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
来源:食品安全导刊 发布日期:2016-11-30
食品添加剂与现代食品业的发展紧密相关,一个国家的食品安全技术和经济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可通过食品添加剂研究应用水平来衡量,合理合法地使用食品添加剂不会对人体产生任何伤害。但近些年食品安全问题频发,却将人们带入对食品添加剂认识的误区,使人们对食品添加剂闻风丧胆。本文将从食品添加剂的作用、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等方面进行综合论述,旨在更新大众对于食品添加剂的认知,重新树立社会
-
新疆-德国(往返)西行国际货运班列实现首发
来源:新疆钢铁 发布日期:2016-05-15
5月28日,随着几声汽笛鸣响,新疆——德国(乌鲁木齐——杜伊斯堡)首趟西行国际货运往返班列在宝钢集团八钢公司铁路专运线缓缓驶出,此举标志着八钢铁路专用线正式成为全国中亚国际货运班列的始发和集结点站。据了解,此次货运班列共装载41节集装箱,主要是新疆本土企业生产的PVC等化学材料、番茄酱、食品添加剂等物品,计划用时8-10天,行进8000公里,预计比海运节约30天时间,是一条运
-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食品添加剂硫酸锌中铁、锰、铅、镉
来源: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发布日期:2016-01-25
目的建立一种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OES)测定食品添加剂硫酸锌中铁、锰、铅、镉的方法。方法试样用水溶解后,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试液中铁、锰、铅、镉的含量,标准曲线法定量。结果试样中铁、锰、铅、镉的检测限分别为0.5 mg/kg、0.1 mg/kg、0.1 mg/kg、0.1 mg/kg。重复性和精密度好,RSD<5%,回收率在90%~120%,符合国标要求。样品检
-
2015年吉林省地方特色食品辣白菜中常用添加剂和硝酸盐含量监测结果分析
来源: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发布日期:2016-01-25
目的分析了解2015年吉林省特色食品朝鲜族辣白菜中常用添加剂使用情况和硝酸盐含量。方法分别在延边州、吉林市、长春市、通化市和白城市的超市、农贸市场采集100份辣白菜样品,采用GB5009.33-201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测定》的分光光度法测定亚硝酸盐,离子色谱法测定硝酸盐;采用GB/T5009.29-2003《食品中山梨酸、苯甲酸的测定》第二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苯甲酸、山梨
-
高职院校《食品添加剂应用技术》课程探索
来源:广州化工 发布日期:2016-01-23
食品添加剂应用技术是高职院校食品专业极其重要的专业课。本文针对食品添加剂知识点繁杂、综合性强的课程特点,从食品添加剂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与考核机制进行了研究和实践,以期适应现代社会对高职院校食品专业人才的需求。通过对《食品添加剂应用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后,取得了一定效果,学生的兴趣和实践能力等明显增强。
-
牛津杯法测定食品添加剂对五种益生菌的抑菌活力
来源:食品工业 发布日期:2016-01-20
采用牛津杯法测定了37种食品添加剂对干酪乳杆菌、嗜酸乳杆菌、长双歧杆菌、婴儿双歧杆菌和两双歧杆菌五种益生菌的抑菌活力和最小抑菌浓度(MIC)。研究结果发现,7种色素、4种甜味剂对益生菌无抑菌活力。24种甜味香精中有19种对一种或以上益生菌产生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在三类添加剂中,益生菌对酸度调节剂最为敏感。
-
公众食品添加剂知识水平及对风险感知的影响
来源:食品工业科技 发布日期:2016-01-19
调查公众食品添加剂基本知识知晓情况及对风险感知的影响,为更有针对性地开展食品添加剂科普宣教提供科学依据。采用对错判断结合答题信心的方法测量知识水平,运用单纯随机抽样方法,选取广东、湖北和贵州三地的城市居民开展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公众的知识题平均得分为30分(满分90分),而且对于错误答案颇有信心。相对于概念知识等食品添加剂的客观知识,公众对于食品添加剂监管、法规、标准、评估方面的主观知识对其风险感
-
“儿童食品”亟需填补标准空白
来源:大众标准化 发布日期:2016-01-15
近年来,随着人们消费意识的提高,家长对儿童的饮食安全与营养越发重视,于是商家抓住家长的消费心理,推出了儿童挂面、儿童牛奶、儿童肉松、儿童酱油等一系列儿童专用食品,超市货架上包装精致的"儿童专用"食品越来越多,"营养价值高""孩子更爱吃"……这些都让带着"儿童"字样的食品备受家长青睐。然而,儿童专用食品的营养成分真的有
-
食品添加剂课程教学体系的发展与实践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发布日期:2016-01-06
本文围绕嗅觉培育教学的特殊性设计了本校食品添加剂课程教学体系,并与时俱进优化理论教学内容和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教改实践证明,改革效果良好。
-
买食品新流行;快看“SC编号”
来源:农家参谋 发布日期:2016-01-05
2015年10月,我国开始启用新版食品生产许可证和食品经营许可证。对于消费者来说,最直观的影响就是,食品包装袋上印制的"QS"标识(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被"SC"(食品生产许可证)替代了。食品包装上的QS标志,一直被人们视为安全的象征,究竟为什么要把"QS"变成"SC"呢?对此,食药监局人员表示,新的《食品安全法》明确规定,食品包装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