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 [2022-05-22]
出口增速快速回落,疫情给部分地区生产带来干扰,产业链受 阻迹象显现。一方面,受去年同期高基数作用影响。另一方 面,疫情和防控政策给我国部分地区的生产带来一定干扰,产 业链部分受到影响。美国、欧洲制造业PMI 高位持续回落,英 国、美国加息进程下,经济热度已经有所“降温”。美国制造 业依然处于补库存阶段,新增订单和存货同比仍处于高位,海 外需求对我国出口的支撑延续,但边际转弱。
[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2022-05-22]
本期出口大幅回落,进口低位维稳,顺差维持高位。由于国内疫情封 控形势的延续,对整个供应链生产以及物流造成较大的影响,对于出 口的冲击也终于显现。无论是出口国别还是出口商品均呈现较明显的 下滑。实际上目前海外需求虽边际回落但仍可观,与此同时以越南为 表的东南亚多国3 月以来出口回升,或承接了部分因国内疫情封控而 转移的外贸订单需求。进口维持平稳,并未出现进一步恶化。大宗原 材料进口有所恢复,但由于机电进口增速继续下滑,拖累了进口的整 体表现。
[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2022-05-20]
出口相对平稳 出口动能逐步减弱4 月份出口小幅上行,出口表现小幅高于市场预 期,在4 月份严苛的形势下,出口仍然算是稳定。4 月份出口额小幅上行主要是一般贸 易品出口的稳定。我国出口企业前期订单较为理想,仍然惠及了4 月份的出口,并且劳 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增加。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2022-05-18]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2022-05-17]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2022-05-16]
4 月港口吞吐量增长有韧性,说明制造业受疫情影响较小。本土疫情爆发以 后,港口都是正常作业,没有出现明显的拥堵情况,受影响较大的是公路运 输和工厂生产。市场担心上海及临近区域停产停工影响经济增长。但是从港 口数据看,4 月份中国八大枢纽港集装箱吞吐量增速仅小幅下滑,4 月下旬 增速基本恢复正常,说明制造业恢复良好。4 月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减 少19%,降幅小于预期;其中下旬环比增加8.5%左右,明显改善。参考 深圳港,疫情消退后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增速有望大幅回升。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2022-05-16]
五一假期民航客运航班量同比下降74.6%,机票订单平均票价较2021 年同期下降超过20%。根据航班管家数据,2022 年“五一”假期(4 月30 日-5 月4 日)中国民航执行客运航班量1.75 万班次,日均航班量为3501 班次,同比2021 年五一假期下降74.6%,航班执行率为23.4%。航司执飞率排名首位的为华夏航空(56.4%),三大航执飞率:南航(20.3%)>国航(18.3%)>东航(15.8%)。根据同程旅行和去哪儿平台票价数据,“五一”假期机票价格较节前有所上涨,但仍维持在较低水平。同程平台上,机票订单平均票价同比下降25%,去哪儿平台的机票平均支付价格下跌超过20%。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2022-05-16]
航空业受高油价、空难和疫情多重冲击,亏损超预期。新一轮疫情爆发后,航班量出现断崖式下跌,飞机利用率已跌破2小时/天,大量飞机闲置。航空业资产负债表继续恶化,中小航司经营困难,疫情以来已有数家中小航司被地方国资收购/注资。复盘:美国航空业在金融危机后通过兼并收购,竞争格局改善带来稳定盈利。金融危机后美国航空业大幅出清,经过一系列兼并收购,形成四大航寡头垄断格局,并得以垄断枢纽机场的核心时刻,对运力投放和定价控制权得到增强,行业景气度上升。 我们认为,行业或将迎来整合,利好行业中长期发展。在疫情的严重冲击下,三大航连续巨额亏损,中小航司经营更加困难,全国多地收紧防疫政策与梧州空难或加速行业整合,实现集中度提升,疫情好转后将带来整体盈利改善。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2022-05-12]
过去十年中,中国不断强调发展消费市场以重新达到经济平衡。疫情再全球范围内迟迟未散,多国供应链及生产饱受冲击,但同时也刺激了全球对中国产品的需求,导致出口在2021年同比增加21.2%至人民币21.7万亿元,贸易顺差上涨20.2%达到人民币4.4万亿元。2022年,随着海外市场产能恢复,中国市场受到刺激推动的消费放缓,预计出口增速也将有所放缓。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2022-05-12]
盈利修复高弹性稳步兑现。直营制方面,产品、客户、网络结构多维优化推动产能投放与盈利质量匹配度提升,带来龙头核心快递主业利润修复,同时多元版图量质双升;加盟制方面,监管引导下恶性价格战改善正式进入最本质的盈利修复阶段,全年业绩高弹性可期。从基本面驱动看,单量端,短期疫情扰动仅导致履约时效延后而非履约需求消失,关注管控改善后或有的业务量明显增长;单价端,价格政策依然坚挺,关注广深等价格洼地修复;成本端,规模效应、资产自持及资本开支趋稳依然带来优化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