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业,建筑业,农、林、牧、渔业] [2023-03-29]
[建筑业,房地产业] [2023-03-28]
[建筑业] [2023-03-25]
相比于过往,2023 年基建央企所迎接的催化剂更加充分:展望全年,包括 1)总量层面上,宏观经济发展仍需基建投资发力;2)国际业务上,“一带一路”将迎来第三届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以及倡议提出十周年;3)内部治理上,国资委启动国企对标开展世界一流企业价值创造行动,同时在考核中更加侧重经营质量和效率;4)市场定价上,随着中国特色估值体系的提出,原有的估值逻辑正在重塑。综上,伴随着诸多利好的接连催化,2023 年的央企行情有望持续到年底,期间或许会经历短暂调整,但全年向上趋势不会改变。
[建筑业] [2023-03-25]
2 月浮法玻璃市场仍处于季节性淡季,价格重心逐步有所下移,但调整幅度较为有限,成本支撑偏强。3 月初浮法玻璃市场交投好转明显,部分区域库存得到一定削减。供应上产能方面,3 月份仍有1 条产线预期冷修,1-2 条产线预期点火,总体产能有增加预期,供应压力释放可能在3 月底或4 月上旬。需求上终端订单有好转预期,原片刚需支撑转强,中下游存补货预期。成本高位坚挺,支撑价格。关注国内外布局TCO 生产线具有先发优势的金晶科技;关注龙头企业福莱特、旗滨集团。
[建筑业] [2023-03-18]
市场对建筑行业的担忧:持续增长与资产质量,国企改革背景下增长质量的提升。近几年建筑板块以及头部建筑央企估值持续下降,我们认为市场对于建筑行业的担忧主要在于行业增速的下滑导致对于头部公司稳定增长的担心以及该商业模式下公司现金流压力的增大,即资产质量的担心。在国企改革进程中,国资委不断优化中央企业经营指标体系,目前中央企业考核指标体系为“一利五率”,即利润总额、资产负债率、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全员劳动生产率、净资产收益率和经营现金比率。在国企改革加速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建筑央企公告股权激励(中国建筑、中国中铁、中国化学、中钢国际等),有助于建筑央企国企未来保质保量的增长。
[建筑业] [2023-03-17]
新疆作为一带一路倡议开放的重要门户,近年来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快速推进,“十四五”期 间,在新疆继续扩大有效投资,着力补齐基建短板的背景下,铁路、民航、公路、水利、电力 等领域基建需求或有大力度释放。从基础设施建设的生命周期角度来看,新疆基建投资或仍旧 处于相对前期水平,未来可期,对当地工程产业链相关标的或有较强促进作用,在需求拉动下, 订单有望快速增长。可关注相关工程领域上市标的,以及部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如民爆)。
[建筑业] [2023-03-17]
新疆地处我国西北门户,战略地位重要。新疆地处亚欧大陆腹地,拥有陆上 边境线5600 多公里,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巴基斯坦等八 个国家接壤,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也是“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节点, 是我国连接中亚、中东地区的必经之路。2015 年,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 务部联合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 动》,新疆被确定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2023 年,新疆发改委发文指 出要继续推进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新疆地 区对外开放水平将进一步扩大。
[建筑业] [2023-03-17]
融资端-专项债:基建项目端趋势向好,融资端高位维持。22年发改委共审批核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总投资1.48万亿元,同 比大幅增长91%,主要集中在交通、能源、水利等行业,待实施项目大幅增多;22Q4政策性金融工具作为资本金大量落地,预 计23Q1撬动大量配套商业银行贷款,同时年初以来地方抗疫支出压力明显减小,专项债提前批下达幅度较高(23年提前批下达 共计2.19万亿,占22年总额的60%),且发行仍维持高位(1月份新增专项债4912亿元,同增68亿元),预计将有较充裕资金支 撑基建项目开工运行。
[建筑业] [2023-03-17]
政府工作报告定下今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的发展预期目标,并将 “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切实落实‘两个毫 不动摇’”等列为工作重点,我们认为,在专项债规划总体规模大于去年,国 资国企改革持续、房地产行业平稳健康发展的形势下,今年国内经济增长料仍 依赖基建发力,建筑建材行业整体需求有望迎来提升。
[建筑业] [2023-03-15]
PMI 站上十年来高位。自中国疫情防控政策优化以来,经济复苏的力 度一直是市场最重要的关注点之一。而市场对经济前景的预期分歧也 一直相当大。虽然从微观的观察来看,很多领域确实还没有显现出强 劲的势头,但宏观层面的社融、PMI 指数等比较重要的数据已经显示 出经济复苏的力度其实并不弱。2 月份PMI 数据再次大超预期。制造 业PMI 较市场预期高出2.1 个百分点至52.6,这是十年以来未有的高 点。非制造业PMI 指数高于预期1.4 个百分点至56.3,亦为十年以来 的高位水平。虽然PMI 指数是“环比”的意义,存在此前低基数的效 应,但超预期的数据仍然表明经济复苏的边际动力是非常强的。与1 月 份数据显示的“需求先行、生产滞后”相呼应,2 月份生产指数出现了 大幅跃升,产需双双走强。原材料库存和产成品库存指数也有所回升, 显示出企业的补库存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