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空调热泵技术在电动汽车的应用
来源:汽车科技 发布日期:2016-07-25
本文比较分析了空调热泵系统与传统空调系统的区别,探讨了空调热泵技术的循环原理,并针对具体案例进行了计算和分析,为电动汽车空调热泵系统设计提供了参考。
-
关于电动汽车综合效益的再思考
来源:价格理论与实践 发布日期:2016-07-25
当前,电动汽车发展受到了国内外的普遍重视。电动汽车被认为具有经济、节能、环保等优点。本文基于我国当前的能源结构和技术水平,重新计算并对比了我国电动汽车与燃油汽车的综合效益。首先,从全周期的视角出发,计算了电动汽车相对于传统汽车的节能效益和CO2减排效益;然后,从全寿命的角度出发,比较了电动汽车与燃油汽车的全寿命经济成本。结果表明:在目前我国能源结构下,电动汽车能耗高出燃油汽车31.36%,CO2排
-
新型电动汽车车架结构优化研究
来源:自动化与仪器仪表 发布日期:2016-07-25
运用静态和动态的有限元分析对采用CBF技术(部件内置到车架)的KAZ-Ⅱ电动车新车架结构的设计和研究过程进行仿真。结果表明,与KAZ的车架结构相比较,这种车架的弯曲强度提高了402%,抗扭强度提高了104%;这种结构能够避免驾驶室受到挤压,进而避免驾驶室变形,让乘员免受伤害。研究结果提供了设计电动汽车刚性和安全车身结构的一种方法,并展示了电动汽车在未来汽车系统中的优势。
-
基于产业链变革的区域电动汽车产业竞争力研究——以北京、深圳为例
来源:管理现代化 发布日期:2016-07-25
电动汽车产业是我国确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代表着未来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近年来在我国很多区域得到了快速发展,但相关区域的电动汽车产业竞争力并没有实质性的提高。从汽车产业链变革切入,首先分析了汽车产业模式从链式向模块组团式发展的态势,其次针对电动汽车产业的特点分析了其竞争力主要是由新能源模块、新材料模块和新信息技术模块的创新能力决定的,再次应用竞争力理论提出了区域电动汽车产业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与变量
-
电动汽车充电站布局优化研究
来源:城市交通 发布日期:2016-07-25
快速充电站的布局优化需同时考虑因电动汽车续驶里程短、充电时间长等特性引起的不确定性决策问题以及长期建设过程中的连续性优化问题。由此,建立基于仿真的满足总绕行时间最短的电动汽车充电站动态布局优化模型。考虑建设时序的连续性需求,提出基于逐步优化和比较备选方案服务能力的连续性优化方法。通过实证分析探讨模型的优化布局特征和适用性。结果表明,在案例路网中应用该方法可以得到连续性较好的布局,可为快速充电站分期
-
电动汽车高压零部件/模块辐射发射-ALSE法测量技术研究
来源:电子质量 发布日期:2016-07-20
介绍了电动汽车高压(HV)零部件/模块辐射发射的测量原理,重点论述了新版CISPR25-Ed.4附录I中关于电动汽车高压零部件/模块辐射发射测量方法 -ALSE法,对电动汽车高压零部件/模块的电场和磁场骚扰进行了测量验证。
-
电动汽车空调涡旋压缩机的变齿宽结构分析
来源:低温与超导 发布日期:2016-07-20
以电动汽车空调用涡旋式制冷压缩机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变齿宽涡圈的型线方程。利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比分析了定齿宽和变齿宽涡圈的结构应力分布。结构应力计算和压缩机性能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变齿宽涡圈的涡旋压缩机,降低了涡圈在温度载荷作用下的结构应力,减少了压缩机排气过程等容压缩附加功率损失,提高了压缩机的等熵效率和容积效率。
-
智能电网框架下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研究
来源:科技展望 发布日期:2016-07-20
电动汽车能够有效解决我国环保问题以及能源问题的重要方式之一,电动汽车属于一种新能源汽车,其充电设施建设是使得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的重要辅助工具。伴随我国智能化电网的不断建设和发展能够有效推动电动汽车的推广和使用。本文对我国目前电动汽车的发展规划情况进行详细分析,并探讨了建设充电设施的基本原则,切实提出了充电设施建设的针对性方案。
-
面向电动汽车路面无线充放电的移动微网
来源:高电压技术 发布日期:2016-07-18
以城市交通中的电动汽车充放电网络这一典型的信息物理系统为应用背景,提出移动微网的概念。分析了电动汽车路面无线充放电的移动微网特点,并研究了其典型的体系结构。基于电动汽车无线充放电网络和交通网络特点,建立了移动微网的分析模型。研究了移动微网优化运行的改进差分进化算法,考虑电动汽车行驶中充放电及交通信息,可实现对节点功率正常、紧急及故障情况下的优化控制。仿真结果表明:移动微网正常运行时,通过电动汽车移
-
电动汽车3kW轮毂电机的参数化设计及试验分析
来源:磁性材料及器件 发布日期:2016-07-15
通过JMAG软件和Solidworks软件完成了对指定功率、转速、尺寸和转矩的轮毂电机的电磁学分析、设计和制造,从而开发电动汽车不同工作状况下所需的轮毂电机,并通过轮毂电机试验台对其进行电机特性分析和验证。其试验结果与预设指定要求一致,表明了设计分析的可行性和正确性,为指定参数的电机设计和制造提供了实践指导和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