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101.金花茶查尔酮异构酶基因全长克隆与表达的初步研究
[农、林、牧、渔业] [2013-10-15]
利用RT -PCR和RACE技术,从我国珍稀濒危植物金花茶花瓣中获得了查尔酮异构酶(Chalcone isomerase,CHI)基因的cDNA全长,命名为Cn-CHI,GenBank登录号HQ269805.1.碱基序列分析表明,Cn-CHI基因全长953bp,包含56 bp的5’非翻译区、204 bp的3’非翻译区和一个长为693 bp编码230个氨基酸的开放阅读框.氨基酸序列比对分析表明,Cn-CHI基因编码蛋白与蔷薇科、杜鹃花科、茄科等植物的CHI蛋白同源性都在75%以上,与山茶科山茶属茶树CHI蛋白同源性高达99%.相对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Cn-CHI基因在金花茶花蕾发育过程中呈现先急剧上升后平缓下降的趋势;在花器官的不同部位中,Cn-CHI基因表达量最高的是雌蕊,其次是雄蕊,在萼片和花瓣中的表达量较低且相差不大.
关键词:金花茶;查尔酮异构酶基因;序列分析;相对定量PCR;表达特性
-
5102.先锋植物丰富度对公路边坡植物群落生长发育及护坡效益的影响
[农、林、牧、渔业] [2013-10-15]
乡土植物灌木化建植是高速公路边坡防护的重要途径.以成渝高速(永川段)为例,以西南地区2种典型的边坡绿化初始配置模式慈竹+野牛草、黄刺玫+黑麦草为基础,分别与紫穗槐、黄荆、狗牙根、芒等路域优势种以不同方式组合,研究先锋植物丰富度对公路边坡植物群落生长发育、早期演替及护坡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先锋植物丰富度可直接影响边坡植被的成坪时间、生物量积累,相同建植条件(边坡条件、播种密度等)下,初始绿化植物的种类越多,成坪时间越短,被积累的生物量也越多;2)先锋种数量与群落的生物多样性水平有关(R2>0.995),相同演替阶段内,先锋种越多,群落的多样性水平(物种丰度、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指数等)越高;3)群落的生物多样性水平与植被的护坡性能呈线性关系(R2 >0.995),多样性水平越高,植被的蓄水、保土能力越强,边坡内径流系数、土壤侵蚀模数越小.在边坡条件、播种密度等建植条件与建植措施一致的情况下,提高初始绿化植物的丰富度可有效改善边坡植被的护坡性能.
关键词:先锋植物;植物多样性;水土保持;生态护坡;pioneer plant;plant species diversity;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ecological slope protection
-
5103.沙棘良种‘黑棘6号’
[农、林、牧、渔业] [2013-10-15]
‘黑棘6号’是以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从蒙古引进品种‘乌兰格木’实生子代中优选出的优良无性系‘乌兰沙林’为育种材料,在黑龙江绥棱通过实生选种法选育出单一无性系,再经全国区域化试验评价选出.‘黑棘6号’少刺或无刺;百果质量可达60 g以上,盛果期果实平均产量达6 000 kg·hm-2.
关键词:沙棘;良种;黑棘6号;Hippophae rhamnoides;cultivar;Heiji 6
-
5104.3个树种苗期耐盐性综合评价及指标筛选
[农、林、牧、渔业] [2013-10-15]
采用盆栽方法,以卫矛、沙枣和美国白蜡实生苗为材料,用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进行处理,对盐胁迫下各树种的形态表现、生理指标响应和矿质元素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盐胁迫下植物的相对株高生长量和生物量都受到抑制;叶绿素含量随盐浓度的增加而减少;膜透性、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均随盐浓度增加而增加;盐胁迫后,Na+含量在根茎叶中逐渐升高,而K+在不同部位变化规律有所不同,在根中逐渐减少,在茎中无明显的变化;在叶片中,3个树种的变化规律不完全相同.利用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法,对3个树种的耐盐性进行综合评价:卫矛>沙枣>美国白蜡,这与根据盐害症状表现的排序结果相一致.通过灰色关联分析,对14个耐盐评价指标进行筛选,最终筛选出株高相对生长量、膜透性、脯氨酸、根茎叶中的Na+和K+含量是与耐盐性评价有重要相关的指标.
