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能源动力汽车产业战略促估值溢价
来源:职业时空 发布日期:2015-04-30
以高职《汽车油漆调色技术》课程为例,探讨了校企双主体开发课程的具体过程。校企共组课程开发团队;进行岗位职业能力分析,以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教学情境;共建课程实训条件;共同开发课程教学资源;改革课程考核和评价模式,实现校企共评。实践证明,校企双主体开发课程是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一条有效途径。
-
纺织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来源:纺织服装教育 发布日期:2015-04-30
对湖南工程学院纺织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进行探讨,在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和培养目标、实践企业基地化、构建创新型工程教育模式、构建质量保障体系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实践,为培养纺织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奠定基础。
-
汽车后市场“改朝换代”元年
来源:山东工业技术 发布日期:2015-04-30
学徒制试点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将以各专业现行订单培养方案为基础,依据新的人才培养规格,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及现代学徒制要求进行系统设计。
-
新能源公交推广政策将深远影响我国汽车产业
来源: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发布日期:2015-04-26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办学,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本文探讨了校企合作对汽车企业、院校、经销商和学生的意义,提出了人才培养中具体的实践措施,并对人才培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思考。
-
现代纺织企业技能人才的摇篮——厂中校——纺织技术及营销专业校企合作改革案例
来源:轻纺工业与技术 发布日期:2015-04-25
阐述了校企合作共建"厂中校",在纺织优势骨干企业设立"教学点"这一教学改革实践案例的工作方法、程序以及所取得的成果成效。
-
基于校企合作开发高职食品检测类学习领域课程研究
来源:食品工业 发布日期:2015-04-20
学习领域课程是指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工作过程导向构建学习领域课程的基础。基于校企合作,对食品检测类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确定了食品检测行动领域,再分析完成各行动领域工作所需知识内容,将行动领域转化为学习领域,针对不同的学习领域结合实际工作岗位要求,构建了食品检测类学习领域课程,并创设与食品检测实际工作岗位相吻合的具有完整工作过程的学习情境。
-
多种模式并举提高校企合作成效——以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为例
来源:广西教育 发布日期:2015-04-20
以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与宝钢湛江钢铁2014届校园预招生和广西河池市南方有色集团等的校企合作为例,探索多种模式的校企合作、提高校企合作成效的方法。
-
新能源公车购置纳入绩效考核
来源:职业 发布日期:2015-04-15
人才培养模式是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以及实现这些培养目标的方法或手段,是人才培养的关键。本文从适应现代职业教育"新常态"出发,借鉴职业教育先进国家的经验,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校企合一,双元共育,综合发展"。通过对该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的深刻论述以及在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实施过程和成效,凸显了该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性和先进性。
-
探讨企业参与高职纺织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来源: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发布日期:2015-04-15
高等职业院校的实训基地在高技能人才培养上占有重要的位置,打造一个具有专业特色的校内实训基地,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是实现专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主要介绍了企业参与高职纺织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意义,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针对纺织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提出了一种"校企合作"共建校内实训基地的新模式。
-
高职院校图书馆如何更好地服务于企业发展建设
来源:兰台世界 发布日期:2015-04-12
本文以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论述了高职院校图书馆如何在校企合作模式的推动下丰富自身的特色馆藏建设,提升服务水平,更好地服务于企业的发展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