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制造业] [2022-02-24]
充电尚存诸多瓶颈,发展换电可使多方受益:1)消费者:换电补能时间短、电池损耗小、购置成本低;2)整车厂:换电解决消费者购车顾虑,促进销量;3)电池回收厂:换电模式下,换电站对电池进行统一管理,便于回收;4)运营商:换电经济效益佳、发展空间大;5)电网:高峰充电减少,电网负担降低。综合考虑,在新能源为主的新型电力系统下,发展换电具有战略性意义。
[汽车制造业] [2022-02-24]
分系别:自主品牌产品力及竞争意愿持续提升,为2021年乘用车市场最重要的增量来源以长安、吉利、长城、比亚迪为代表的自主车企产品力和竞争意愿持续提升,2021年自主乘用车份额达45%,较去年+6pct。在特斯拉放量带动下,美系市占率略有提升,全年美系对乘用车增速贡献1.1%;日系、德系受芯片和电动化转型较慢影响,表现欠佳。自主品牌成为乘用车市场最重要的增量市场。
[汽车制造业] [2022-02-24]
1 月上险217 万辆、同比-4%、环比+0.4%,超过此前我们乐观预期,延续了12 月开始的好于预期状态(2-4Q21 持续低于预期),我们估计受到经济下滑趋势趋缓(M1 有拐点趋势)、芯片逐步缓解订单交付提速的双重提振。按出口17 万辆,本月渠道库存-17 万辆,库存去化情况超预期(此前预期大致持平)但依然幅度弱于历史季节性,主要是本月上险超预期、批发略低于预期,显示芯片在回补,但过程有波动。
[汽车制造业] [2022-02-24]
国信汽车核心观点:特斯拉放量降本持续驱动业绩,关注后续智能驾驶技术及盈利模式的创新。凭借细分领域优势车型Model 3/Model Y 产销量持续突破,特斯拉已实现连续十个季度、再次年度盈利,2021 年完成93.6 万辆交付量水平,2022 年产销规模有望超百万。随标准续航版Model3/Y 全面搭载磷酸铁锂电池,预计特斯拉车型中磷酸铁锂电池渗透率将持续提升。特斯拉有望凭借磷酸铁锂在成本及安全性上的优势,车型价格实现持续下沉而覆盖更大市场。随Model 3/Y 产销量持续突破,成本控制不断优化(2021 年在单车均价下降7%的情况下毛利率同比增长4.12pct),同时能源业务(4680 电池测试顺利、新Megapack 工厂产能40Gwh)及智能驾驶业务(FSD 订阅模式推出)持续发力,特斯拉盈利水平有望持续上行。
[汽车制造业] [2022-02-24]
2022年1月欧洲七国新能源汽车总销量11.4万辆,销量明显回调主要由于目前欧洲市场受政策面影响仍然较大。1月美国新能源汽车销量6.2万辆,2022年上半年美国累计销量有望突破55万,同比翻倍增长。1月海外主要市场新能源汽车销量环比上均有不同程度的回调,但同比上的增长趋势符合预期,仍存在加速增长的潜力和空间,预计长期销量震荡中爬坡。
[汽车制造业] [2022-02-24]
预计乘用车行业2022 年增速约7%,芯片供给恢复导致渠道库存回补为核心驱动力。预计2022 年新能源乘用车销售520 万辆,同比增速56%,渗透率约22%,市场特征为供给型驱动。中国市场电动化转型α与β双强共振,自主车企在电动化前半场占尽先机,并有望在智能化后半场持续领先,未来十年有望以四倍加速度全面崛起。
[汽车制造业] [2022-02-24]
市场竞争格局方面 ,行业龙头公司的创新及技术突破是推动行业发展的重要力量,研发出开创性产品的公司占据先发优势,行业保持垄断竞争的格局。国内市场竞争格局来看,外资企业占有约70%的轿车轮胎市场份额,本土企业仅分得约30%而且主要集中在替换市场,整体呈现外资和合资企业与国内本土企业共存、市场集中度不高的多层次竞争格局;未来发展趋势来看,规模经济掣肘下新能源产品升级的高门槛以及头部玩家把握渠道优势占据替换市场将驱动我国轮胎市场集中度提升。
[汽车制造业] [2022-02-24]
加强电动汽车与能源网络融合应用,推动车网互动(V2G)产业快速发展,对于能源低碳化转型、保障国家能源供应安全、促进电网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国外在车网互动实践应用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本文通过文献调研法、案例研究对全球典型V2G项目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发现V2G逐步向清洁化、低碳化、数字化、平台化方向发展,大中型车网互动平台运营商作用开始凸显,“网络经济”特性逐步显现;推动国内V2G有序发展,需进一步优化完善市场准入与激励机制,规范运营模式、融入数字化技术、推动政企联合。
[汽车制造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2022-02-22]
Hydrogen is emerging as a promising substitute to fossil fuels as a cleaner and more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form of energy; however, to alleviate the challenges pertaining to technology, supply chain and infrastructure, and economic costs to develop a comprehensive hydrogen economy, the industry needs to hasten the progress to achieve economies of scale. Battery electric trucks will be the preferred solution for short-distance, low-demand and urban application areas, whereas fuel cell trucks will most likely serve long distance traveling needs and segments that demand high uptime and availability. Milestones in terms of technology, infrastructure, strategy, and cost favorability required to enable commercial-scale deployment of fuel cell trucks are yet to be achieved.
[汽车制造业] [2022-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