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制造业] [2022-06-17]
产业链度过“U”型底,进入“V”型环比改善周期。上海宣布6 月1 日起取消企业复工复产白名单制,产业链生产将迎来较大改善,而标杆企业特斯拉已基本恢复正常,甚至在提升国内交付量的同时,还实现了近9000 辆的汽车出口,信号意义明显。据此我们判断新能源车行业4、5 两月的U 型低已经过去,行业整体将进入环比持续改善阶段,不排除迎来V 型快速反转周期(补偿消费)。
[汽车制造业] [2022-06-17]
受到国内3、4 月的疫情影响,整车厂的部分新车型推出进度放缓。我们认为,随着复工复产的进行,厂商的生产节奏恢复,2022 年下半年将成为国内自主品牌及造车新势力的车型投放高峰。此外,6 月1 日起,购置税减征政策及各地促消费措施陆续执行,各品牌的升级款车型、全新车型陆续投放,或有力拉动消费者购车需求,汽车销量有望迎来快速回升。我们重点推荐正处强产品周期的国内自主品牌龙头:长城汽车、长安汽车以及吉利汽车。
[汽车制造业] [2022-06-17]
前期涨价+芯片紧缺压力已逐步缓解,当前聚焦供应链:2022 年初至今新能源车已经历多轮调价;主要基于补贴退坡、以及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导致的主机厂定价与成本传导。1)车企平均调价幅度约5%+(预计调价后的新增订单或可对冲补贴退坡+电池涨价/成本传导);我们预计<=2.0L 乘用车购置税优惠政策落地(2022/6/1-2022/12/31),有望优化市场结构、叠加相关部委对原材料价格体系的政策引导,预计车企年内再次涨价的频率与幅度或相对可控。2)预计在不考虑芯片渠道扫货(额外费用支出)的情况下,芯片的整车BOM 占比<5%;芯片的核心仍在于保供与交付。我们认为此前制约汽车板块最核心的涨价+芯片紧缺等因素或已逐步缓解,当前关键聚焦于产业链/供应链+物流等恢复。
[汽车制造业] [2022-06-16]
随着汽车智能化、网联化的发展,汽车的用途不止是作为一种交通工具,因此涉及到的领域已经超过了硬件方面,软件定义汽车的时代正式来临。为了更好地理解软件定义汽车的深刻内涵,本文将从汽车电子电气架构的发展历程以及对涉及到的各个供应厂商所产生的影响进行探讨,经过讨论发现:在软件定义汽车的时代背景下,汽车行业想要更快的发展就需要在互联网和计算机上投入更大的精力,设计出更加完善的电子电气架构,软件发展在汽车行业种所占的比重也将会越来越高。
[汽车制造业] [2022-06-16]
文章主要是分析了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的特性,在此基础上讲解了碳纤维复合材料在汽车轻量化上的应用情况,最后探讨了其的未来发展前景,望可以为有关人员提供到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汽车制造业] [2022-06-16]
如何解决目前的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是当今世界上最热门的问题之一,特别是汽车行业,汽车的能耗和废气排放量更是研究的重点。因此,发展新能源技术,用新能源取代原有的燃料车,已经成为了当今汽车行业的主流,也是国家的一项重大战略,可以有效地改善环境,减轻国家的能源负担。而现在,国内的汽车工业还处于发展初期,人才匮乏,新能源技术的发展还处于萌芽状态,国家的政策支持还不够充分,我国作为一个汽车消费的大国,新能源汽车是国家发展的必然趋势。
[汽车制造业] [2022-06-16]
当前,全球已就“碳中和”达成共识,提高了对能源问题的关注度,而统能源未来形势严峻,转型遭遇“阵痛期”。同时,动力机械对传统能源的消耗所引发的环境污染,给人们健康生活带来不小威胁,温室气体排放等都与传统燃料使用密不可分,故而人们将目光转移至清洁可持续燃料。基于此,清洁能源氢气被开发出并用于燃料电池汽车,以燃料电池产生的电能作为动力,不仅可以提高能量利用率,且反应只产生水这一排放物,不会污染环境。但氢气本身特性使得燃料电池汽车安全性受到质疑,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燃料电池汽车发展。基于此,本文在简要阐述车载氢系统的基础上,分析了氢系统的安全问题,以期能够助力燃料电池车普及推广。
[汽车制造业] [2022-06-16]
绿色发展是新时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使命,而新能源汽车产业正契合了这一发展理念。为了进一步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绿色发展,综合对比分析国内外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现状,系统阐述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具体的应对策略。
[汽车制造业] [2022-06-16]
5月,随着我国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效不断显现,国内多点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经济景气水平较4月份有所改善。尤其是5月下旬以来,党中央陆续出台了一系列促消费、稳增长的政策措施,政策包容性强,对于推动经济回归正常轨道,确保运行在合理区间,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同时地方政府积极响应,出台多种促进汽车消费的配套政策,极大地活跃了市场。中央和地方政策的共同提振,对于拉动汽车消费起到了明显的推动作用。此外,通过汽车行业上下努力拼搏,复工复产节奏显著加快,汽车产业链供应链逐步畅通。
[汽车制造业] [2022-06-16]
行业总量:根据中国自行车协会数据,21年电动两轮车保有量3.4亿,两轮车自然更替周期3-5年,我们认为行业规模会稳定在6000+万台(保有量/换车周期)。新国标影响:各地政府依据新国标规定自行安排过渡期,基本在24年之前到期,新国标整体时间周期约3-5年,与车本身自然更替周期几乎重叠,因此在新国标之前购买的“不达标车”基本会在过渡期内自然到期。据此,我们认为新国标对刚性换购的需求影响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