关键词:盐胁迫;耐盐性;综合评价;指标筛选
-
5105.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参数估计方法分析
[农、林、牧、渔业] [2013-10-15]
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是针对回归函数依赖于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的非线性关系而建立的.一阶线性化算法(FO)和条件一阶线性化算法(FOCE)为2种计算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参数的常用线性化算法.本文基于FOCE算法,提出一种改进的随机效应参数计算方法,并利用树高生长数据和模拟数据对3种算法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改进的FOCE算法得到的随机效应参数更能反映个体间的随机差异,并且拟合效果更好.
关键词: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一阶线性化算法(FO);条件一阶线性化算法(FOCE);改进的FOCE算法
-
5106.濒危植物凹叶厚朴幼苗更新及环境解释
[农、林、牧、渔业] [2013-10-15]
凹叶厚朴为我国二级保护野生植物,由于其较高的药用价值,野生资源遭到无节制的盗砍,造成种群数的衰退和群落残败.调查浙江省遂昌县桂洋林场不同群落野生凹叶厚朴的更新状况,结果表明:凹叶厚朴种群大小级为不典型的“J”型,种群在较长的时间内保持稳定状态;凹叶厚朴以萌生更新为主,随着群落郁闭度的增加,萌生苗的比例增高,但不同群落平均萌枝数量、平均胸径及株高无显著差异.实生苗随着郁闭度的增加植株呈现变矮、变细的趋势;凹叶厚朴实生和萌生苗在不同群落中年龄结构差异均极大,针阔叶混交林中更新良好,针叶林大量高龄幼苗生长缓慢,且植株不易进入上层空间,常绿阔叶林中存在严重的更新不良现象;各群落中,更新幼苗株高和胸径增长量均随郁闭度的增加呈现极显著下降的趋势,其中实生苗的下降趋势更为明显;影响实生更新的主要环境因子为草本层盖度和厚度、枯落物盖度、腐殖质厚度及土壤含水率;影响种群萌生更新的主要环境因子为群落的光照及温湿度.因此,降低上层林冠密度,减少草本层、枯落物等的覆盖对于维持种群的发展、缓解其濒危状况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凹叶厚朴;年龄结构;更新特征;幼苗生长动态;更新障碍;Magnolia officinalis subsp.biloba;age structure;regeneration characteristics;seeding dynamics;regeneration obstacle
-
5107.红松苗龄型对苗木质量和造林效果的影响
[农、林、牧、渔业] [2013-10-15]
以春季播种、2年生红松苗(S2 -0),春季播种、2年后移栽、再培育1年的3年生红松苗(S2-1),春季播种、2年后移栽、再培育2年的4年生红松苗(S2 -2)、秋季播种、2年生红松苗(F2-0)为对象,研究不同苗龄间苗木质量和造林效果的差异.结果表明:与S2-0相比,S2-1苗高、地径、FOLR、单株生物量分别增加100%,108.2%,100%和398.4%,单株氮、磷、钾含量分别增加368.6%,646.2%和349.3%;S2 -0造林成活率仅为67.5%,S2 -1比S2-0造林成活率提高20.6%.S2 -0移栽2年后,苗木质量提升幅度较移栽1年小;S2-2与S2 -1造林成活率、地径生长量无显著差异.F2-0的苗高较S2-0大35.4%,造林成活率提高5.6%,秋季播种红松可促进苗木质量的提高.S2-2,S2-1,S2-0,F2-0的FOLR分别为18,14,7和7,FOLR与造林成活率、苗高、地径均显著相关,FOLR是评价红松苗木质量的简易、可靠指标.
