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程教育背景下基于OBE教育理念的“食品分析”课程教学探索与实践
来源:农产品加工 发布日期:2022-07-15
在高校本科工程教育认证的背景下,基于OBE教学理念,以对270名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开课前调查问卷结果分析为基础,对“食品分析”课程进行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验实践及考核方式等方面的探索和改革,采用案例式、启发式等教学,网络资源的充分利用,实验单元组合,多类型综合考核等多种方式的相结合进行课程教学,在课后对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通过课程教学多元化的改革,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
-
基于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高职专业教学改革的实践与分析——以煤化工技术专业为例
来源: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发布日期:2022-07-15
本文以晋城职业技术学院煤化工技术专业“煤化工中的分析”学习领域为例,借鉴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思想,进行定位设计,组织实施、评价分析,为其他专业的教学改革提供可借鉴的做法经验。
-
“岗课赛证”融通下模具专业《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
来源:模具工业 发布日期:2022-07-15
基于“岗课赛证”融通背景下进行《机械制图》教学改革与实践,探讨了课程教学改革背景,以岗位要求为核心,综合成图技术大赛和机械工程制图“1+X”证书标准,实践“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模式改革,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程教学效果,为其他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了参考。
-
岗位导向 学用一体的“船舶辅助机械”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来源:中国水运 发布日期:2022-07-15
从船舶机电岗位职掌辅机设备的岗位需求出发,结合舰船机电专业大纲中基础理论和岗位操作的“船舶辅助机械”训练内容,对《船舶辅助机械》课程从“教、学、训、用”四个方面开展体系构建、教学内容、组织施训和考核评估等方面的教学改革。立足岗位导向,突出专业技能,采用逆向思维,抓住能力主线,牵引教学过程,达到学用一体,实现课程中辅机装备专业理论、实践技能、创新思维与机电专业岗位职能的有机融合,使学员的理论知识、组
-
新时代下《汽车构造》课程的教学与实践
来源:汽车实用技术 发布日期:2022-07-15
新时代下国家注重汽车行业的发展,高校也应该紧跟行业发展形势。《汽车构造》是车辆工程专业课中的主干课程,文章分析了《汽车构造》课程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紧跟行业发展,确定教学目标,利用信息化技术增加授课手段,理论结合实际,达到相互融合的一体化教学,从而为汽车类本科高水平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
《功能性食品与美容保健》课堂教学改革
来源:科技风 发布日期:2022-07-10
目前,我校“双一流”建设正在稳步推进。为培养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公共选修课程作为通识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效果也应相应提升。《功能性食品与美容保健》作为我校一门通识选修课,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着学生兴趣不高、课堂形式单一且枯燥、考核方式存在缺陷等问题,难以达到预期人才培养目标。本文以该课程为例,主要通过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结合“互联网+”网络教学平台,对课前、课堂、课后及考核方式等提
-
高职院校农业机械应用技术课程教学探索与实践
来源:农机使用与维修 发布日期:2022-07-10
通过对农业机械应用技术课程建设的教学实践,介绍高职院校新形势下农业机械应用技术课程建设的具体做法,重点阐明农业机械应用技术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的创新模式。
-
食品技术原理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来源:安徽农业科学 发布日期:2022-07-08
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是新时代教育背景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基本要求。以食品技术原理课程为例,结合课程知识特点和教学目标,阐述了课程思政教育的必要性,深度挖掘和分析思政要素融合的切入点及思政教育的实践要点,使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同向同行,为食品专业课程思政教育制度体系的建立奠定基础。
-
“新工科”背景下“针织学”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来源:纺织服装教育 发布日期:2022-06-30
“新工科”建设是我国工程教育主动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创新的迫切需要。课程是高校教育活动的主要形式,是实现“新工科”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载体。以“针织学”课程为例,基于“新工科”视角,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资源、教学模式、考核评价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探索,以推进课程改革创新,加强一流课程建设。
-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食品加工机械设备》教学改革探讨
来源:粮油食品科技 发布日期:2022-06-30
在高等教育机构积极推进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背景下,融合专业认证的理念、标准和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优化设计了《食品加工机械设备》的课程目标;并以1个学年6个班的课程考核成绩为例,分析课程目标达成情况及存在问题,然后从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考核成效等方面并提出本课程的教学改革建议,从而提高课程目标达成度,保障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