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行业研究报告数据库

报告分类

重点报告推荐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导航

找到报告 30464 篇 当前为第 2785 页 共 3047

所属行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 27841.随机结构粗糙表面的湿润性研究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2014-02-15]

    依据荷叶表面具有的不规则自相似微纳双重结构,引入分形几何学构造类似荷叶的随机分形结构,建立相应的Cassie、Wenzel模型接触角方程,分析随机分形结构的分形维数和结构参数对其润湿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分形结构表面的分形维数越大,结构越致密,接触角越大;分形结构中微/纳尺度参数之比越大,接触角也越大.然而,随机结构即使分形维数趋于最大的3.0,Wenzel模型表观接触角也不能达到超疏水的150°,Cassie模型最大表现接触角大于150°;更适合用于制备超疏水表面.
    关键词:随机结构;粗糙表面;分形维数;接触角模型;润湿性
  • 27842.分子印迹固相萃取材料在痕量物质检测中的研究进展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2014-02-15]

    分子印迹固相萃取材料具有高特异性识别能力,能从复杂基质样品中选择性地分离富集目标物,在复杂样品前处理领域中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应用前景.介绍了分子印迹固相萃取的原理,综述了近年来分子印迹固相萃取材料在食品安全、环境监测、生物样品分析等领域中检测痕量物质的研究进展,并评述了其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
    关键词:分子印迹;固相萃取;复杂基质;样品前处理
  • 27843.磁控溅射Cu-Nb和Cu-Mo薄膜结构与性能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2014-02-15]

    采用磁控溅射制备含1.16%~15.8%(原子分数)Nb的Cu-Nb及含2.2%~27.8%Mo的Cu-Mo合金薄膜,井采用EDX、XRD、SEM、显微硬度仪和电阻计对薄膜的成分、结构和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Nb和Mo的添加分别使Cu-Nb及Cu-Mo薄膜晶粒显著细化,Cu-Nb和Cu-Mo薄膜呈纳米晶结构,存在Nb在Cu中的fcc Cu(Nb)和Mo在Cu中的fcc Cu(Mo)非平衡亚稳过饱和固溶体,固溶度随Nb或Mo含量增加而上升.添加Nb和Mo显著提高Cu-Nb及Cu-Mo薄膜的显微硬度和电阻率,且随Nb或Mo含量增加而升高.经650℃热处理1h后,Cu-Nb和Cu-Mo薄膜显微硬度和电阻率均下降,且分析表明均发生基体相晶粒长大,并出现微米-亚微米级富Cu第二相,Cu-Nb及Cu-Mo薄膜结构和性能形成及演变的主要原因是添加的Nb、Mo引起的晶粒细化效应以及退火中基体相晶粒度的增大.
    关键词:Cu-Nb合金薄膜;Cu-Mo合金薄膜;纳米晶结构;热处理;显微硬度;电阻率
  • 27844.PEO-PPO-PEO水溶液体系胶束化及凝胶化行为的耗散粒子动力学模拟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2014-02-15]

    采用耗散粒子动力学(Dissipative particle dynamics,DPD)模拟方法研究了三嵌段共聚物聚氧乙烯-聚氧丙烯-聚氧乙烯(PEO-PPO-PEO)的胶束化和凝胶化行为.通过模拟得到了F127(EO99 PO65 EO99)水溶液的临界胶束浓度和临界凝胶浓度.结果发现,在298 K、质量分数低于40%时,F127水溶液中形成的胶束形状均为球形.此外,进一步研究了亲水嵌段长度对胶束结构及凝胶形成浓度的影响,结果发现,亲水嵌段越短,越有利于长椭球状胶束的形成,而临界凝胶浓度随着亲水嵌段PEO长度的增加而降低.
    关键词:胶束化;凝胶化;聚氧乙烯-聚氧丙烯-聚氧乙烯;耗散粒子动力学;Micellization;Gelation;Poly (ethylene oxide)-poly (propylene oxide)-poly (ethylene oxide)(PEO-PPO-PEO);Dissipative particle dynamics
  • 27845.新型微孔磷酸铝[C4N2H14]2+[H2Al3P3O14]2-的合成、结构及相转变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2014-02-15]

    以3-甲氨基丙胺为结构导向剂,在水热条件下合成了1个具有三维开放骨架结构的微孔磷酸铝化合物[C4N2H14][H2A13 P3 O14](1),并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确定了其结构,用粉末X射线衍射(PXRD)、热重(TG)、元素分析(ICP及CHN)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其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化合物1属正交晶系,Pbca空间群,晶胞参数a=1.59839(11)nm,b=0.99402 (6) nm,c=1.82261(11)nm,V=2.8958 (3) nm3.化合物1的无机骨架由铝氧多面体(AlOs/AlO6)和磷氧四面体(PO4)严格交替连接构筑而成,形成了在[010]方向上具有一维十元环孔道的三维阴离子开放骨架.每个P原子通过桥氧原子与相邻的4个Al原子相连,而A1原子除了通过桥氧原子与相邻的4个P原子相连之外,还通过羟基的桥氧原子与1个或2个Al原子相连,分别形成五配位和六配位的A1.化合物1在550℃空气或氧气气氛下灼烧5h后转变为具有ATV分子筛结构的微孔磷酸铝分子筛AlPO4-25,且一直稳定到800℃.
    关键词:分子筛;磷酸铝;开放骨架;水热合成;Molecular sieve;Aluminophosphate;Open framework;Hydrothermal synthesis
  • 27846.Fe改性的组合型Pt/C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在邻氯硝基苯加氢中的应用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2014-02-15]

