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53途径的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在食品致癌物筛选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海峡预防医学杂志 发布日期:2016-11-30
目的应用p53途径的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筛选食品中的致癌物。方法双荧光素酶试验中,采用萤火虫荧光素酶检测食品中常见的致突变性/致癌性物质的p53基因表达水平,同时以海肾荧光素酶作为内对照。结果文献报道有致突变性/致癌性的8个样品中有7个双荧光素酶试验结果为阳性,而且阳性剂量低于大多数传统毒理试验,阳性样品的荧光素酶活性有随着处理剂量的增加而增高的趋势;缺乏致突变性/致癌性文献的隐色结晶紫的荧光素酶活
-
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在食品检测中的运用
来源:食品安全导刊 发布日期:2016-11-30
胶体金是由氯金酸在还原剂如柠檬酸三钠、抗坏血酸、柠檬酸钠、鞣酸等作用下聚合成一定大小的金颗粒,并在静电作用下形成稳定的胶体状态。因为胶体金具有肉眼可见的红色,当抗原与抗体结合部位的金颗粒达到一定数量时,便可观察到红色条带,通过红色条带即可判断检测结果。本文将对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在食品检测中的运用展开研究,以期能够为关注这一领域的人们提供相关有价值的参考。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分析
-
快速检测技术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
来源:山东工业技术 发布日期:2016-11-30
食品安全一直以来都是我国社会关注的重点问题,为了能够快速有效的检测出食品中的有害物质,快速检测技术被广泛应用在食品有害物质筛选检测中。现在简单阐述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其次对快速检测技术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
绿色食品发展现状
来源:现代食品 发布日期:2016-11-30
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愈发重视,绿色食品"从农田到餐桌"的绿色发展理念逐渐为广大消费者所接受。我国国内的绿色食品市场已初具规模,但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仍有待加强.基于此,介绍我国绿色食品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
沙门氏菌快速检测板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发布日期:2016-11-30
目的研究沙门氏菌快速检测板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方法以标准菌株为测试样本,参照GB4789.4-2010验证沙门氏菌快速检测板的灵敏度、特异性、假阳性率、假阴性率、准确度,同时利用卡方检验分析阳性率显著性差异。结果沙门氏菌快速检测板最低检测限能达到10~0 CFU/m L,灵敏度为100%,不存在假阴性,特异性为92%,假阳性率为8%,准确度为95%,显著性差异卡方值卡Χ~2为0.5,均达到定性方法
-
加强食品检测实验室管理的措施
来源:食品安全导刊 发布日期:2016-11-30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越来越高,食品检验逐渐受到人们更多的重视。而对于食品检验来说,食品检测实验室管理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食品检验质量的好坏,直接对饮食安全产生影响。因此,加强食品检测实验室管理就对食品安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基于此,本文就如何加强食品检测实验室管理进行了详细的论述。俗话说"民以食为天",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事件不断发生,给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造
-
生物检测技术在食品检验中应用
来源:食品安全导刊 发布日期:2016-11-30
食品质量与安全问题直接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近年来媒体、工商部门等不断曝光各种食品质量问题,包括地沟油、毒大米、过期食品再利用等,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国家对于食品质量与安全性的检验十分重视,该方面的技术也成为现代科技发展的重要方向,食品检测方法也在逐渐多样化,生物技术即为其中十分重要的构成部分。生物检测技术作为现代新兴的食品检测技术,是利用生物中天然存在
-
分光光度法在食品添加剂测定中的应用
来源:广东化工 发布日期:2016-11-30
食品生产过程中添加剂的加入,在提升食品的品质、口感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在食品生产过程中,做好食品添加剂测定工作是非常必要的。文章对分光光度法在食品添加剂含量测定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并展望了分光光度法在食品添加剂含量测定中的应用前景。
-
几种检测方法在食品农药残留检测中的应用
来源:科技创新与应用 发布日期:2016-11-30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饮食安全越来越看重。但是随着工业化时代的到来,原生态环境不断受到破坏,人类的生活环境受到各个途径的潜在污染。在食品领域,无论是原材料的种植、加工还是生产及其运输,都受到有害化学物质的潜在污染。文章就食品有机磷检测方法进行分析,对常见检测问题进行解决,旨在解决食品农药残留检测中的诸多问题,满足我国食品安全工作的需要。
-
食品检测中高效液相色谱技术的应用
来源:食品安全导刊 发布日期:2016-11-30
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物质,是维持人类生命健康、补充能量的源泉。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作为保障人类生命健康、生活质量的关键性物质基础,食品质量越来越受到广大人民的重视与关注。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时有发生,给人们带来恐慌的同时,也提高了人们的食品安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