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新工科建设为目标的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建设研究
来源:装备制造技术 发布日期:2021-12-15
通过以新工科建设为目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专业认证为标准,构建应用型课程体系;以强化实践能力为目的,创新实践教学体系;以学生能力培养为核心,改革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能力培养效果为标准,改革人才评价体系;以专业发展为需求,强化师资队伍建设等多种途径开展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建设研究,达到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机械、电子、计算机等学科的基础理论及专业知识,能在机电工程领域从事机电系统及装备研发、制造、管
-
机械类职业院校校企合作体系探究
来源:职业 发布日期:2021-12-15
职业教育是国家进行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是直接为企业输送技能型人才的有力途径。我国是制造业大国,正在向制造业强国挺进,提高制造业的活力能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增添色彩。为实现"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计划,机械类职业院校在培养技能型人才方面应为国家战略的实现尽到相应的责任,其中就需要做好与企业之间的联系。为让学生接受职业教育后可直接进入企业工作,需要在校企合作方面加强系统的构建。本文通过对职
-
汽车机电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的本土化构建与实践研究
来源: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发布日期:2021-12-15
针对教师队伍教育理念滞后、学生技术能力提升缓慢、企业对职业教育的参与度不够等问题,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在中德SGAVE项目的助力下,以德国职教行动理论为指导,从构建人才培养模式、创建课程体系、构建教学评价体系、培养师资队伍、构建多功能实训基地等五个维度进行德国职业教育体系本土化的构建与实践,并结合地方产业发展,在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上进行创新应用,最后对本土化成效进行全方位的分析总结。
-
双创背景下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培养研究
来源:中国管理信息化 发布日期:2021-12-15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创业边际成本的降低,电子商务专业成为互联网时代较为迅猛的专业,许多大学生加入电子商务创业队伍,但真正具备创新创业理念的人才较少,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因此,高校要结合电子商务的特点,转变人才培养模式,着重加强对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以更好地响应国家双创战略,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基于此,文章探讨了双创背景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培养策略,以期为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
产教融合背景下汽车类专业“岗课赛证”实训基地建设研究
来源:造纸装备及材料 发布日期:2021-12-15
近年来,职业院校针对汽车类专业深化产教融合创新实践,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对接区域汽车产业升级转型,通过走访调研汽车企业对技能人才的能力需求,按照教育部和人社部对职业教育“岗课赛证”的相关要求,满足新能源汽车产业需求,建设汽车类实训基地。文章通过分析产教融合背景下汽车类人才技能要求,提出产教融合背景下汽车类专业“岗课赛证”实训基地建设目标与思路,以不断提高汽车类专业新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
-
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分析
来源:化纤与纺织技术 发布日期:2021-12-15
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的应用性较强,如果仅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将无法满足社会需求。因此,在教学期间,教师需注重实践教学渗透,大力培养应用型人才。文章围绕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展开讨论,联合教学内容与要求,探索人才培养实践策略,以提升实践教学效果,为教育教学提供参考。
-
芯片制造业电子化学品职业病危害因素及案例研究
来源: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学报 发布日期:2021-12-15
以当前芯片制造行业对职业病化学危害因素的迫切要求为背景,分析了芯片制造的工艺流程、技术方法,调研了常见重点电子化学品危害因素的种类和致病机理,提出了芯片制造行业化学品危险因素的控制方法和研究方向,即企业设计之初,应将职业危害提前预判,在企业投资初期进行职业危害防护设计、评价。加强职业危害防护等方面的人才培养,贯彻CDIO教育教学理念,加强职业危害检测与评价课程的企业实践。指明国家应加大芯片制造行业
-
应用型本科高校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师评价现状与对策研究
来源: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发布日期:2021-12-15
应用型本科高校电子信息类专业师资力量薄弱严重影响人才培养质量。针对目前应用型高校教师评价存在的6类问题,应用型高校电子信息类专业必须立足师资现状,实施教师发展性分类评价。根据应用型高校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师发展性分类评价的8个原则和评价方案,南京工程学院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进行了两年的应用表明,该方案极大调动了教师积极性和创造性,有效地提升了教师教学和科研能力。
-
“一带一路”背景下食品类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创新与实践
来源:现代食品 发布日期:2021-12-15
伴随着国家经济发展转型升级和"一带一路"建设,培养高素质国际化人才成为高等职业教育的使命。国内外知名食品企业"走出去""引进来"步伐不断加快,食品类专业国际化人才需求与供给成为产业界和职业教育界关注的焦点。为解决食品类专业国际化人才需求与供给矛盾,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与蒙牛集团开展深度合作,探索食品类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有效破解了食品类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标准与实践难题,高质量、复合型的人
-
引领未来食品产业发展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改革探索
来源:中国食品学报 发布日期:2021-12-13
随着全球环境污染、气候变化、人口增长以及公共卫生事件频发,食品产业升级与转型迎来了严峻挑战,培养引领未来产业发展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迫在眉睫。教学团队根据高等教育改革新要求、学校双一流建设规划以及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国际认证标准,对食品引领人才培养体系进行探索。教学团队通过推行"3+1"学年模式,建立"四维一体"培养体系,创新专业培养方案;通过促进教学工程化转变,创新双螺旋教学模式,优化课程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