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校企联姻促进高职院校汽车专业“开花结果”——以宝鸡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信息学院为例
来源:中外企业家 发布日期:2020-07-05
校企联姻,产教融合是高等职业院校专业良性发展的必由之路。校企合作有利于借助企业的技术优势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同时企业和高职院校合作,在专业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协同创新,技能竞赛,产学研合作等方面发挥巨大的作用。宝鸡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信息学院与上海中锐教育集团校企合作,打开了我院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校企合作的新局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我院其它专业选择校企合作之路指明了方向,具有一定的示范
-
新工科视阈下石油化工类高校应用化学专业课程体系重构
来源:大学化学 发布日期:2020-07-02
以具有典型意义的地方和行业高校应用化学专业为例,重点研究在所服务行业的形态和内涵发生重要变化后,地方和行业高校的应用化学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应该如何联动调整和改革,以及如何构筑完整的、具有鲜明行业特色的、地方和行业高校应用化学专业应对新工科改革的课程体系建设方案等内容给出合理化建议。这不仅为地方高校化学类专业新工科建设提供可借鉴的示例,也将为地方和行业高校其他专业新工科课程体系建设提供参考。
-
工匠精神嵌入高职院校食品类专业建设中的探索与研究
来源:产业与科技论坛 发布日期:2020-07-01
本文以工匠精神嵌入高职院校食品类专业建设为主线,分析了食品类专业背景下工匠精神的内涵,提出了将工匠精神嵌入至食品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课程教学和考核标准等四个方面的具体方法和路径,以期为高职院校食品类专业建设提供借鉴意义。
-
“人工智能+X”电子信息类人才培养新模式探索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发布日期:2020-07-01
人工智能(AI)技术的飞速发展与广泛应用,使得身处时代变革大潮中的学生们在学习观念、习惯、方法、行为方式等方面均发生了重大变革,同时也对高等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模式、评价体系、管理体制等产生了巨大冲击。在紧抓人工智能时代信息素养内涵基础上,针对现有人才培养体系中存在的问题,着重从专业课程体系重构、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模式改革、工程素养培养等四个方面出发,对"人工智能+X"时代电子信息类复合型人才
-
中国—东盟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生态系统构建研究
来源:教育现代化 发布日期:2020-07-01
现阶段,中国-东盟跨境电子商务处在快速发展时期,专业人才短缺现象日益凸显,加快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成为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通过文献梳理,围绕人才培养、人才服务、人才考核以及创新创业四个方面,构建中国-东盟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生态系统,为中国-东盟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提供新思路,促进中国-东盟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
-
基于产教融合汽车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来源:科学咨询(科技·管理) 发布日期:2020-07-01
基于我国汽车电子技术专业的发展现状,为了更好地为社会培养人才,促进汽车电子技术专业教学的发展,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以及其他院校的成功经验,探讨适合我校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教学水平,办出特色,为社会输出更好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
地方高校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来源:知识经济 发布日期:2020-07-01
本文主要从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发展的趋势和人才培养需求进行分析,基于应用技能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课程体系制定的要求,为达到企业和国家质量标准所需人才培养过程中所采取的机制。对发展区域经济和发展地方高校特色专业发展专业技能人才服务地方经济等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
基于产教融合汽车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来源:科学咨询(科技·管理) 发布日期:2020-07-01
基于我国汽车电子技术专业的发展现状,为了更好地为社会培养人才,促进汽车电子技术专业教学的发展,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以及其他院校的成功经验,探讨适合我校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教学水平,办出特色,为社会输出更好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
汽车改装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措施研究
来源:内燃机与配件 发布日期:2020-06-30
随着国家政策的不断推进,我国汽车改装行业正快速健康发展。与此同时,汽车改装人才匮乏一直是制约该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从汽车改装行业现状以及人才需求分析开始,以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汽车改装技术为例,详细介绍了汽车改装技术人才培养的思路和措施。
-
以专业认证为抓手的化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来源:化工高等教育 发布日期:2020-06-30
为深入落实本科教育和人才培养的相关要求,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郑州大学化工专业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抓手,践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核心理念,以学生学习成果为导向,建立了"评价—反馈—改进"闭环和与用人单位协同持续改进的培养机制。教学过程中贯穿专业教育和课外教育,激发学生专业兴趣;坚持"以本为本",培养卓越化工人才。教改在学生就业、竞赛、外部评价及专业建设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提升了专业知名度及专业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