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校企合作培养食品工程硕士的实践与探索
来源:安徽农业科学 发布日期:2015-07-07
针对陕西师范大学食品工程硕士培养的不足,结合已经取得的经验,探索了校企合作培养食品工程硕士的3个维度:建立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的食品工程硕士培养方案、以校企合作为基础的食品工程硕士管理体制和以企业参与为途径的食品工程硕士评价体系,以保证食品工程硕士培养的质量,更有效地满足社会需求。
-
校企共建“厂中校”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来源:纺织服装教育 发布日期:2015-06-30
广西纺织工业学校与南宁锦虹棉纺织有限责任公司合作共建"厂中校",充分发挥学校的师资优势和企业的生产设备资源优势,共同实施员工在职在岗培训、学生专业实践教学、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兼职教师聘请和培养、技术攻关与服务等工作,为企业培养合格人才,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形成了"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校企深度合作的长效运行机制。
-
建立企业教师服务站创新校企合作新方式——长沙职院机械工程系党总支增强服务企业实效纪实
来源:中外企业家 发布日期:2015-06-25
在校企合作过程中,教师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高职院校大都采用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这使得高职教育延伸到了企业和社会。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地位和作用,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针对这种情况,提出建立校企教师服务站的创新模式。实践证明,这种模式有利于提高校企合作的实际效果,对深化校企合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
基于校企合作机制创新的高职毕业生就业力提升之实践与成效——以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来源:职教通讯 发布日期:2015-06-20
高校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生力军。他们能否顺利实现就业,事关广大毕业生的切身利益和办人民满意教育目标的实现。以兰州石化学院为例,从创新校企合作办学机制的角度总结探讨了提升毕业生就业力的相关措施,以期为进一步推进高职毕业生就业工作提供参考建议。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基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目标
来源:新西部(理论版) 发布日期:2015-06-20
本文结合德州学院的实际,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适合地方院校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积极探索。其做法是:明确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构建卓越计划的总体机制;构建123人才培养模式;深化"卓越工程师"计划模式下的校企合作。
-
食品类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机制创新探索
来源:烟台职业学院学报 发布日期:2015-06-18
如何基于校企合作条件下构建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这是现代高等职业教育普遍面临的严峻课题。新时期,我们要积极探索研究构建校企合作共同培育食品类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管理机制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努力破解校企合作的关键和难点问题,积极探索校企合作条件下的食品类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机制创新的基本思路,努力打造一支真正意义上的"双师型"教学团队。
-
《食品理化检测技术》理实一体化教材建设研究
来源: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发布日期:2015-06-18
《食品理化检测技术》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职业技能课,根据食品专业所涉及的工作领域特点、岗位定位调查和专业人才培养要求,结合高职院校学生认知规律,着手开发理论"必需、够用"与实践"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相结合的理实一体化教材,对提高学生自主学习食品专业知识能力,锻炼学生有效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以及适应实际工作环境的能力有较好的助推作用,也能达到该课程高效适用灵活的教学效果。
-
广汽三菱回天乏术 三菱汽车十余年销量下滑约50%
来源:科技经济市场 发布日期:2015-06-15
作为广安地区惟一的一所高等院校,广安职业技术学院本着立足产业、依托行业、联手企业、贴近岗位、创新机制、全面提升质量的思路,不断探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汽车类高职人才培养之路。随着广安地区近几年汽车后市场的蓬勃发展,学院为区域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输送了大量优秀汽车类实用人才。
-
两会聚焦中国品牌国际化 传祺引领自主汽车“走出去”
来源: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发布日期:2015-06-15
职业技术学院引进优质汽车维修企业进行合作,创建适合"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的实训基地建设方案,重点在于实训场地如何适应和满足"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又能保证企业在教学辅助的同时,获得合理的效益。文章对如何搭建企业与学校合作平台及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探析。
-
校企合作模式在机械制造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应用
来源:劳动保障世界 发布日期:2015-06-11
校企合作模式是提高机械制造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所以在机械制造专业人才培养中,对校企合作模式做出研究与应用具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对机械制造专业人才培养中应用校企合作模式的原则作出论述的基础上,对机械制造专业人才培养应用校企合作模式的保障体系进行了研究与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