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制造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2024-01-18]
An autonomous car operates without human intervention or with very little human intervention. In this report, autonomous cars include only those cars with autonomous levels of 3 or above. Autonomous car software helps in the autonomous driving of the car.
[汽车制造业] [2024-01-17]
AITO 问界 M9 为赛力斯魔方平台打造首款车型:AITO 问界 M9 于 12 月 26 日 首发上市,车型由赛力斯魔方平台打造,采用 CCA+Vehicle Stack 架构,可 实现不同的域控制器之间交互;核心配置:途灵智能底盘拥有四大核心智能技术的加持,大幅提升行车动态安全性与舒适性,首搭 9000T 一体化压铸后地板部件,车身结构强度与轻量化兼具,全车满配可达 10 块屏幕,搭载女王副驾与零重力座椅,TMS 热管理与 BMS 电池管理使得安全与能效提升;智能化黑科技:AITO 问界 M9 首发搭载多项华为汽车业务黑科技,包括 ARHUD、智慧车灯、华为 SOUND 等高端智能化配置。自动驾驶:华为预计在 2023 年 12 月开放全国无图城市 NCA,智驾能力行业领先。
[汽车制造业] [2024-01-15]
[汽车制造业] [2024-01-15]
[汽车制造业] [2024-01-15]
1、我们认为目前国内新能源汽车的价格体系初步形成。2、各整车品牌陆续在价格和销量之间找到平衡点,进而确定了各自的价格带,也进一步约束了后续的车型规划。3、一线品牌获得了较大的发展空间,有望延续强势,巩固甚至扩大领先地位。4、二线品牌依靠性价比保障销量,财务上仍有压力,以时间换空间。5、新进入品牌需要投入更大的资源在产品、营销、技术等多方面赢得消费者的认可,完成向主流品牌的进阶。
[汽车制造业] [2024-01-15]
2023年11月智能电动汽车需求跟踪。11月行业产批零表现符合预期,企业库存和渠道库存整体补库提速。重点关注车企中,特斯拉/蔚来/理想/小鹏/比亚迪/吉利/长安/长城/上汽/广汽2023年11市占率分别为3.4%/0.6%/1.7%/0.8%/11.8%/7.1%/5.2%/4.2%/16.3%/10.6%,环比上月+0.0pct/+0.0pct/+0.1pct/+0.0pct/-0.5pct/-0.4pct/-2.5pct/-0.6pct/+1.3pct/-0.7pct。
[汽车制造业] [2024-01-13]
FCV 11 月装机量86.12MW,1-11 月装机量521.21MW。2023 年11 月,燃料电池系统装机量86.12MW,同比增加14%, 其中商用车装机量为85.2MW,本月装机多为大型客车和重型货车。全年FCV 预计呈现高增趋势,政策细则落地叠加产 业链成熟度提高下,行业放量确定性强。
[汽车制造业] [2024-01-13]
从重卡销量结构上看,2023年1-11月半挂牵引车/载货车/非完整车辆销量占重卡 整体的比例分别为56%/25%/19%,此前2022年为44%/25%/31%。 我们认为1-11月重卡销量结构的特征是:偏工程的非完整车辆较弱,偏物流的牵 引车较强。
[汽车制造业] [2024-01-13]
11 月沪深300 指数下跌2.1%,申万汽车指数上涨2.7%,表现优于沪深300 指数。 11 月汽车销售297.0 万辆,同比增长27.4%、环比增长4.1%;其中乘用车销量 260.4 万辆,同比增长25.3%、环比增长4.7%,预计主要是旺季需求逐步回暖、 同期基数较低、出口大幅增长、各企业促销政策推出所致。商用车销售36.6 万辆, 同比增长44.6%、环比增长0.3%,客车同环比均增长,卡车同增环降。11 月新 能源汽车销售102.6 万辆,同比增长30.0%,批发、零售渗透率37.7%、40.4%。 随着年底消费旺季到来,汽车终端需求较为旺盛,预计12 月销量同比有望增长。 后续随着国内经济复苏,预计汽车销量有望持续回暖。
[汽车制造业] [2024-01-12]
此次视频可观察硬件有部分优化,而执行器及核心零部件并未展示过多信 息,但整体优秀的动作表现反应了特斯拉的研发进度在加快,往后随着特斯 拉软件能力优化,硬件方案或加速收敛并冻结,投资机遇将更为聚焦。我们 认为特斯拉量产机器人的第一桎梏仍然是硬件超配和量产成本的矛盾,投资 机遇或聚焦降本空间大、技术壁垒高、国产替代率低的环节,包括多维力矩 传感器、行星滚柱丝杠、减速器,如贝斯特、双环传动等。同时我们也关注 国产化率低、技术难度不高、车端国产降本已有历史验证的环节,如内外骨 骼、线束线排、电池等,已在 T 链且海外布局产能的厂商或有更高突破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