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年-2013年镇海区9类食品检测结果分析
来源: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发布日期:2015-06-10
目的了解2010年-2013年镇海区食品安全的基本状况,有利于对某些超标样品进行重点关注和监管。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2013年镇海区果蔬、熟肉制品、酱腌菜等9类食品的卫生状况,并对4年中各类食品的合格情况以及各类食品的不合格项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0年-2013年镇海区9类食品的合格率基本一致,总合格率为87.59%,蔬果等6类食品的合格率>80%,熟肉制品、豆制品、饮料3类食品的合格率
-
提高食品检测准确率方法探究
来源:科技创新与应用 发布日期:2015-06-08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吃饱饭的问题已经解决,吃出安全与健康已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随着食品安全事故的频繁发生,国家越来越重视食品安全,并已立法。食品检测技术是判断食品安全的一项重要手段,如何提高检测准确率是食品检测技术人员需要不断探索的问题。文章就食品检测的误差来源进行分析,并探讨减少误差的方法,以提高检测准确率。
-
食品质量监督管理与检验体系探索
来源:食品安全导刊 发布日期:2015-05-25
食品安全问题与人类的健康、生命财产、社会的稳定有着紧密的关系。当今食品安全已经引起国务院的高度重视,食品监管部门任重而道远,监督管理者与生产者在食品安全方面都面临着巨大风险和考验。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的问题食品检测机构重叠,分工不明确按照现行食品安全法的规定,农业、卫生、食品药品监督、公安、工商等都有对食品监督的权利,商检也
-
生物分析仪器在食品检测方面的应用
来源:食品安全导刊 发布日期:2015-05-25
食品检测分析仪的常见应用及功能质谱分析。用电流将被检测的食品样品进行轰击,之后将轰击之后形成的食品样品正离子碎片用图谱进行定量,之后将结果记录下来。食品样品中的香味成分、蛋白质成本、有机化合物、有毒物质、定量或者定性的糖类组成等都可以被分析检测出来。核磁共振。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可以用核磁共振来进行分析,核磁共振的原理是根据不同食品中的水分以及
-
德国莱茵TüV上海食品实验室隆重揭牌
来源:中国包装工业 发布日期:2015-05-20
日前,德国莱茵TüV大中华区上海食品实验室举行了揭牌仪式,该实验室成立后,莱茵TüV在大中华区的食品检测实力将得到整合和加强。德国莱茵TüV大中华区上海公司首席运营官陆勋海(Lutz Frankholz)和莱茵TüV大中华区食品检测服务总经理陈俊东出席了揭牌仪式并为食品实验室揭牌。该食品实验室(包括化学检测部分)面积近1000平方米,是目前国际、国内一流的专业食品检测实验室。除了配备专用的检测
-
应用LIMS系统改进食品质量检测工作质量的实践研究
来源:价值工程 发布日期:2015-05-18
通过对济宁市食品质量检验检测现状的分析,寻找在食品检验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了有效、可操作的改进办法,引入了LIMS系统,借助信息化的手段,完善济宁市的食品检验检测体系,提高食品检验检测能力和工作水平,对于促进和改善食品安全工作,提高工作水平,维护区域经济和社会和谐发展、稳定发展、长远发展,意义重大而深远。
-
纳米生物传感器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来源:中国酿造 发布日期:2015-05-15
如今食品工业是纳米生物传感器的关键应用领域。功能化的纳米材料可以作为催化剂、固定化平台、光纤标签等,提高生物传感器的性能,使其具有更高的灵敏度、稳定性和选择性。纳米材料,如纳米金粒子、纳米复合物、磁纳米粒、纳米线、碳纳米管、纳米杆及量子点,在生物传感器中具有重要作用,特别是应用于食品检测。该文综述了如今纳米生物传感器在食品检测,特别是在对杀虫剂、病原体和糖类检测中的发展和应用,这些纳米生物系统也有
-
液态食品质量的微波检测方法研究
来源:电子科技大学 发布日期:2015-05-15
食品安全问题是人类面对的最大健康问题,直接关系到人的生命安全,作为食品行业支柱之一的液态食品行业也是最易掺假造假的行业,因此,食品的质量检测就显得尤为重要。基于微波的检测方法可以实现非接触、无损检测,因此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本文基于物质的介质损耗利用不同物质对电磁波不同的吸收衰减特性,研究了不同组分的液体对微波的吸收衰减情况,并对某些液态食品(以酒类和奶类为例)进行了实验研究。本文基于微波的检测
-
食品检测笔
来源:科学启蒙 发布日期:2015-05-01
我经常在电视里看到很多食品被不良商人加了一些有害的物质进去,这种有问题的食品普通老百姓很难用肉眼分辨出来。我想发明一种能检测食品里是否含有害物质的笔,如果含有能危害人体健康的有害物质,检测笔就会发出警报。假如每个人都带上一支这样的笔,那么不安全食品就会彻底远离大家的生活。
-
无形威胁下食品塑化剂亟待整顿
来源:福建轻纺 发布日期:2015-04-25
塑化剂并未走远,其仍在化妆品、保健食品、儿童玩具中存在,一份检测报告甚至显示,200份食品中,逾四成超出国家规定限量值。台湾饮料、酒鬼酒等风波,让"塑化剂"这一本陌生的化学名词,引起广泛关注。多样食品四成超限塑化剂祸起包装"迁移"杭州市疾控中心的一份报告显示,当地200份食品检测中就存在两种不同的塑化剂,一种87份样品超限,另一种16份食品超限,共占样品比例逾四成。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