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21.响应面法优化芝麻粕发酵制备芝麻多肽的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3-10-15]
以芝麻粕为原料,选用枯草芽孢杆菌、啤酒酵母和黑曲霉为发酵菌种,通过固态发酵确定了生产芝麻多肽的最优二元复合菌及其配比.采用Plackett-Burma试验筛选出了对最优组合菌种发酵生产芝麻多肽有显著影响的因素,即发酵温度、发酵时间和接种量.用最陡爬坡试验逼近最大响应区域,并运用三因素三水平响应面试验对最优组合菌种发酵生产芝麻多肽的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芝麻粕固态发酵的最佳条件为:培养基含水量30%,麸皮含量10%,黑曲霉和啤酒酵母接种比例1:1,接种量19.69%,发酵温度34.50℃,发酵时间36.11 h.在此条件下,芝麻多肽含量为7.12%.
关键词:芝麻粕;芝麻多肽;复合菌;Plackett-Burma试验;固态发酵
-
2722.散粮颗粒表面强度测试原理及仪器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3-10-15]
针对目前散粮颗粒表面物理特性测试仪器严重缺乏,制约了对散粮颗粒在输送过程中的破碎机理、磨损、能耗、输送效率以及输送特性等方面的深入研究,文章分析了影响散粮颗粒抗破碎能力的影响因素,研究了散粮颗粒抗破碎能力与颗粒表面强度的关系,建立了散粮颗粒强度的理论模型.基于该理论模型,研发出一台散粮颗粒表面强度测试仪.测试仪主要由工作台、手柄、压力传感器、凹槽、螺杆以及紧固螺钉等部分组成,测试仪具有操作方便、结构轻盈、拆装方便、可靠性强等特点.
关键词:散粮颗粒;表面强度;测试仪;破碎机理;磨损;particle bulk grain;surface strength;measuring and test instruments;crushing mechanism;wear
-
2723.响应面法优化酶解猪油的脂肪酶组合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3-10-15]
选取来源于黑曲霉和假丝酵母的两种脂肪酶组合进行酶解猪油研究,以猪油酶解率为响应值,利用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和响应面分析法优化脂肪酶组合比例.结果表明,组合脂肪酶在酶解反应pH7.0,温度40℃,时间90 min,假丝酵母源脂肪酶酶活占总酶活的52.15%,总酶活34.92 U/g的条件下,对猪油酶解效果最佳,酶解率达81.16%.
关键词:脂肪酶;酶解;猪油;响应面;lipase;hydrolysis;lard;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
2724.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的花生酸败特性检测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3-10-15]
酸价、过氧化值是衡量花生贮藏过程中氧化酸败的重要指标,基于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分析,利用偏最小二乘法建立花生酸价、过氧化值的近红外预测模型,并对平滑、导数、多元散射校正、归一化等多种预处理方法对建模准确性的影响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对原始光谱数据采用一阶微分处理的方法建立的模型其预测效果最佳,酸价模型的主成分维数为10,决定系数为0.955,均方根误差为0.080;过氧化值模型的主成分维数10,决定系数为0.940,均方根误差为0.459.研究表明,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可用于花生酸价、过氧化值的快速无损检测.
关键词:近红外光谱;花生;酸价;过氧化值;偏最小二乘法;NIR (Near Infrared Spectrum);peanut;acid value;peroxide value;partial least-squares (PLS)
-
2725.玉米赤霉烯酮生物降解研究进展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3-10-15]
玉米赤霉烯酮是一种由镰刀菌产生的具有雌激素作用的真菌毒素,是世界上污染范围最广的一种镰刀菌素.由于物理、化学脱毒法存在较大弊端,生物去毒方法因其特异性、高效性及环境友好而日益被科学界所关注.目前玉米赤霉烯酮生物降解主要是微生物降解作用,本文紧跟国内外玉米赤霉烯酮的生物降解情况,文章介绍了降解菌株的种类,降解能力和最佳降解条件,包括降解产物毒性,降解酶基因的发掘,以及降解菌株和酶的应用方向及前景.
