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业] [2018-06-14]
2018年一季度可能是全年最好的交易机会,在资金面宽松、基本面预期向下、贸易战发酵等因素推动下,债券收益率出现大幅下行。但是4月17日降准操作之后资金面收紧,市场预期调整,监管影响再次发酵,收益率震荡回升。
[采矿业] [2018-06-14]
2016年退出2.9亿吨产能,超过2.5亿吨目标;2017年2.5亿吨(涵盖对资源枯竭、灾害严重及效益差在产煤矿产能核减5000万吨,实际去除2.7亿吨,差额2000万吨结转到2018年);•十三五期间累计去产能目标8亿吨,2016-2017年去产能5.4亿吨,2018年有望基本完成8亿吨去产能目标;•2018年去产能目标1.5亿吨与2017年持平,实际预计去产能2.5亿吨,集中关闭退出煤炭产能1.5亿吨,通过增减挂钩、减量置换、减量重组核减部分生产建设煤矿约1亿吨;•2019年后重点推进兼并重组、转型升级和优化布局。
[批发和零售业] [2018-06-14]
2018年,中国消费市场继续弱复苏。2018年1-4月,限额以上企业商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8.4%,增速较上年同期上升0.1个百分点。1Q2018全国50家重点零售企业零售额同比增长2.6%,增速较上年同期上升0.6个百分点。1Q2018全国百家重点零售企业零售额同比增长3.3%,增速较上年同期上升0.6个百分点。零售行业主要的82家上市公司1Q2018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8.12%,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9.59%。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2018-06-14]
017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77.7万辆,同比+53.3%;上年同期基数较低,2018年1-4月累计销量22.5万辆,同比+149.0%,A00占EV乘用车销量的比重由85%下降至52%。动力电池:2017年国内动力电池装机量36.24Gwh,同比+29.4%;2018年1-4月累计装机量8.18Gwh,同比+270%,三元电池累计装机量占比61.3%。2017年宁德时代装机量10.58Gwh,超越比亚迪成为市场份额最高的厂商。跨市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2017年年报总结:2017年全产业链样本公司整体收入增速37.8%,上游量价齐升,中下游毛利率承压。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2018-06-13]
2017年全年来看,申万国防军工板块跌幅为16.65%,在28个行业中排名倒数第四,表现较差。分阶段来看,1月份,兵器工业集团发布混改指导意见,板块出现小幅上涨;4月中旬开始,板块遭遇重挫,期间跌幅近30%;6月-8月,中印对峙加剧、建军90周年阅兵、首批41家院所改制启动等事件频出,军工板块微弱反弹;后期板块继续深化调整。
[金融业] [2018-06-13]
监管政策收紧几乎贯穿了过去两年的债券市场走势,目前市场正在进入第三波监管密集出台阶段。第一阶段是2017年3月-4月:政策以“三三四十”为代表;第二阶段是2017年11月-2018年1月:政策以资管新规、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大额风险暴露等重要文件的征求意见稿和银监会4号文为代表;第三阶段是2017年4月底及今后一段时间:政策以资管新规、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大额风险暴露的正式稿及相关细则为代表。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2018-06-13]
逆周期运行的火电,当前已走过基本面和估值底部,对煤价的敏感性较强,今年以来动力煤价格已经有一定程度回落,但仍运行在发改委认可的合理区间上限,在降成本的政策主基调下,我们认为后续尚有下行空间,火电盈利改善趋势有望延续。供给侧改革再添亮点:自备电厂整治将加速火电去产能,利用小时数有望超预期回升。推荐盈利弹性较强的行业龙头华能国际、华电国际,受益于发电小时数回升显著的地方火电龙头浙能电力。
[金融业] [2018-06-13]
我们预计下半年经济稳中趋缓,GDP 中性情形增长6.7%。需求侧旧动能为守,经常项目趋向新均衡,地产投资预计高位回落,基建投资有望探底修复,而制造业投资持续改善;供给侧革命下新动能支撑生产,消费在扩内需政策下获得支撑。国内通胀平稳,海外通胀上行,美国将加息3-4 次。宏观政策微调将延续,一些内外部风险仍未解除。
[金融业] [2018-06-13]
历史估值大底已现,杀估值的核心因素——股票质押式回购业务风险可控。今年3月26日券商挃数PB回落至1.46,是近14年(两轮完整牛熊周期)的大底。业绩压力仍在,长期价值潜力丌容忽视。虽然券商业绩压力幵未消除,丏容易叐到市场情绪影响,但市场已经反映业绩压力,丏随着资本市场的収展壮大,证券行业収展空间较大,对二长期资金而言,当前可以加大戓略配置。
[金属制品业] [2018-06-13]
钢铁下游需求主要来自于建筑(包括地产和基建)、机械、汽车等。根据2017 年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发布的钢材存量结构计算,建筑、机械、汽车等这三类终端占比分别达53%、19%和8%,合计达80%,其中以房地产、基建为代表的建筑领域是主要的钢需终端、最主要的弹性来源。通常我们以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辅之以新开工面积、房地产销售面积等指标)作为房地产钢需的跟踪指标,以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增速来反应基建钢需,以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来跟踪机械等制造业领域的钢需状况,2013~2017 年房地产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和制造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75%左右,因此采用固定资产投资作为反应钢需总量指标具有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