    采用吸附法制备了过渡金属改性的组合型Pt-M/C(M=Fe,Sn,Ce,Ni; C表示活性炭)催化剂,通过TEM和XPS方法对催化剂的表面形态、金属负载量、金属电子价态及Pt纳米颗粒的分布进行了表征;以邻氯硝基苯催化加氢合成邻氯苯胺为探针反应,考察了Pt-M/C催化剂的选择性加氢性能.实验结果表明,Fe助剂的改性效果最佳,当m(Fe)∶m(Pt)=2时,Pt-M/C催化剂具有较佳的催化性能,在1.0 MPa、60℃的反应条件下,邻氯硝基苯转化率为100%,转换频率为78 s-1,邻氯苯胺的选择性高达99 5%.向反应体系中引入Fe3+也能较好地提高Pt/C催化剂的加氢性能,但会引入杂质,降低产物的品质.
    关键词:铂/活性炭催化剂;铁助剂;邻氯硝基苯;邻氯苯胺;催化加氢
  • 27847.醇对微乳化金属切削液增溶水量的影响研究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2014-02-15]

    醇是微乳化金属切削液中常用的一种助表面活性剂.主要探讨了不同种类和含量的醇对微乳液增溶水量的影响,结合相图研究了具有较大增溶水量的乙醇和带有支链的异戊醇分别与表面活性剂脂肪醇聚氧乙烯醚(EM)复配对微乳液的形成及微乳区面积的影响,并研究了微乳体系形成过程的热力学.结果表明,当乙醇添加量为1.0%时有最大的增溶水量.m(乙醇)∶m(EM)=1∶3,m(异戊醇)∶m(EM)=1∶5时单相微乳区面积最大,增溶的水量最多;通过热力学研究发现乙醇和异戊醇影响此过程热力学函数的变化.在微乳液形成过程中,乙醇和异戊醇从连续相油相进入微乳液界面层的标准自由能变化△Gs<0;标准焓变ΔHs=0,为无热效应过程;△Gs由醇分子的混乱度熵变△Ss决定.
    关键词:醇;微乳液;增溶水量
  • 27848.衬底和退火时间对Al掺杂ZnO薄膜微结构和光学特性的影响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2014-02-15]

    采用射频磁控溅射方法在玻璃和硅衬底上制备出Al掺杂ZnO(AZO)薄膜.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光致荧光发光(PL)等系统研究了不同Al掺杂量对ZnO薄膜的结晶性能、表面形貌和光学特性等的影响.结果显示,硅衬底和玻璃衬底均出现了(100)和(002)衍射峰,玻璃的(002)衍射峰强于硅.同时随着退火时间的延长,(002)峰强度基本不变,(100)峰的强度逐渐增强,薄膜呈(100)取向生长,表明退火时间可能会引起晶体生长过程中择优取向的改变.退火1.5h样品可以得到最佳的(002)取向.随着退火时间的延长,样品的PL谱中各发光峰强度先增强后减弱随后又增强,且蓝光双峰强度大于绿光峰强度;位于443nm的蓝光发光峰发生了蓝移.
    关键词:磁控溅射法;AZO薄膜;结构特性;光学特性;RF magnetron sputtering;AZO film;structural property;optical property
  • 27849.关环法合成麝香酮的研究新进展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2014-02-15]

    从长链二元酸、有机金属催化剂介导的缩合反应、关环复分解反应和仿生合成4个方面,综述了2000年以来由关环法合成麝香酮的研究进展,评述了各类合成路线的优缺点,并对关环法合成麝香酮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天然麝香;麝香酮;关环法;合成
  • 27850.基于新型还原剂羊毛角蛋白的高效溶解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2014-02-15]

    羊毛角蛋白的溶解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但一直没有发现较好的溶解方法.首次将生化用新型精细二硫键还原剂TCEP(三羧乙基膦)应用于羊毛角蛋白的溶解.TCEP对二硫键有很强的选择还原性,与亚硫酸氢钠联合使用,与以往的羊毛溶解方法相比有很大优势,使羊毛的溶解效率大大提高,溶解时间为5h时,溶解率达96.3%.通过红外测试推断,少量的不溶物为胱氨酸含量较高的高或超高硫蛋白.角蛋白浓度达10%,所制得的角蛋白溶液分子量在3500D以上的达80%,8000D以上的达72%.通过凝胶电泳分析,得到角蛋白的主体分子量为14000~20000D.
    关键词:羊毛;溶解;三羧乙基膦;亚硫酸氧钠;透析;凝胶电泳;红外
首页  上一页  ...  2780  2781  2782  2783  2784  2785  2786  2787  2788  2789  ...  下一页  尾页  
© 2016 武汉世讯达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中心

QQ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员


电话咨询


027-87841330


微信公众号




展开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