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制造业] [2022-07-14]
随着上海/吉林疫情得以控制,复工复产推进,经济维稳政策出台,始自2022年4 月底新能源汽车板块开启强劲反弹,五月中旬发布的四月新能源汽车销量数据尘埃落定,也发挥了稳定市场预期的作用。
[汽车制造业] [2022-07-14]
当前,全球车用操作系统发展如火如荼,我国车用操作系统起步较晚,总体上还处于跟随状态,在操作系统内核等方面还没有形成自己的核心优势。但随着我国企业的不断努力,我国在智能驾驶系统等领域与国外差距已经逐步缩小。在以新能源汽车为标志的上半场汽车产业革命中,我国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竞争优势,但真正决定胜负的是以智能网联汽车为标志的下半场竞争,这其中车用操作系统将发挥重要作用。加快车用操作系统布局,力争在未来的国际产业竞争中保持我国的领先地位,将是汽车行业未来发展的重点任务之一。
[汽车制造业] [2022-07-13]
华为引领汽车智能化发展方向,与生态圈伙伴共同做大蛋糕,加速汽车供应链国产替代。问界M5/M7 主要展示了华为在整车设计、智能座舱以及三电领域深耕多年的成果,智能驾驶领域暂未采用自研的MDC自动驾驶平台。智能座舱内多模态的人机交互从感知(面部识别/手势控制)和信息显示(全液晶仪表/HUD)两方面改善驾驶体验,作为核心的电驱电控集成化多合一趋势明显。未来五年,我们判断智能驾驶仍以L2/L2+级为主,伴随着的是功能、场景的深化以及ADAS 单车价值量的提高。我们看好华为引领汽车智能化产业趋势,凭借强大的供应链管理能力和软硬件集成能力,有效整合分散的产业链,加速供应链国产化替代进程。
[汽车制造业] [2022-07-13]
捷氢科技,全称上海捷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Shanghai Hydrogen Propulsion Technology Co.,Ltd.),成立于2018年,注册资本7.3 亿元。公司专注于燃料电池电堆、系统及核心零部件的研发、设计、制造、销售及工程技术服务。实际控制人为上海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汽车制造业] [2022-07-13]
经历了初期快速普及阶段后,汽车市场逐渐趋于平稳,销量年复合增速也从2000-2010年的24.1%降至2010-2017年的6.9%,2018年后在宏观经济增速放缓、消费者预期收入下降以及第二次购置税减征政策退出共同影响下,国内汽车行业持续低迷,销量持续下滑,直到2021年同比增速重新转正。
[汽车制造业] [2022-07-13]
6 月随疫情后客流、交付的补回,以及全国性购置税政策、地方性补贴政策的刺激,整体表现趋势符合我们此前预期,但幅度超过我们此前预期,燃油车和新能源车表现都较好。此外,需要注意的是,经销商对于7-8 月市场相对平淡有一定预期,一方面前期积压需求已得到一定释放,另一方面7-8 月天气炎热市场进入传统淡季,车企、经销商活动更多地会放在9 月开始。因此从环比角度,市场客流预计在7-8 月表现可能相对平淡,9-10 月急速提升直至12 月末,交付情况7-8 月缓慢环比增长,9-10 月开始加速,11-12 月大幅度加速。
[汽车制造业] [2022-07-12]
2022年5月,随着上海等地疫情得到较好控制,汽车行业复工复产取得明显成效,供应链物流逐渐畅通,汽车产销环比恢复明显,同比降幅也大幅收窄。其中乘用车恢复势头较好,商用车尽管也有所恢复,但总体仍延续低迷运行态势。新能源汽车表现依旧出色,产销同比均实现倍增。中国品牌乘用车和小排量乘用车市场占有率较上月有所回落,但较上年同期均有所提高。5月,汽车出口恢复明显,出口量环比、同比均呈大幅增长。经济效益方面,2022年1-4月,汽车工业重点企业(集团)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主要效益指标均呈明显下降。
[汽车制造业] [2022-07-07]
2009-2020年,新能源车渗透率不足6%,我国乘用车市场基本由燃油车构成,在传统车上占优的合资品牌占据了我国乘用车市场超过了50%的市场份额。其中,2018-2019年,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冲击车市中低端需求,叠加2015-2017年购置税优惠政策提前透支自主需求,自主品牌的市占率从2017年的43.9%下降至2020年的38.4%。
[汽车制造业] [2022-07-07]
车型周期和产能周期共振,决战2025 智能车超级周期。依据此前报告《汽车的革命系列报告之一:电动智能黄金十年已来,供应链升级重构长牛开启》,我们分不同情景下对2022 年汽车销量进行了假设预测。2022H2 至2025 年中国乘用车进入新一轮车型密集投放周期。同时,中国汽车产业新一轮车朱格拉周期(约10 年)启动,智能化有望接力电动化成为核心驱动力。基于民生汽车投资时钟系统,一轮车型周期大约40 个月左右,2022-2032 年的产能周期将经历三个库存周期。2022-2025 年的第一库存周期下电动化智能化呈双螺旋发展,L3智能车渗透率有望复刻过去几年电动化的普及曲线,进入快速导入期。
[汽车制造业] [2022-07-07]
当下乘用车所处政策环境和估值水平类似于15 年到17 年,结合行业库存周期、需求周期以及企业的周期位置,并综合考虑当前股价隐含的预期,整车我们推荐吉利汽车(H)、广汽集团(H/A)、上汽集团、长城汽车(H/A);零部件我们推荐郑煤机(A/H)、华域汽车、伯特利、银轮股份、华阳集团、福耀玻璃(A/H)、拓普集团、科博达、敏实集团(H)、旭升股份,建议关注富奥股份、爱柯迪。汽车服务推荐中国汽研;商用车板块整车我们推荐福田汽车、中国重汽、东风汽车,零部件推荐潍柴动力(A/H)及威孚高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