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制造业] [2022-01-18]
投资建议:我们看好未来混动细分行业高速增长带来的机会,推荐整 车及增量部件领域积极布局的公司,整车领域推荐标的为比亚迪、长城 汽车、吉利汽车等,受益标的为理想汽车、小康股份。增量部件领域推 荐标的为双环传动、泉峰汽车,受益标的为菱电电控、隆盛科技等。
[汽车制造业] [2022-01-18]
乘联会发布数据:12 月乘用车批发销量236.6 万辆,环比+10.0%,同比+2.3%; 零售销量210.5 万辆,环比+15.9%,同比-7.9%。2021 年全年乘用车批发销 量2109.8 万辆,同比+6.7%;零售销量2014.6 万辆,同比+4.4%。新能源乘 用车全年批发销量331.2 万辆,同比+181.0%。
[汽车制造业] [2022-01-18]
短期来看,缺芯程度逐步缓解,行业进入复苏阶段,且随着逐步好转行业将进入加库存阶段,行业相关公司有望受益。我们预计2022年国内汽车市场销量增速在8%~10%。而新能源汽车车型逐步丰富,有望保持较高景气度,我们预计2022 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突破500 万辆。中长期来看,商业模式重塑下,车企的盈利水平与想象空间边际向上,行业估值体系由传统制造业向“平台+软件”型企业转移,变革初期的高估值具备合理性。自主品牌在终端硬件的销量上快速突破,并在以自动驾驶为主的软件层面储备丰富,有望在在行业变革中充分享受红利。
[汽车制造业] [2022-01-18]
12 月批发环比+10.0%,总体符合我们预期。乘联会口径:狭义乘用车产量实现246.6 万辆(同比+7.2%,环比+10.6%),批发
销量实现236.6 万辆(同比+2.3%,环比+10.0%)。2021 年全年累计生产2095.1 万辆,同比+7.7%;累计批发销量2109.8 万辆,同比+6.7%。乘用车出口17 万辆,同比+63%,环比持平,新能源车出口2.55 万辆,环比-27.14%。
[汽车制造业] [2022-01-18]
汽车电子是智能汽车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战略性看好汽车电子在汽车智能化浪潮中的作用,未来将深度受益汽车智能化的快速发展。由智能化所带来的汽车电子需求增量主要包括车载芯片、传感器、车载显示、语音交互、汽车PCB 和车载HUD(抬头显示)六大部分,相较于传统汽车,AI 芯片、车载传感器和HUD 是核心增量部分,是智能汽车的“大脑”和“眼睛”,在汽车智能化中占据较为关键的位置,目前渗透率整体尚处于低位,行业驱动逻辑主要为汽车智能化渗透率的提升,是当前市场关注的重点。
[汽车制造业] [2022-01-18]
2022 年1 月5 日-7 日,国际消费类电子产品展览会CES 在美国拉斯维加斯举办。官网信息显示,本届CES车辆技术相关参展商超过175 家,增加了12%,汽车智能化是主要看点之一。细分赛道的头部厂商加快产品落地进度,汽车智能化产业进程不断加快,相关领域的投资机会值得重点关注。
[其他制造业,汽车制造业] [2022-01-18]
[汽车制造业] [2022-01-18]
[汽车制造业] [2022-01-17]
重启半年,平行进口车市场冷热交替。走过通关磨合期,市场上的车型不再是奔驰GLS 450和丰田塞纳的天下,奔驰G63、路虎卫士等“网红”车型也入场竞争。而此前一直处于空窗期的北京市场,部分车型也迈过PN值关口正式开售。“做平行进口车如同押宝。”一位平行进口车经销商坦言,由于从国外进口汽车运输时间较长,通常车商提前预判走量车型,押对热销车型便能成为赢家,赚取更高利润。反之,如果是冷门车型或与中规车型价差不大将很难摊平成本,例如奥迪Q7、路虎揽胜加长版等。据透露,平行进口车商们新一轮“押宝”已经开始,福特Brocon、丰田兰德酷路泽、雷克萨斯LX600谁能成“宝”还是未知。
[金融业,汽车制造业] [2022-01-17]
我国商业车险的费率改革已经走过了20年,前后经历了四个阶段:2001年以前,实施“统一条款和费率”;2001年至2005年,改由“保险公司自主开发车险产品和自主厘定车险费率”,后因激烈的价格战而不得不被原保监会叫停;2006年至2014年,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统一制定车险产品条款A、B、C三款,保险公司择一执行,原保监会同时出台限折令,即规定保费最高打七折;2015年至今,重启车险费率市场化改革,旨在逐步扩大险企的费率厘定自主权。2020年9月2日,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实施车险综合改革的指导意见》;9月9日,又发布配套文件《示范型商车险精算规定》及《关于调整交强险责任限额和费率浮动系数的公告》;9月19日,车险综合改革正式落地实施。其实,2015年以来,原保监会已推出过三次商车费改,对车险综合改革起到了铺垫作用。此次改革涉及的险种包括商业车险和交强险,银保监会设立了“降价、增保、提质”的阶段性目标。截至目前,车险综合改革已实施1周年,改革的成效如何,改革会对车险市场格局带来什么样的影响,险企该如何适应市场变革,本文拟从回顾车险综合改革的出台背景入手,对上述问题作出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