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机械零件课程设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探索
来源:南方农机 发布日期:2021-03-28
在专业课中开展"课程思政"教学,对于高职院校开展立德树人教育,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针对高职"机械零件课程设计"在实施"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中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改革的整体思路和实施方法,并举例说明如何将思政元素融入到课程教学中。以期对高职院校该课程的思政教学改革提供参考,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帮助。
-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下汽车服务工程专业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来源: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发布日期:2021-03-28
以皖西学院汽车服务工程专业为例,在重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大背景下,针对学科特点以及课程设置,提出对汽车服务工程专业教学改革新方案的研究。结合各高校在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培养方案制定上的实际情况,根据时代趋势,研究最有利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方案。
-
全国化工设计竞赛反哺化工原理课程设计的改革
来源:化工设计通讯 发布日期:2021-03-28
全国化工设计大赛对促进化工专业人才的培养具有积极的意义。根据近年来学生参与化工大赛的情况,对化工原理课程设计进行了课程改革,以促进全体学生的专业能力、团队合作意识及创新能力的提高。课程设计改革方案的实施,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与此同时,显著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实践能力。
-
从工程教育认证培养模式浅谈化工设计课程改革
来源:辽宁丝绸 发布日期:2021-03-25
作为化学工程与工艺的专业课程,化工设计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方面起着重要作用。针对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工程教育认证培养模式,阐述化工设计课程教学的重要性,探讨了化工设计课程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等方面的改革,以期更好地适应工程教育认证培养目标。
-
应用型本科院校机械工程制图教学改革探索
来源: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发布日期:2021-03-25
机械工程制图课程是工科专业的重要基础课,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及课堂学时不宽裕的背景下,为了提升学生的素质能力,提高就业竞争力,开展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课改采用让学生从大一到大四经过与社会接轨模式的教学训练方法,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四年的制图贯穿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学习识图、读图和绘图知识,提高就业竞争力,使抽象、多课时的制图教学感官化学习,把理论跟实践巧妙地融合在
-
基于任务导向的高职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
来源:电脑知识与技术 发布日期:2021-03-25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商务行业亦随时呈蓬勃发展状态。我国高职院校作为相关人才的主要培养机构,应着重探寻当前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落实改革,进而促进专业教学质量效率的双向提升,实现优质电商人才的稳定提供。本文首先分析了高职电子商务展开基于任务导向教学改革的意义,其次分析了高职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改革需求及改革原则,最后针对基于任务导向的高职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改革,列举了几项实践策略,从而为关注这一话
-
新工科背景下《食品微生物》教学改革探讨──以吕梁学院为例
来源:当代畜牧 发布日期:2021-03-25
《食品微生物》是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基本专业课程之一,对学生相关专业的思维启发起向导作用。但当下的教学方式不能使学生充分融入课堂,严重影响了师生互动的教学氛围,减缓了教学进度并延长了教学周期,造成教学质量严重下滑的局面。为改善这一教学现状,并契合现代化《食品微生物》的教育教学要求与未来的发展趋势,笔者建议,在教学方面应将《食品微生物》的教学融入到"新工科"的建设中来,对其进行改革。也应将教学改革及
-
新工科背景下能源化工实验教学平台改革探索
来源:大学教育 发布日期:2021-03-25
上海电力大学按照"立足电力、立足应用、立足一线"的办学方针和"务实致用,明理致远"的办学理念,以"突出理论基础,强化生产应用,着力科技创新,服务地方经济"为指导思想,进行了新工科背景下能源化工实验教学平台的教学改革探索,构建了多层次实验教学体系,推进了实验教学模式改革,这对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良好效果。
-
电子商务概论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来源:科技视界 发布日期:2021-03-25
电子商务课程是为适应互联网经济的快速发展满足社会对电子商务专门人才的需要而设置的。电子商务概论是我院经济学、人力资源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商务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主干课和重要的必修的核心课程之一。文章根据笔者多年的电子商务课程的教学经验,总结分析了近年来经管类专业电子商务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提出了几方面的改革建议。
-
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轻化工程实践教学的思路与方法
来源:轻纺工业与技术 发布日期:2021-03-25
以纺织、服装、轻工和材料等特色学科资源为基础,通过对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分类、整理和研究,梳理出艺工融合的纺织类非遗知识链,并以纺织品印染加工为主线,构建特色鲜明的轻化工程专业多层次实践教学模式,将现代纺织高新技术与非遗传统技艺相融合,让学生体会中国身份、认同中国文化和培养中国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