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贯通培养的普通高中与高职院校职业技术类课程衔接研究——以化工类专业为例
来源:就业与保障 发布日期:2021-12-28
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适应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基于贯通培养的普通高中与高职院校之间的衔接越来越重要。职业技术类课程是职业教育的核心课程,衔接不到位会导致高职院校从普通高中招收的学生无法适应职业教育,进而无法满足社会对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需求。因此,普通高中和职业院校双方需要建立统筹课程衔接的体制机制,明确学分转换制度,将职业技术类课程内容渗透至普通高中课程中,实现课程内容横向融通,探索高中教
-
地方院校机械装备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探索
来源: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 发布日期:2021-12-25
地方院校作为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主要力量,承担着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人才的重要使命。因此,结合学校办学定位和专业特色,构建机械装备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旨在培养地方经济发展和支柱产业急需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不断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契合度,从而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仪器分析技术实验课程改革探索
来源:武夷学院学报 发布日期:2021-12-25
在新工科改革的背景下,武夷学院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如何更好提高仪器分析实验课程的教学效果,培养更多满足社会和企业需求的食品安全检测领域应用型人才。作者针对仪器分析技术实验课程存在的现状,从课程思政切入、更新教学内容、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优化考核方式等4个方面进行探索与改革,以期达到更好的实践教学效果,培养出具有团队协作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学生,培养出符合社会和企业需求的新型工科人才。
-
“双一流”背景下农林院校化工类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来源:广州化工 发布日期:2021-12-23
农林院校研究生教育肩负着为社会培育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重任。科学的培养模式是农林院校研究生教育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和根本保证。遴选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化工类研究生为调研对象,分析其培养模式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基于"双一流"建设背景,融合观念创新和学校发展,构建了农林院校化工类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期为当前农林院校内涵式发展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提供相应可行性借鉴。
-
智能制造背景下职业院校机械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来源:职业教育(中旬刊) 发布日期:2021-12-20
当前,制造业正在向智能化不断转型升级,新兴岗位及其内涵发生了根本变化,这对职业院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职业院校机械工程专业群迫切需要改革和优化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满足智能制造需求的机械工程专业高素质复合型应用人才。
-
“医工融合”促进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
来源:食品工业 发布日期:2021-12-20
食品安全关乎国计民生,"十三五"规划将食品安全问题提到国家战略高度,提出实施食品安全战略。大理大学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以"医工融合"为办学特色,突出多学科交叉融合以及实践教学优势。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该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探索持续改进路径,旨在培养"懂食品、精检验、强防控、重营养"的食品安全领域高素质创新人才。
-
基于课程思政的《汽车拖拉机学》“三创”型人才培养模式
来源:农业工程 发布日期:2021-12-20
针对《汽车拖拉机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学生积极性不高、动手能力弱化及“三创”(创意、创新、创业)能力不足等问题,依托学校教改项目对以上问题进行梳理及分析,深挖课程思政元素,构建《汽车拖拉机学》课程思政的技术路线。采用“互联网+”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形成“实验-竞赛-科创-孵化”的“三创”实践教学体系;细化以“学生为本”的课程评价内容,提高了课程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匠精神+知农爱农”的“三创
-
新工科视野下电工电子类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来源: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发布日期:2021-12-20
为适应新工科建设要求、培养创新型应用人才,西安交通大学电工电子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打破原有的实验教学模式,进行了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通过重新整合实验教学资源、应用模块化实验平台、现代信息技术与实验教学相融合等途径,将探究式、互动式、启发式教学贯穿实验教学全过程。积极开发和建设慕课、微课、远程实验教学资源,建立多元化实验教学体系,努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实现个性化发展培养目标,
-
社会服务在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中的作用研究
来源:现代商贸工业 发布日期:2021-12-15
本文通过案例“七色彩虹——电商兴农”简要探索在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中,社会服务起到的推动和引导作用。当下,高职院校要积极响应中国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号召,既要提高继续教育的同时,也要加强提升社会服务能力,为社会真切提供帮助,真切照顾到人民的根本利益。
-
以新工科建设为目标的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建设研究
来源:装备制造技术 发布日期:2021-12-15
通过以新工科建设为目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专业认证为标准,构建应用型课程体系;以强化实践能力为目的,创新实践教学体系;以学生能力培养为核心,改革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能力培养效果为标准,改革人才评价体系;以专业发展为需求,强化师资队伍建设等多种途径开展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建设研究,达到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机械、电子、计算机等学科的基础理论及专业知识,能在机电工程领域从事机电系统及装备研发、制造、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