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机械制图》教学模式初探
来源:时代教育 发布日期:2015-05-23
随着我校"2+1"教学方式的实施,如何向课堂要质量,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已成为本校当前的头等大事。本文就分层教学、讲座、视听、操练、讨论等五种与《机械制图》学科内容和课程目标相适应的教学模式展开探讨。
-
中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项目任务驱动、理实一体化”结合的教学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
来源:电子制作 发布日期:2015-05-22
随着电子、电气产业的发展和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重庆市电子信息支柱产业已经升级。为了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深入开展校企合作,优化电子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3模块4阶段"人才培养模式;以实际工作需要为依据整合、优化课程内容,形成"模块化"课程体系;紧紧围绕"校中厂"和"厂中校"平台实施"项目任务驱动、理实一体化"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
WebQuest教学模式在“纺织仪器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山东纺织经济 发布日期:2015-05-20
本文从"纺织仪器学"课程实际教学出发提出了目前纺织仪器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并通过教学实例论述了以构建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的WebQuest教学模式在纺织仪器学专业课程中的作用和必要性。指出具有卓越工程师素养的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将WebQuest教学模式纳入纺织仪器学专业课程的教学中。
-
汽车冷启动实验操作规范
来源:科技视界 发布日期:2015-05-15
汽车空调检测与维修课程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着重视理论而忽视实践的问题,而这对学生日后实践能力的培养是非常不利,所以采用一体化教学模式是十分必要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就需要对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进行详细的分析,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保证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在实际的工作中应该充分的遵循职业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更好的保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拥有更强的职业能力,本文主要分析了汽车空调检测与维修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模
-
PBL方法在“功能性食品设计与评价”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农产品加工 发布日期:2015-05-15
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是以问题为基础、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导向的学习方法,PBL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学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描述PBL的基本过程及其如何在"功能性食品设计与评价"实践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探讨学生如何利用这种方法进行学习,从而得出PBL是一种值得应用于教学并值得推广的教学方法。
-
食品感官分析课程改革的思考
来源:林区教学 发布日期:2015-05-15
食品感官分析课程是高职高专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技能课程,文章主要阐述了这门课程在教学改革前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考核方法、教学效果等方面的异同,总结了教学实施过程中的体会。
-
仿真软件在高职冶金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教育观察(中下旬刊) 发布日期:2015-05-10
通过介绍有色冶金、钢铁冶金仿真软件在高职冶金技术教学中的应用,让学生在仿真实训中能亲自参与到模拟的生产现场,并进行实际操作,在操作中学到相应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增强实践教学的效果。冶金仿真教学的引入,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使得枯燥的冶金教学得以形象化,从而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专业应用技能,为今后高职高专教学模式的改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食品检验工社会职业技能培训中的实施研究
来源:文教资料 发布日期:2015-05-05
翻转课堂是一种新兴教学模式,在国内外课堂教学中已显现出较高教育价值。目前我国社会职业技能培训领域还未对此项教学模式进行较深入的研究探索。本文针对食品检验工社会职业技能培训现状,结合翻转课堂的定义、特征等,探讨这一新兴的教育教学模式对食品检验工社会职业技能培训的优势与借鉴意义,以期促进食品检验工社会职业技能培训的质量提升和多样发展。
-
汽车尾气净化催化剂领域中国专利申请状况分析
来源:课程教育研究 发布日期:2015-05-05
关于高职教育电工课程改革的理论及实践,前人已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研究,但是分析我院车辆系各专业电工课程的教学实际情况,发现适合其特色的教学模式仍需探索。在此背景下,以我院汽车高职专业的电工课程的研究为切入点,从专业实际需要出发,积极探索一套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行之有效的培养学生思维的开放性、解决实际问题的自觉性与主动性的教学模式。
-
功能性食品教学方法与手段调查研究
来源:知识经济 发布日期:2015-05-01
《功能性食品》作为食品科学专业的骨干课程,大学生对本门课的理解与掌握将对其未来的发展有重要意义。为了提高功能性食品课程的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率,根据课程特点、教学经验和多次与学生的交流,针对课堂教学中面临的问题,从学生学习的目的、能动性、知识诉求、收获、遇到的问题等方面设计调查问卷。从调查结果中获悉食品专业学生特点、个性、学习动因等方面信息,为进一步促进功能性食品教学改革提供理论依据。