关键词:红松;苗龄;苗木质量;造林效果
-
5108.仁用加工型平欧杂种榛品种(系)的坚果经济性状
[农、林、牧、渔业] [2013-10-15]
榛子为榛属(Corylus)植物,世界上约有18个种,我国是重要的产地,原产8个种和2个变种(张宇和等,2005).20世纪80年代至今的近30年间,国内育种专家通过我国平榛(C.heterophylla)和欧洲榛(C.avellana)的种间杂交,获得了平欧杂种榛(C.heterophylla×C.avellana),成为榛属植物一个新种质,具有果大、丰产、出仁率高、果仁饱满等特点,在抗寒性和适应性等方面超过欧洲榛,目前,已经鉴定了‘达维’、‘玉坠’、‘薄壳红’等多个平欧杂种榛新品种(梁维坚等,2000;张玲等,2007;2008;郑金利等,2007;2008;段鹏勇等,2009;潘洪泽等,2010),并筛选出了一些大果、抗寒、丰产等性状优良的品系,完成了我国平欧杂种榛育种的初期目标(梁维坚等,2002).
关键词:平欧杂种榛;坚果;果仁;加工性状;Corylus heterophylla × C.avellana;nut;kernel;processing traits
-
5109.不同抚育模式对侧柏游憩林风景质量的影响
[农、林、牧、渔业] [2013-10-15]
游憩林是一种能为公众提供舒适游憩环境的重要特种用途林,科学经营该森林对于改善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及促进森林游憩业的发展意义重大.侧柏游憩林在北京地区分布广泛,且长期以来深受市民的喜爱.为探明其优化抚育模式及间隔期,分别对北京西山国家森林公园内阴、阳坡中龄林进行3种不同模式的抚育,定位监测抚育前后5年间林分风景质量及主要风景要素的变化情况,基于美景度评判法(SBE法)探讨不同抚育模式对林分风景质量的效果及持续时间.结果表明:1)不同抚育模式均可在短期内大幅提高阴、阳坡2种林分的喜好度,明显改善林分的风景质量;2)阴坡林分3种抚育模式(A1,A2和A3)对风景质量的作用效果均较为理想,阳坡林分3种抚育模式(B1,B2,B3)中的B1较B2和B3效果更好;3)综合考虑抚育的效应及持续时间,认为阴坡林分更适合采用A3模式(修枝高度2~3m+割灌保留盖度约20%+林地清理),抚育间隔期为2年;阳坡林分更适合采用B1模式(修枝高度2~3m+割灌保留盖度约25%+林地清理),抚育间隔期至少为4年.从森林美学角度提出的优化抚育模式及间隔期,可为北京山区侧柏游憩林的抚育决策提供直接的技术支撑.
关键词:游憩林;抚育模式;抚育间隔期;SBE法;喜好度;风景要素
-
5110.欧美杨107杨β-1,3-葡聚糖酶(BG2)基因遗传转化及对溃疡病的抗性分析
[农、林、牧、渔业] [2013-10-15]
以欧美杨107杨为受体材料,利用根癌农杆菌介导法转化β-1,3-葡聚糖酶基因(BG2),经卡那霉素筛选,PCR和Southern检测显示有4个转基因阳性株系,初步证明外源目的基因已整合到107杨基因组中.离体抑菌试验表明转基因107杨(T-107杨)细胞粗提液的抑菌能力明显强于未转基因对照107杨(C-107杨).在接种杨树溃疡病菌的培养基上培养,T-107杨长势明显强于C-107杨;T-107杨可明显抑制丙二醛(MDA)在植物体内的快速积累,其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含量也明显高于C-107杨,PAL含量T-107杨和C-107杨都有先升后降的趋势;15天后C-107杨完全死亡,T-107杨仍能生存.试验结果表明BG2基因的表达提高了107杨对杨树溃疡病的抗性.
关键词:欧美杨107杨;根癌农杆菌;BG2基因;基因转化;溃疡病;Populus × euramericana cv.‘Neva';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BG2 gene;gene transformation;canker disea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