院纺织工程专业学生为例,在对学生学情进行准确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化纤基础》课程综合改革的整体框架。在教学过程中抓住"结构-性质-应用"这一主线,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帮助学生建立起高效学习方法,改革考核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
“人工智能+”背景下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教学改革研究
来源:科技视界 发布日期:2020-10-15
当今社会科技高速发展,智能化已经成了当今世界的发展主题,各行各业都在寻求与智能化相结合的发展方式。然而大多数高校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生的培养仍采取的是传统教学模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对此专业人才素质多样化的需求。为此,本文深入探究了我国"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生的教学改革,并从课程体系改革、实践教学改革、实训体系建设等三个方面提出了相关的改革方案。
-
抗疫背景下线上教学课程思政实践探索——以“汽车文化”课程为例
来源: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发布日期:2020-10-15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全国高校广泛开展了大规模线上教学工作。通过科学架构思政元素、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等手段,在"汽车文化"课程中进行了线上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探索,实现了线上教学知识传授与思政育人功能的有益结合。
-
“互联网+”背景下高职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模式改革的路径选择
来源:产业与科技论坛 发布日期:2020-10-15
当今社会发展逐渐重视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培养,高职应该积极改革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模式,以满足当代社会发展的根本需求。在"互联网+"背景下,高职电子商务专业面临较大的挑战,只有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增强教师创新意识,积极迎接教学中的各种挑战,才能推动高职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模式的深化改革。
-
《食品营养与健康前沿进展》课程的教学实践与探索
来源:广东化工 发布日期:2020-10-15
食品营养与健康是食品科学研究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也是健康食品研究与开发的重要理论基础。作为食品科学与工程类研究生的专业理论课程,《食品营养与健康前沿进展》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对于本研究方向实践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和发展具有重要引领作用。本文综合近年来教学团队积累的教学经验,以创新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导向,对课程主要内容、授课方法、考核方式等教学培养过程关键环节进行探索和讨论,进一步完善教学模式,促进食品专
-
“互联网+”下“现代食品检测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
来源:现代面粉工业 发布日期:2020-10-15
基于"现代食品检测技术"课程的实际教学情况,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为了达到高水平的教育新要求,对"互联网+"背景下"现代食品检测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路径进行思考与探索,以期通过教学改革促进学习革命,推动教学工作更好地开展。
-
工程教育认证导向下《化工分离工程》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
来源:广东化工 发布日期:2020-10-15
化工分离工程是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针对化工分离工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教学方式、优化课程设计、加强实践与工程素质培养和完善教学考核评价等教学改革措施。把"课堂教学—工程实践—课程设计"的教学模式融入整个教学过程中,并完善课程考核体系,旨在强化学生工程意识,培养学生科学的思想方法、工程能力及实践能力,激发学生主动探索新知识的兴趣,培养一批具有卓越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