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食品中磷酸盐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来源:食品工业科技 发布日期:2015-03-25
磷酸盐是应用最广泛的食品添加剂之一,对食品中磷酸盐进行检测和监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近年来食品中磷酸盐的检测技术。重点介绍了分光光度法、离子色谱法、电化学分析法、近红外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等在食品中磷酸盐检测的最新进展,并对磷酸盐检测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
食品中微生物检验方法浅析
来源:食品安全导刊 发布日期:2015-03-25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改善,食品安全越来越受关注和重视。在食品的生产、加工、运输和销售过程中卫生条件不达标、包装破损等原因都可能导致食品受到各类微生物的污染,而这些微生物中绝大多数都会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巨大的潜在威胁,因此如何保证食品安全成为不容忽视的重大问题,这也就使食品微生物检验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对目前常用的食品微生物检验方法进行简要的介绍和分析。
-
食品保护必须编织检测监管安全网
来源:食品安全导刊 发布日期:2015-03-25
食品安全事关国计民生,在科技高度发展的今天,在法治尚未深入人心的环境,难免有不法商人钻空子搞投机,甚至勾结政府检测监管人员,同流合污,为了利益,昧了良心,铤而走险,假冒伪劣。为了确保食品安全,相关部门及其检测监管机构必须忠于职守,勤政守法,树立法治意识,创新检测监管机制,会同社会力量,形成合力,共同编织检测监管安全网。
-
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探讨
来源:甘肃科技纵横 发布日期:2015-03-25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一个健康向上的社会,首先它的人民应该是全面素质整体向上。而这整体素质的向上,最先要做的是食品安全问题。因此,当还没有找到一部能够适应当前社会亟待需要的法律法规以确保社会健康发展之所需时,就应该启用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即能够集中办大事,办好事的制度特点。政府部门发挥起组织、协调的作用,社会团体具体实施,全民学习并监督,本论述就围绕食品安全问题开展讨论。
-
谈食品中总灰分的测定
来源:黑龙江科技信息 发布日期:2015-03-25
在空气中使有机物灼烧灰化,在灼烧过程中,有机物中的碳、氢、氮等物质与氧结合成二氧化碳、水蒸气、氮氧化物而挥发,残留的无色或灰白色氧化物即为灰分。本文对总灰分的测定进行分析。
-
关于加工企业食品安全管理问题及应对策略的几点探讨
来源:食品安全导刊 发布日期:2015-03-25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于食品的需要已从温饱转变为了小康,对于食品安全问题日渐关注。本文通过分析加工企业食品安全管理的问题,对其应对策略展开了几点探讨。
-
食品微生物检测试剂盒评价方法建立与应用
来源:中国公共卫生 发布日期:2015-03-24
目的建立实用可行的食品微生物检测试剂盒的评价方法。方法本研究以ISO 16 140为理论基础、GB 4789.10-2010为参比方法 ,从检测特异性、灵敏度、耐变性/统计学分析等方面对3M公司Petrifilm大肠埃希氏菌检测试剂盒(PEC)进行了可替代性评价。结果 PEC法对目标菌检测的特异性为84%,对非目标菌检测的特异性为100%;灵敏度检测中在25份低浓度添加样品里,PEC法的灵敏度有2
-
113批餐饮食品微生物检验结果分析
来源:山东化工 发布日期:2015-03-23
目的:了解我市餐饮食品微生物污染状况,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3年度抽检的餐饮食品微生物检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抽检样品共7类113批次,合格率89.4%。其中,自制饮料、非发酵性豆制品和熟肉制品共3个品种受到菌落总数、大肠菌群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不同程度的污染。结论 :提示应严格控制和消除食品微生物污染对人体的危害,防止食源性疾病和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
-
我国食品领域的发展概况及分析
来源:科技与企业 发布日期:2015-03-22
曾经有一段时期,食品领域被定位为家庭作坊的模式;而随着社会进步,科技发展,食品领域日新月异,日趋产业化、工业化,企业规模也逐渐庞大。食品领域的发展伴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食品领域的发展核心在于创新。
-
食品中荧光假单胞菌的危害及其快速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来源:食品工业科技 发布日期:2015-03-20
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隶属于假单胞菌属,是食品中常见的一种嗜冷致病微生物。它能够产生极其耐热的蛋白酶和脂肪酶,这些酶在高温处理后仍有残留,并在食品储藏过程中继续分解其中的脂肪和蛋白质,导致产品的风味和质地发生变化。因此,研发出一种既快速又实用的荧光假单胞菌检测方法成为食品行业关注的焦点。本文对食品中荧光假单胞菌的危害特点及国内外的一些快速检测方法,如聚合酶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