关键词:真菌毒素;玉米赤霉烯酮;生物降解;mycotoxins;zearalenone;biodegradation
-
2726.高纯度甘油二酯的酶法合成及性质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3-10-15]
利用脂肪酶Lipase GS0催化油茶籽油脂肪酸和甘油酯化合成高纯度甘油二酯,考察了反应温度、底物摩尔比、加水量对酯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酯化反应合成甘油二酯较优的反应条件为:Lipase G50的添加量为底物总质量的2%,反应温度35℃,甘油与油茶籽油脂肪酸摩尔比4∶1,加水量为底物总质量的2%.在此条件下反应24 h后,酯化产物中甘油二酯的含量为50.48%;经分子蒸馏分离纯化后甘油二酯的含量达到99.28%.对高纯度甘油二酯和原料油茶籽油性质进行了比较,发现甘油二酯与油茶籽油的脂肪酸组成和碘值都没有显著差异,但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进行表征的热力学性质有较大差异.
关键词:油茶籽油;甘油二酯;酯化反应;酶法合成
-
2727.工艺条件对高蛋白核桃粉复溶性质的影响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3-10-15]
研究了均质压力,喷雾干燥的料液固形物含量、进风温度、出风温度对高蛋白核桃粉产品溶解时间、分散度的影响.由单因素实验得到较佳均质压力为40 MPa,料液固形物含量为30% ~35%,进风温度为180 ~200℃,出风温度为70 ~90℃.通过正交实验确定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均质压力40 MPa,料液固形物含量35%,进风温度180℃,出风温度90℃.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制备的核桃粉的溶解时间为184.37 s,分散度为88.76%,感官品质良好.
关键词:核桃粉;工艺条件;溶解时间;分散度
-
2728.超声波辅助提取橡胶籽油的工艺优化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3-10-15]
为优化超声波辅助提取橡胶籽油的工艺,应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进行试验设计,同时对橡胶籽油的理化、结构和热学性质进行分析.优化得到超声波辅助提取橡胶籽油的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55℃,提取时间60 min,液料比8.57∶1,超声频率90 kHz.在此工艺条件下,橡胶籽油得率为36.03%.FTIR以及DSC结果表明,橡胶籽油的理化、结构和热学性质与普通植物油相近,可以作为新的油源制备生物柴油.
关键词:橡胶籽油;超声波辅助提取;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rubber seed oil;ultrasonic-assisted extraction;orthogonal rotation combination design
-
2729.木糖醇对小麦淀粉和复配粉糊化及回生特性影响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3-10-15]
以小麦淀粉为原料,把谷朊粉按小麦粉添加量的10%、12%、15%添加到小麦淀粉中配成3种复配粉,研究不同添加量木糖醇对小麦淀粉、复配粉糊化性质和回生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木糖醇后,小麦淀粉糊化温度升高;峰值黏度随着木糖醇添加量的增加呈上升趋势;添加15%、20%、25%木糖醇时,小麦淀粉的衰减值、回生值增加.添加木糖醇后,复配粉的峰值黏度、低谷黏度和最终黏度增加.随复配粉中谷朊粉含量的增加,添加相同含量木糖醇的复配粉的峰值黏度、低谷黏度、最终黏度呈下降趋势.在不同天数添加木糖醇的小麦淀粉硬度增加,且随添加量的增加,硬度呈上升趋势,说明木糖醇促进了小麦淀粉的老化;而添加木糖醇的复配粉硬度降低,且随添加量的增加,硬度呈下降趋势,表明对于复配粉,木糖醇具有保湿和抗老化作用.
关键词:木糖醇;小麦淀粉;复配粉;糊化性质;回生特性
-
2730.花生醋浸过程中蛋白质、多酚及其抗氧化性的变化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3-10-15]
研究了山西老陈醋浸渍过程中花生蛋白质、多酚含量及其抗氧化性的变化.结果表明,花生在醋浸过程中,粗蛋白、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降低,浸泡结束分别降低了32%和41%左右;多酚含量的变化较为复杂,但总体上呈降低趋势,而多肽含量在陈醋浸渍过程中呈增加趋势,其多肽质量分数增加了40.8%.在醋浸前期花生多酚提取物对DPPH、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显著增加,在浸渍第10天,花生多酚提取物对DP-PH、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分别增加了69.5%和95.3%,而到浸渍后期趋于稳定.
关键词:花生;蛋白质;多酚;抗氧化性;peanuts;proteins;polyphenols;antioxidant activ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